宇通:全球第一客車,猛攻新能源商用車

汽車大觀V 2024-04-08 09:47:48

那是2012年,在記憶的箱底略加搜索後,小林想起跟往年一樣,她和同樣在北京工作的同鄉小王,在正月初六的早上8點半,順利到達北京六裏橋長途客運站。

從湖北荊州到北京,將近1300公裏、17個小時的車程,讓她們有些疲憊。但沒有什麽比順利返京,趕上第二天的上班更重要的了。

這是她們乘坐臥鋪大巴往返春運的第三年,從荊州到北京,彼時還沒有高鐵,僅有一趟Z4列車,每逢春運和節假日,票源便異常緊張。

兩個女孩子搶不到火車票,于是轉戰長途客運。但臥鋪大巴的票也不好買,要提前訂座和購票,晚了一樣沒戲。像小林和小王這種年年春運都乘坐的,也得一遍遍打電話盯著賣票時間。

那是中國客車最好的年代。那時,中國高鐵剛剛興建,私人乘用車銷量還在爬坡,無論長短途的公路客運,還是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下催化的旅遊和公交,都進入了一片如火如荼。

那時,不只是已經穩坐中國客車龍頭的宇通,“一通三龍”格局中的另外三家,以及其他客車品牌,都在盡情擁抱時代機遇。公開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5年,中國客車年銷量一路從42.56萬輛,上漲到了59.84萬輛。

但漲勢在2016年戛然而止,這年,中國客車銷量回落到53.92萬輛。首先拖後腿的就是輕客,2016年銷量同比下滑了18%。而從2017年開始,6米以上的中大型客車也進入了快速下滑通道。中國客車的好日子,定格在了2015年。

中國客車的起落,與中國高鐵和私人乘用車的發展,在此消彼長的時間線上有著高度重合。這是中國客車無法回避的時代之殇,就像在2013年北京西到荊州的高鐵開通後,小林和小王再也沒有乘坐過臥鋪大巴,而這一曾經載著許多人南來北往的交通工具,也在2013年被國家叫停生産銷售。就像如今,小林春節返鄉會選擇開自己的私家車。

中國客車的起落,也與前期新能源補貼政策刺激下,市場過度透支銷量有著很大關系。2016年之後,中國客車進入了漫長的調整期,這是商用車行業整體周期性比較強的客觀特點,但沒有人知道下一個高峰什麽時候到來,是否還能重回頂點。

是死守國內客車市場,等待機遇再現,還是主動邁上時代列車,在前進中尋找更多新的機遇?客車行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收到了同一個拷問。

宇通的答案

其實面對考驗和抉擇,這不是宇通第一次經曆。但宇通的答案似乎只有一個:主動求變,發掘更多適應時代變化的新機遇和競爭籌碼。

上世紀90年代初,因技術、産品、路況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客車都陷入了一片萎靡之中。當時還是鄭州客車廠的宇通前身,也正經曆著工人下崗、客車滯銷、工資發不出來、快要倒閉的境況。

危急關頭,當時身爲車間主任的湯玉祥,覺得與其這樣等著企業倒閉,不如做點事情來搏一把。他注意到公路客運需求旺盛與路況不好之間的矛盾,琢磨著如果開發一款既能滿足客運需求,又能改善乘坐體驗的客車,沒准就能讓廠子走出困境。

于是他帶領著工人日夜研發,終于在1991年推出了國內第一款臥鋪客車。這一大膽創新又精准抓住了市場需求的嘗試,一上市便在業界引起轟動,在市場一炮而紅,宇通也很快擺脫困境,恢複正常經營。

但湯玉祥帶領的宇通,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理解和追求,遠不止于此,而是要深刻和長遠得多。

1993年,宇通抓住國企股份制改革機遇,率先在行業進行股份制改革。1997年,宇通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成爲我國客車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並在1999年進行企業改制。這兩次變革,讓宇通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而在1997年,意識到交通能源形式即將發生變革的宇通,在國家還沒補貼時,就開始了新能源技術研發。1999年,宇通推出首款純電動客車,彼時的比亞迪,還只是一家電池生産企業。也是從這時起,宇通邁出了新能源産業鏈的第一步。

2003年,宇通榮登中國客車行業第一,將中國客車行業格局,由此前的“三龍一通”,轉變爲“一通三龍”。也是在這一年,意識到出口重要性的宇通,又將目光投向海外,開啓了中國客車大刀闊斧的高端化出口。

正是這一極具開創性的舉措,令宇通不僅在國內始終穩坐頭把交椅,也讓海外業務成爲其令人豔羨的增長亮點。從美洲到歐洲、澳洲,宇通客車身影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響當當的世界第一客車品牌。

可以說,在湯玉祥治下,宇通是以極快的步伐、極犀利的眼光、遠遠領先行業的動作,進行著做強企業、布局新能源産業、開拓出海的運籌帷幄。

這讓外界對湯玉祥“極具前瞻性的判斷力,做事雷厲風行,出手快狠准”的評價,生動而准確。也讓宇通在面對國內出行方式改變和客車周期性調整帶來的挑戰時,自有一份從容向前,再次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底氣和信心。

2021年,宇通開啓了創新轉型之路,這一次,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已經超過20年,在新能源商用車産業鏈掌握了最強自主優勢的宇通,不再只圍繞客車,而是以新能源爲錨,跻身整個新能源商用車賽道。這一次,宇通以一名新能源商用車“全科生”身份,勇立新能源和智能化潮頭,擁抱國家雙碳目標戰略。

快狠准一如從前

宇通的一員“老”將——曾任宇通集團品牌總監、現任宇通輕卡董事長的晁莉紅分享過一個故事。2003年,羅蘭貝格在給宇通做咨詢時,曾問湯玉祥“宇通要不要進商用車行業”?

當時湯玉祥回答說“不進”。爲什麽不進?湯玉祥說:“發動機、變速箱、車橋,宇通不占有核心零部件的優勢。做客車是曆史沿革過來的。我投一個新的行業,總得給客戶帶來什麽價值吧,我不能給客戶帶來價值就沒有必要延展。”

看得出,湯玉祥的取舍標准很清晰,就是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而給客戶帶來價值的前提,是自己得有優勢。秉持這一標准,宇通一心一意將燃油客車、新能源客車,以及相關的新能源産業鏈,兢兢業業做成了全球第一。

2021年,在表示不進商用車十多年後,宇通宣布進軍新能源商用車賽道。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經曆20多年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叠代、新能源産品的應用驗證,新能源産業鏈的深化布局,宇通已經形成了領先行業的技術和供應優勢,能夠爲客戶打造最具價值的新能源商用車産品和服務。

而且,在確定進軍新能源商用車後,宇通一如當年展現出了快狠准的做事風格和創業者風範。宇通在2021年推出了首款純電輕卡、首款新能源重卡,在2023年6月發布了商用車行業首個軟硬件一體化電動專屬平台“睿控E平台”。

在此之前,宇通于2014年就上市了新能源環衛車,在2018年就推出了純電礦卡,更不用提宇通自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率先引領的新能源公交車和新能源旅遊客車。

如今,宇通在包括客車、輕卡、重卡、礦卡、環衛等多品類商用車領域,已完成多場景的新能源産品覆蓋和應用。這還不算,宇通技術煥新和産品上新的速度還特別快。

去年6月,宇通剛發布“睿控E平台”;今年3月,“睿控E平台”就迎來了3大突破和2大升級。宇通不僅帶來了行業史無前例的10年100萬公裏/15年150萬公裏質保長壽命電池,還發布了行業首個電耗更低、續航更長、動力更強勁的E驅方案,還實現了行業首個閃充解決方案,以重卡528度電量自卸車爲例,采用三槍900A閃充,1分鍾能充10度電。同時,針對多源超低溫熱泵、智能網聯技術進行了升級,實現“效率、價值、成本、體驗、性能”等多維度的全新突破。

宇通還斥資10億元打造了行業首個新能源工程技術中心,擁有國內最大環境模擬試驗室、近6萬平方米商用車最大規模的專業試驗場等,有力支撐産品、技術研發的提質增效,爲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加速向高端化、高質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宇通在新能源商用車上的産品上新和創新,也有目共睹。今年3月,宇通又聚焦“出行、物流、作業”三大應用場景,推出了12款差異化産品。這些産品覆蓋公交、旅遊、輕客、重卡、輕卡、礦卡、環衛、裝載機等細分品類市場,極大滿足了不同用戶對不同場景的高品質新能源産品需求。

比如,解決最後“一公裏”出行難題的城市微循環公交宇萌E6S 2.0,采用長軸距、短後懸設計的新一代旗艦巴士宇威 E10 PRO,新一代大運力超能巴士C12E 2024款,全新輕客宇通天駿V5、V6。

適合于城市輕載運輸及末端配送場景的小輕卡T2系列,三電全系中置高集成化布局的輕卡T3/T5系列2024款,400度BC5底置牽引車,行業唯一經過三高極限工況超5年20萬公裏實際驗證的新能源礦卡——K105E純電礦卡2.0,L5純電裝載機,以及行業首款低入口快速洗掃車。

除了技術和産品,宇通爲新能源商用車構建的産業鏈實力也令人贊歎。

截止到目前,宇通擁有2家上市公司、4個整車工廠、5個零部件基地,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客車企業和新能源商用車企業。

僅宇通旗下自主擁有的零部件企業,就有多達16家,涵蓋電池PACK、電機、電控、減變速箱、車橋/懸架、充電樁、整車內外飾、座椅、空調、儀表、座艙域控制器等。

宇通還和甯德時代、彙川技術、采埃孚、博世等形成了深入合作,還投資了億華通、重塑、唐鋒、速騰聚創、文遠知行等合作夥伴,構建自己在電動化、氫燃料電池和自動駕駛等領先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

那麽當技術、産品、自主産業鏈和供應鏈優勢集于一身,宇通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表現和用戶口碑又是怎樣的呢?

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攻城略地

不同于乘用車市場近兩年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滲透率,商用車由于品類和場景豐富多樣,用戶需求又各不相同,因而在各個細分市場的新能源步伐也參差不齊。

比方說,作爲國家新能源戰略率先推動的市場,公交客車的新能源滲透率無疑最高,目前已接近99%。但如果把包含公交客車、旅遊客車和輕客在內的所有客車都算上,新能源客車的滲透率大概40%左右。

如果具體到企業,宇通不論是在客車銷量,還是新能源客車銷量上,毫無疑問都長期占據第一,且遙遙領先于第二名。宇通客車的出口銷量,同樣穩坐冠軍王座。

在輕卡市場,2023年國內新能源輕卡滲透率爲9.4%,銷量爲4.67萬輛,同比增長36%。近年來隨著城配業務需求擴張,新能源輕卡需求也在快速增長,業內預測2024年,新能源輕卡滲透率或將達到13-15%。

宇通輕卡雖然是新能源輕卡中的新勢力,但經過兩年的市場驗證,收獲的客戶好評和市場銷量都在迅速提升。在用戶走訪中我們發現,用戶對宇通輕卡的低電耗、高續航,和可靠穩定的性能表現,都表達了一致好評。

這也是宇通輕卡不打價格戰,仍然在2023年銷量達到2449輛,同比勁增59%的原因。宇通輕卡的優秀品牌口碑,正在泛起漣漪效應。

今年3月11日,宇通輕卡2024款T5長續航版,在平均溫度14℃、最高陣風6級的環境下,單次滿電行駛達到了520.46公裏,平均每度電行駛4.098公裏,成功拿下“電動廂式輕卡單次滿電行駛最遠距離”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而宇通輕卡又善于挖掘客戶需求,針對城配用戶長期面臨“大不好用,小不夠用”的核心痛點,又推出了新能源小輕卡T2系列,在續航與裝載量做大文章,在保障載貨量的同時,讓續航更優于同類産品。

除了産品從用戶需求出發,宇通輕卡在用戶服務上也積極推進,全面打通用戶和品牌之間的溝通鏈路。從“黃金24小時100%無憂托底”的“保姆式服務”,到成立“城市英雄俱樂部”,宇通輕卡始終在追求爲用戶打造更極致的用車和養車服務。

宇通輕卡有出色的産品、不俗的口碑、用心的服務,而新能源輕卡市場需求也在快速釋放,內外部有利條件兼具,顯然宇通輕卡要大幹一場。

再看宇通重卡,甫一上市,就成功跻身新能源重卡銷量和口碑的第一梯隊;不到兩年,就已實現在城建、礦場、港口、鋼廠等多種中短途場景的廣泛應用。

今年1-2月,國內新能源重卡銷量同比增長115%,而宇通重卡同比增幅達到了273%。可見宇通重卡正以遠高于行業的增速,快速占據新能源重卡市場份額。

和宇通輕卡一樣,宇通重卡同樣以電耗低、續航長、性能可靠爲特點,深受用戶信賴。不僅購買宇通重卡新車的用戶越來越多,想要購買宇通重卡二手車的用戶也越來越多,在一些二手車買賣群,用戶明確提出“宇通優先”。

宇通的新能源礦卡、專用車、環衛車等各個業務板塊,在新能源市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穩健發展。

隨著國家“3060雙碳戰略”持續推進,業內分析人士認爲,在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率先完成30%的高增長情況下,2024年,商用車將承接增長動能,成爲下一個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領域。

尤其是以城配、倒短爲主的新能源輕卡,以礦場爲主的新能源礦卡,以鋼廠、電廠等固定線路爲主的新能源重卡,以及公交、環衛、新能源輕客等細分市場,都將迎來新能源滲透率的快速提升。

已經做好充分准備的宇通,正像當年登上客車這艘時代快車一樣,搭乘新能源商用車的時代巨輪,乘風前行,只待再次書寫輝煌。

1 阅读:261

汽車大觀V

簡介:有溫度、有態度、不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