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走基層江蘇篇】小編手記:江蘇——人間最美四月天,文化助殘沁人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2024-05-07 20:50:34
草長莺飛,綠意盎然,人間最美四月天。4月25日——28日,在全國殘疾人文化周啓動期間,中國殘聯宣文部、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組織中央媒體赴江蘇淮安、南通、蘇州、常熟等地開展“中央媒體走基層”活動, 下面,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裏的殘疾兄弟姐妹們,了解他們的生活吧!

冒朝霖:“希望文化藝術創作,幫助更多聽障學生創造精彩人生。”

在江蘇南通如臯市特校,有這樣一間文藝氣息滿滿的教室——冒朝霖藝術工作室。25日,記者們走進工作室,冒朝霖正在用手語爲聽障學生們講課,教授他們紮染、木刻的相關知識。幼年的一次發燒導致冒朝霖永久性耳聾,長大後,他在南通聾校就讀,美術老師張瑞棋也是一位聾人,他手中的畫筆深深吸引了冒朝霖。老師的悉心教導,帶領他走進了文化藝術的美妙世界,慢慢地,冒朝霖也有了夢想,長大後也要像這位老師一樣,用文化藝術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1991年,冒朝霖經過上海版畫家冒懷蘇的推薦,成功考入了上海聾啞青年技術學校的實用美術專業。經過不懈努力,他在1997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長春大學特教學院美術系的全部學業,並被評選爲院級優秀畢業生,成爲如臯第一位聾人大學畢業生。 畢業之後,爲了生計,他闖蕩上海、海南,擔任過多家廣告公司的設計師。 雖然,掙錢不少,但是,他奉獻教育事業的志向從未磨滅。 1998年7月,在得知如臯市特校一直沒有聾人教師後,他毫不遲疑地辭去了廣告公司薪酬相對較高的設計師工作,應招到如臯市特校,實現了當一名特教教師的理想。 圖爲冒朝霖在指導一名聽障學生成功完成黑白木刻作品後,向他點贊,表示認可。

崔敏敏今年16歲了,9年前,她就來到冒老師的工作室開始紮染和木刻的學習。“在這裏的學習每一天,我都感覺很充實快樂,在我完成一幅木刻作品後,我會很有成就感,感覺自己棒極了!創作中遇到瓶頸,冒老師總會及時給我幫助。”崔敏敏說。

圖爲崔敏敏在向小編介紹她的作品。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如臯美協副主席、版畫藝委會主任.....冒朝霖有許多身份,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特教老師這一稱呼,經冒朝霖輔導地盲人學生中,有160余名學生先後考入北京聯合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金陵職技學院等高等院校。“我想讓孩子們通過木刻、紮染這些傳統技藝傍身,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和健全人一樣,爲社會做貢獻,我 希望 文化藝術創作,可以幫助更多 聽 障學生創造精彩人生。”冒朝霖說。 秦竈街道費橋殘疾人之家:“文藝殘疾人之家”幫助更多殘疾人提升融入社會的信心,讓殘疾人的價值真正得到自我體現

圖爲顧湘(左4)正在與小夥伴們排練節目

“風雨彩虹,铿锵玫瑰, 縱橫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後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的 秦竈街道 費橋殘疾人之家傳來陣陣歌聲,顧湘正在和小夥伴們排練,爲下午的文藝演出做准備,顧湘唱得特別起勁兒,紅撲撲的小臉、明亮的眼神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誰能想到兩年前的她,活動範圍僅限家裏,很少出門。“我是一位精神殘疾人,來這裏之前,每天做的就是在家待著,吃飯睡覺刷手機,後來殘聯聯系了我,推薦我到街道的殘疾人之家參加一個文化活動,那次活動後,我認識了許多像我一樣的兄弟姐妹,參加了很多讀書、音樂的分享會及演出。在我們表演時,觀衆們給我掌聲的一幕幕瞬間讓我難以忘懷,我感到,我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勇敢走出家門後,我收獲了朋友的支持,老師的鼓勵,我的人生價值正在一步步的實現。”顧湘今年37歲,未來,她想帶上更多小夥伴參加文化助殘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圖爲秦竈街道殘疾人之家的殘疾人們在進行手工制作

秦竈街道殘聯理事長楊銀慧表示,街道“殘疾人之家”始終秉持“以人爲本,文化助殘”的宗旨與“家”志結合的特色,堅持爲殘疾人打造優質的助殘服務,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讓殘疾人在這裏感受到“家”的味道。與周邊學校、知名心理醫生、律師、社會組織等合作,開展各類助殘活動,組織讀書分享會、音樂會激發殘疾人的交流自信心、學習新技能,通過多種渠道爲殘疾人增強信心,讓殘疾人願意主動走出家門,融入社會,讓殘疾人的價值在這裏真正得到了自我體現。2023年,費橋殘疾人之家被評爲省級“文藝殘疾人之家”,殘疾人之家組織各類殘疾人文藝活動累計百余場次,累計服務3000左右人次,累計帶動周邊殘疾人1000人次。

若鄰生産加工外包服務公司(蘇州):四海之內,比鄰而居,幫助更多殘疾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江蘇省蘇州市,有這樣一家推動殘疾人就業的社會企業——若鄰公司,公司名稱寓意著四海之內,比鄰而居,旨在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

圖爲若鄰公司的殘疾人員工在進行手工藝品制作

28日,記者們來到若鄰公司,公司裏面的殘疾人正在進行手工藝品制作,隔壁房間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迷你村”的殘疾人員工們在進行套圈遊戲。“迷你村”是若鄰公司的文化助殘品牌項目之一,以培養殘障人士成爲創造價值的人爲宗旨,由公司裏一群平均身高不足1.3米的袖珍人員工自導自演,制作發布宣傳視頻,傳遞“我們都一樣”的文化,通過大數據+互聯網方式,展示殘疾人的文藝才能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圖爲“迷你村”的殘疾人員工在進行套圈遊戲

“我來到這個大家庭已經6年多了,目前已經由流水線的'線長'轉崗到人事管理工作,我感覺這份工作很適合像我一樣的小夥伴們,公司會根據我們的身體狀況安排工作,數據處理、貼標、挑揀、質量檢查等一系列工作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負擔,在周末,公司也會組織許多多種多樣的活動幫助我們放松身心。”迷你村項目的發起人周科豐對小編說。在他心裏,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包容許多殘疾人就業生活,而他,也被“迷你村”的員工們親切的稱作“村長”。

圖爲周科豐在接受采訪

若鄰生産加工外包服務(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熊勇表示,若鄰先後吸納了300多名殘障員工就業,公司殘障員工占比近80%,推動殘疾人實現就業,實現自己的價值,讓更多的殘疾人解決現實困境,走出家門,爲殘疾人情感、精神得到慰藉,重拾信心,改變了殘疾人及其家庭生存狀況,促進其能力的最佳發揮,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和融入社會。公司爲每一名殘障員工建立了“專屬檔案”,以便更好地幫扶,同時挖掘他們獨有的特點,精准安排工作。 春暮夏淺,草綠花紅, 人間最美四月天,文化助殘沁人心 江蘇,素有“江南水鄉”的美譽 人文底蘊厚重,風景宜人,鍾靈敏秀 在吳越大地上,文化助殘事業蓬勃發展 煥發盎然生機 最美的風景在基層 最深的感悟在基層 用筆記錄美好時代 用鏡頭定格暖心瞬間 用心用情講好殘疾人故事 小編和您 下次見喲 記者:宣佳 審核:張雪飛、張競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