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潛規則:這3種聊天行爲,只會讓人“反感”

何所歡出品 2024-05-04 15:57:44

01

總是打斷對方的談話

跟人相處過程中,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曆?

當你在說話的時候,對方就忽然打斷你,將表達權從你手裏奪走;

他會利用各種方式,巧妙地將話題轉移到他身上。

也有一些人,會故意打斷你,用指責、嘲諷、拆台等方式,讓你的談話中斷。

你很難跟這種人溝通,無法正常相處,似乎他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打斷聊天”的行爲有什麽錯。

這種人是什麽心態?

第一:看不起你

至少在他的潛意識裏,並沒有把你放在平級的位置相處;

他總是高高在上地跟你相處,認爲自己比你高一些。

換個角度講:

如果飯桌上,都是比他資曆高,比他身份地位高,比他更有能量的人,你看他還敢打斷別人說話嗎?

這種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看人下菜碟”。

他覺得你弱,覺得自己比你強,所以才肆無忌憚地打斷你。

第二:表演欲很強

在人群中,你要記住一件事:

遠離表演欲,表現欲很強的人。

這種人有個特點:锱铢必較,斤斤計較。

哪怕是口頭上的一句拌嘴,他也要揪著不放,接下來每次相處都會故意針對你。

表現欲強的人,總想將大家的關注點吸引到自己身上,他很享受“被人關注,被人矚目”的感覺。

-02

總喜歡“指責說教”

指責型人格,你遇到過嗎?

這類人就是“杠精”,看誰都不順眼,跟誰聊天都喜歡杠幾句,不然不舒服。

喜歡說教的人遇到過嗎?

認爲自己是絕對正確的,對權利和高位有近乎癫狂的執念和控制欲;

習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要求對方就得按照他說得來。

當“指責和說教”這兩個特質,同時在一個身上集中,這個人就是社交中“最大的絆腳石”。

所有的煩惱,不開心,內耗,負面情緒,基本上都源于這種人。

比如說:

對方跟你分享最近挺累的,有一些煩心事,目的是什麽?

跟你傾訴,或者跟你索要一些安慰,一些情緒價值。

正確做法是什麽?

保持傾聽,去表達“我很理解你,換做別人可能已經扛不住壓力了,你已經很棒了”,這就足夠了。

錯誤做法:

“你這點小事算什麽啊?這個世界上比你累的人多了”

“你這根本就不算壓力,我遇到的事情才是難題”,然後將話題又轉移到自己身上。

如果在一些男性的飯桌上,忽然出現了幾位女士;

你會發現就連平日比較沉默的男人,也變得異常活躍,愛說愛笑了起來。

習慣說教指責的人,是什麽心態?

一方面是想凸顯自己的“與衆不同”,只不過選擇了蹩腳的方式,誤以爲大家都會高看他一眼。

另一方面是充滿嫉妒,無法平常心看待有人奪走了自己的風頭,或者看到對方比自己過得好,就心生怨氣。

-03

“好爲人師”

也就是我們說的“喜歡講課”。

無論跟誰相處,都習慣上課,無論對方是否需要,能否接受,都會迫切地將自己的認知、經驗灌輸給對方。

比如:

長輩跟晚輩聊天,就喜歡說教,喜歡上課;

將自己那個年代的經驗,套用在當下;

將自己的認知,強加在晚輩身上。

末了還要說一句:“我都是爲你好,你別不聽好人勸”。

接觸的時間久了,你會發現這類人翻來覆去就是聊這些事。

先講述自己的過往“光輝事迹”,然後再給出經驗;

等待大家崇拜的目光,贊美的語言,會讓他的成就感獲得滿足。

爲什麽有人喜歡好爲人師?

因爲在他的圈子裏,家人、同事、朋友,沒幾個人願意聽他說。

一旦他遇到了能釋放他表達欲的社交場合,就毫不收斂。

本質上講,這類人還是太孤獨了。

孤獨久了,不被看見,就想去指點比他年輕的人。

話題:在社交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幾類人?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原生家庭等分析,關注我,爲你帶來更多知識。

0 阅读:34

何所歡出品

簡介: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爲你帶來有情的故事,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