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兩江總督氣場強大,地主私人武裝,一看就不是善茬

南齋孤風中 2024-02-06 19:52:54

所謂:“一張圖片抵千言萬語”。

泛黃的老照片,如同一面時光魔鏡,將我們傳送到100多年前的社會。

更妙的是,照片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

既有事件主體的記載,也蘊含大量背景細節。

譬如官員與外國使節談判的一張照片,中心的核心人物展現的是主題。

而周邊陪同人員的細微表情和互動,則隱含了複雜的人際關系。

後宮嫔妃的娛樂活動

宮中後院一隅。

四位嫔妃,懶懶地坐在小方桌兩側,專心對著桌上的紙牌出神。

她們都是皇帝最寵愛的嫔妃。

平日裏衣食無憂,生活富足。

此時四人都穿著樸實的長裙,神情輕松地投入在牌局之中。

一旁靜靜站著一個宮女,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青花瓷水壺。

時不時地斟滿嫔妃們身旁的茶盞,她望著這有趣的一幕。

宮女見狀,會時不時蹑手蹑腳地上前斟滿她們的茶。

這就是後宮佳麗的閑暇時光。

即便是地位尊貴的嫔妃,也會在簡簡單單的娛樂中找到快樂。

童養媳

1885年的一個夏日,正午的陽光毒辣辣地曬在身上。

一匹瘦骨嶙峋的小毛驢,驢背上騎著一個稚嫩的小姑娘。

小姑娘雙手緊緊抓著驢鞍,身體隨著驢子的步伐搖搖晃晃。

她穿著粗布做的藍色常服,背心已經被汗水浸濕成深藍色。

露出的三寸金蓮,更加讓人心疼。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此時正好奇地東張西望。

毛驢前面站著的是位二十出頭的小夥子,長相俊朗,身材高大挺拔。

他一手拉著馬繩,看上去心情不錯的樣子。

小姑娘的童養媳,二人正准備去集市采購生活用品。

小姑娘雖然從出生起就被父母許配給這位男子,但夫妻二人感情甚笃。

照這樣看來,小姑娘的人生,雖然預定了婚姻。

卻也沒受太多委屈,日子也過得順心如意。

這一對少男少女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塵煙裏,也就成爲了1885年那個年代一個普通的寫照......

刑場匪首

1907年3月8日,京城刑場。

匪首周恩波獨自站在刑場中央,雙手被反縛在身後,腳上也鐐著沉重的枷鎖。

男子身旁的木牌寫著“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枭首”八個醒目的大字,正是今天這個匪首將在這裏伏法的判決。

四周靜悄悄的,只有寒風在男子的囚服上吹拂,發出薄薄的聲響。

周周恩波強自鎮定,一動不動,像座雕像。

他的神情很坦蕩,絲毫不見懼意,只在眉宇間透出一抹淡淡的悲涼。

這就是這個匪首生命中的最後一刻,他將在這裏結束全部的風風火火,任憑寒風吹拂,烏鴉嚎叫。

他已看開生死,只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桀骜的地主婆

北京城內的廣場上,一場說書表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人頭攢動,熱火朝天的場面令路過的地主婆,忍不住駐足觀看。

地主婆身著羅綢禮服,嘴裏叼著煙鬥,拄著拐杖。

翹起的二郎腿,正好露出顯眼的三寸金蓮。

身後跟著一名仆人,仆人雙手捧著銅暖爐,手裏還拿著剛剛從銀號兌來的白花花的銀票。

照片裏的地主婆神態自若、張狂豪放......

她斜視著看著人群,整個人都透著一股子灑脫和悠然。

她整個人都閑適從容,舉手投足間盡是悠然。

就仿佛她站在人群外,俯瞰著世間的繁華喧囂,淡定到近乎漠然。

作爲一個地主階級,她生活已經非常富足,對金錢的欲望不再那麽強烈。

現在她追求的是更加精神層面的滿足,比如這場熱鬧的說書表演,所帶來的娛樂放松。

這成爲老照片中難得一見的亮點。

地主家的私人武裝

北京城郊。

一幅照片裏,八個身著統一軍裝的壯實漢子站得筆挺,手持來福槍紋絲不動。

這是一家豪門大戶,雇傭的私人武裝。

平時用來保駕護航和執行一些灰色任務。

爲首的中年男子面色森嚴,雙目中透著狠戾,顯然不是善茬。

這些禁衛軍級別的武裝,說明了當時形勢的動蕩和社會的黑暗面。

富豪地主,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惜組建私人武裝。

而統治者則長期忽視民生民意。

僅僅一味購置新武器,沒有從根本上改革。

這使國家積弱愈深,終至沉淪。

先進武器與閉塞思想的互相碰撞,成爲這幅照片中最令人唏噓的地方,也預示了這種統治已到了盡頭。

載濤出訪奧匈帝國

1910年的某一天。

23歲的大清國皇室禁衛軍大臣載濤,率領出訪團出訪了奧匈帝國的軍港。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爲了向奧匈購買軍艦和新式武器裝備清軍。

照片中,年輕帥氣的載濤身穿制服。

銀盔貝帽,雙目炯炯有神,神態從容。

他身後站著幾名身材臃腫的奧匈帝國軍官,個個大腹便便,與載濤的矯健體魄形成了強烈對比。

載濤出生于尊貴的滿清皇室,是道光帝的孫輩。

但這個年輕人並沒有沉溺于權力和奢靡之中,而是勤勉用功、積極求知。

此次出訪,就是爲了使清朝的軍力得以迅速現代化。

其背後,是載濤改革和振興大清的藍圖。

然而,上至統治者,下至民衆,很少有人理解和支持像載濤這樣的進步思想。

照片中奧匈軍官的蔑視與嘲笑,似乎預示了他努力的終將徒勞。

但曆史終有公論,載濤開明的形象已成爲難得的正面教材。

這張照片,也令人無限唏噓和遐想。

兩江總督魏光焘

這是1903年8月,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萬壽節來臨之際,南京這座古老中央,都城沐浴在喜慶祥和的氣氛中。

作爲當地最高官員,兩江總督魏光焘精心組織了一場盛大宴會,邀請駐津外國賓客共慶大清皇帝壽辰。

場面之盛大,菜肴之精致,禮儀之周到,可以想見。

宴會結束後,賓客們興致正濃。

再次雲集到了煦園的不系舟上。

這是一處風景秀麗的江景區,也是外國客人常來留影的景點。

衆人于舟上前後站定。

總督魏光焘手持蒲扇,身著朝服,氣宇軒昂地站在中間。

這張照片定然記錄下了一幕曆史性的盛會場景,留給後人寶貴的視覺印迹。

想來魏總督,此時內心也油然而生一種驕傲與滿足。

爲大清皇帝壽辰,准備的禮儀活動完成得如此出色,定會加強中外友誼,彰顯大清國威。

寫在最後

這些老照片,是曆史的“碎片”。

卻真實而立體地展現了一個時代,使文字描述顯得較爲蒼白和隔膜。

照片與文字各有優勢,但結合使用,往往能達到更好的還原曆史效果。

16 阅读:18795
评论列表
  • 2024-02-07 15:29

    兩江總督駐津???!!!!

    無缺 回覆:
    人家邀請駐津的老外,人才[得瑟][得瑟]
  • 2024-02-07 21:13

    皇帝老兒真可憐[滑稽笑]

  • 2024-02-07 13:33

    [得瑟]

  • 2024-02-09 07:03

    照片評語全是美化啊[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