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能源電動車發展爲何不如中國?這4點原因道出真相!

曆史有一林 2024-04-16 03:20:26

對比中美兩國新能源市場會發現一個現象,美國電動車的整體滲透率很低,全美的汽車保有量在2.8億輛,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約只有430萬輛,占比不到2%。就保有量而言,美國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僅爲中國的五分之一,總體滲透率是中國的四分之一。

我們都知道美國汽車工業發達,居民收入也不低,購買電動車有補貼,爲何新能源電動車的滲透率依然還是這麽低呢?原因無外乎以下四點!

1、油車在美國更具性價比

在美國汽車市場,同類檔次,平均一台新能源電動的價格在6.5萬美元以上,要比燃油車貴了1.5-2萬美元。只有少數電動汽車低于40000美元,例如Mini Cooper SE,現代Kona EV和大衆ID.4。

衆所周知,頁岩氣油命後,美國不但重新成爲世界第一大産油國,還有余量對外出口。所以,其汽油價格很便宜,算下來折合每升5塊多人民幣,這個價格放到歐洲、日本妥妥的碾壓,比如英法德這三個國家,汽油每升價格都在12元以上。

既然汽油價格如此便宜,爲何還要去買電動車呢。所以,美國人購車時,還是首選燃油車,顯然更具性價比,這也是美國根深蒂固的燃油車文化使然。

2、電動車銷量還需加碼

美國福特、通用兩大汽車巨頭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乏善可陳,兩者一年的銷量加起來不到20萬輛,僅爲特斯拉的四分之一多一點。數據顯示,2023年,特斯拉在美國銷售了65萬輛,排名第二的韓國的現代起亞,銷量約30萬輛,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型銷量均未超過10萬輛。

反倒是在混動領域,表現得風生水起,2023年年美國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猛增76%,達到801550輛,主要是日系的豐田與本田。具體而言,豐田的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58.3萬輛,本田也有10多萬輛的混動銷量。

2023年我國汽車銷售超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958萬輛。作爲比較,美國汽車銷售量超過1500萬輛,但是新能源的銷售量只有140多萬輛,滲透率9%,跟中國的滲透率相比確實不高。

3、中國的新能源品牌無法進入

衆所周知,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品類多,價格低,如果能夠進入美國市場,絕對是造福美國消費者,讓美國人也能用上便宜的電動車。

但是美國政府發布的電動汽車補貼規定,排除了中國電車的進入資格。並且,從2025年起,車輛中的關鍵礦産如锂、钴和鎳等也不能來自中國。這一規定實質上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忌憚與打壓。

除了補貼規定上的限制,美國政府還對中國電車征收超過25%的關稅,最高可達40%,這也使得中國電動車品牌失去了競爭優勢。中國車企在美國建廠造車更是不可能。

4、充電設施少且分布不合理

電動車現在續航裏程上已經不是太大問題,五六百公裏續航的電動車非常普遍。但是,充電樁成了美國電動車發展的掣肘。根據美國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美的充電站只有6.7萬個,充電樁勉強接近20萬。距離拜登政府制定的2030年安裝120萬個充電樁的目標還差很遠很遠。

充電樁不僅在于數量,更在于分布和質量。美國的充電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高速公路上,而在居民區和其他公共場所則相對缺乏。而美國人又喜歡駕車中遠途距離出行,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電動車充電設備。無疑限制了電動車的使用範圍,使得消費者對其敬而遠之!

此外,從持有成本看,只有駕駛11年後,持有一輛電動汽車的成本,才比相似的燃油車更便宜。電動車的保險費也比超出了燃油車不少,多種因素交織影響下,美國電動車推廣緩慢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0 阅读:0

曆史有一林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