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繁花》才領悟:清醒強大的女人,都跨過了這3個階段

張德芬空間 2024-02-26 15:50:33

如何能活出《繁花》中李李的清醒、強大和明豔?

這是最近很多女性都在討論的問題。

李李诠釋了一個自我強大的女人是怎樣活著:

她是在以男人爲中心的生意場上,搶地盤、強勢立足的大女主;

她是在感情中,既身段柔媚,又出手果斷的狠角色;

她是在朋友危難關頭,豪賭未來、勝天半子的謀略家。

在感情裏,她愛得起、放得下,清晰自持,不做誰的附屬;

在生意上,她有見地、夠理性,時刻把主動權握在手中,爲自己全權負責。

抛開她的愛情不談,很多女性都欣賞她的果敢與強大,也期待像她一樣在人生的各種考驗面前遊刃有余。

然而現實卻是,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有如此強大的自我。

但好在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成長,一點點修煉出來。

一般來說,一個女人的自我成長之路有以下3個階段。

我很小,他人很大

在這個階段,你幾乎看不見自己,眼裏只有別人,需要從別人的眼睛裏看見自己。

比如:

你可能是優秀的職員,留學歸國,入職一家人人都叫得上名的大公司;

你可能是孝順的孩子,不論什麽時候都一心想著父母,以父母的意願爲優先;

你可能是體貼的妻子,是老公的解語花,把家裏裏外外收拾得幹幹淨淨;

你可能是溫柔的媽媽,是孩子最喜歡的那個人,她做什麽都希望有你陪著;

然而,這些都是別人眼中的你,你的所有價值感,都來源別人對你的喜歡與認同。

就像《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逆襲前的麥瑟爾夫人。

在世俗眼中,她是人人稱頌的麥瑟爾夫人,不僅把家裏料理得井井有條,還是丈夫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而且任何時候都是光鮮亮麗的模樣。

爲了維持完美妻子形象,她每天都早早起來撸全妝,堅決不讓丈夫看見自己不修邊幅的樣子。

簡直就是所有男人的夢中仙妻。

但她把自己完全活成了丈夫的附屬,沒有自我。

直到丈夫出軌了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她的女人後,她才發現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像一個笑話。

——她爲別人丟掉了自己,最終卻被狠心抛棄。

痛定思痛,她果斷轉身,不再圍著丈夫轉,轉而將所有精力投注于活出自我上,完成逆襲。

現實中,很多女人和麥瑟爾一樣優秀、獨立,但她們在結婚後也會不由自主地丟掉自己。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結婚後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讓丈夫滿意,讓孩子開心幸福,卻很少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明明是並駕齊驅的關系,卻把自己低入塵埃裏。

甚至,偶爾自己出去玩,還會有深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不配。

所以,親愛的,不如試著像麥瑟爾夫人一樣爲自己活一次,你會發現你從來不該只是某某的妻子或媽媽,更是自己。

我很大,他人很小

在女性成長的第一個階段,還有類完全相反——只看得見自己的人。

這些人認爲全世界都得圍著自己轉,因爲一些不太恰當的養育,讓她們在關系中,習慣于索取,不懂得付出,也看不見別人。

一旦別人不能滿足她,她就會很受傷,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想要控制別人。

比如,朋友小小,就是一個情感需求特高的人。

談戀愛的時候,她所有信息,都要求對方秒回;

所有小情緒,都要求對方接住。

否則,就是不愛。

她經常會因爲很小的事情責備對方,只因爲對方沒有完全按她的期待來。 她很少關注對方的感受,滿腦子都是對方怎麽“惹”到她了。爲此,經常吵架。 她總是抱怨別人毀了她的生活、對不起她,爲此她備受煎熬,覺得自己“沒有辦法”。

直到丈夫不再默默忍受她的抱怨,離她越來越遠,她才意識到自己也許需要做些調整。

她來找我,我給了她一個小建議。

“你會不滿,是因爲你對他有所期待。試著覺察一下你每一個抱怨背後的期待是什麽。

實事求是地權衡一下要求是否合理。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對他人期待過高,以致于總在抱怨。

每個人都是如此,我也一樣。

但當我們發現這些不合理後,就該調整期待,尤其是那些“必須”“應該”“只能”的要求。

比如,信息必須秒回,否則就是不愛。

但事實上,是否及時回信息與是否愛沒有必然關系,對方可能真的在忙,最好先確認一下。

畢竟,每個人除了談戀愛都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剛開始,她靜不下心來覺察,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憑什麽要反思。

但不斷學習後,她終于開始反思,並意識到事實的確如此。

當她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期待後,她開始看對方順眼多了,關系也“死灰複燃”。

當然,要承認自己期待過高不容易,這意味著承認自己做錯了事,傷害了人,以及需要對這段關系承擔更多責任。

但是,只要你依然還想要維持這段關系,就必須這樣做。

自我忽大忽小,想得明白,遇事迷糊

當女性不再只盯著關系本身,那就進入了成長的第二階段:

開始意識到別人並不能滿足自己所有的期待,不再隨便把自己的需求投射給他人。

也就是說,目光逐漸從外界收回,向內求。

也許是攢夠了失望,終于意識到男人靠不住,靠人不如靠自己。

比如,爲了擺脫自私、暴躁的丈夫,獨自開車周遊全國的蘇敏阿姨。

也許是看到身邊越來越多女性靠自己活得潇灑、自在、快樂,意識到世界很大,應該好好去體驗一下。

也許是讀了很多關于女性成長的文章,意識到生活需要改變。

畢竟,在她時代,女性的覺醒已經成了主旋律。

而且,一個女人一旦決定活出自我,會發現周圍全都是支持的聲音。

在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欣然。

她出生于一個邊界感不怎麽強的家庭,長大後談了幾次失敗的戀愛,很受傷。

爲了療傷,她開始學習心理學。

通過學習,她對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有了更客觀的認知,也在持續覺察自己的感受和觀念,不斷修煉。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

平時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只要一回家,所有的創傷又會被激活,下意識裏又會用同樣的模式去應對。

她依然會掉入同樣的親密關系陷阱,一次次不由自主地被不懂得珍惜她的人吸引。

好在她有自己的成長小組,持續寫情緒日記。

經過兩年的不斷拉扯,現在她的內耗明顯更少了,與原生家庭的關系緩和了許多,也不再會輕易掉入別人的甜蜜陷阱。

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像她一樣成長起來。

畢竟,這一條成長之路上有太多人與你通行,只要你伸出手,就可以得到很多支持。

我和他人一樣大

女性到達第三階段的標志是,擁有了第三視角——

能夠從第三者的視角看自己和他人,既看得到自己,也看得到別人。

這會有4個非常明顯的特質:

變得客觀中立,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和他人真實的樣子,不輕易被別人定義,也不會隨意定義他人; 能夠坦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看到別人的需求; 能夠坦然地拒絕別人,同時也會關注對方的情緒; 能夠爲自己負責,但不會勉強自己或過度攬責。

總之,這個階段的女性,

活得越來越真實,越來越勇敢,也越來越有分寸感。

蛻變後的麥瑟爾夫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努力追逐自己熱愛的脫口秀事業,哪怕外界對女人從事這個行業有諸多偏見。

她擺脫了男性凝視,不再費心把自己打扮成“完美女人”的樣子,而是怎麽舒服怎麽來。

她遇到困難不再輕易自我懷疑,而是想辦法克服,最終實現了夢想。

而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就是在心理上與內在弱小的自己好好告別。

如果你很想改變現狀,

如果你總懷疑“我做不到,我沒有能力,我不知該怎麽辦”,

不妨試著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在認知上,允許改變發生。

每天問一問自己“如果不這樣活,我希望是怎樣?我可以做些什麽來促進改變發生。”

如果覺得不可能,問一問自己“我爲什麽如此肯定?有什麽證據嗎?”

二是在情緒上,多給自己一些正向滋養,積攢內心的力量與勇氣。

多與那些能給你賦能,尤其是認可你、包容你的人在一起,而不是持續讓你感覺耗竭的人。

尤其是在你自我比較小的時候,外界一點小的否定都可能導致很重的創傷。

若能夠被別人看見和肯定,自我會悄悄變大。

畢竟,療愈創傷最好的地方是一段替代性的健康關系。

你還可以有意識地多做一些能給你帶來正向反饋的事,學習德芬空間《勇敢做自己》體驗營裏面的清理練習。

通過好的居家心理訓練,不斷積攢生活中的力量與小確幸。

這樣即便生活中又出現某些耗竭心力的事情了,你也能有足夠的力量與勇氣直面應對。

三是行爲上,多多練習積極想象。

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找一個對標榜樣。

當你遇到困難時,想想這個“榜樣”會怎麽做,去模仿她、向她學習。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沒那麽強大,做不到她那樣。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和出路,相信自己!

當你做到這些之後,就會發現自我在一點點變大,下意識裏就不再會渴望在別人身上找一個鈎子,把自己挂上去。

願每一個人都可以成長爲自己期待的樣子。

*本文由非也和張德芬空間主筆團共同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策劃丨小熊

編輯丨李小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