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涓滴之力護人民健康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優秀護士代表群像

都市時報 2024-05-11 08:50:34

有一群人,他們的工作辛勞而繁瑣,常常無法看到朝陽與日落,但他們卻用精心的護理點亮患者求醫路上的燈,他們的名字叫“護士”。

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一院”),護士們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著青春熱血。今天,我們走近省一院護士群體,看他們如何聚涓滴之力,護人民健康。

神經外科主管護師董燕:

“我們面對的是生命

一定要慎之又慎”

“26、75、78床排痰,25、26、74床複測血壓……”神經外科主管護師董燕護士服口袋裏的小本上,細致地記錄著當天所有分管病人的觀察要點及工作重點。每天下班前,董燕總是習慣性地對照備忘錄,一遍遍檢查工作完成情況。董燕總是說:“我們面對的是生命,要慎之又慎,一點都不能疏忽。”秉持著這一初心,她在護理崗位上一幹就是34年。

神經外科收治腦部腫瘤、顱腦外傷、腦出血等急重症患者居多,患者病情瞬息萬變,“細致入微”已經成了董燕的習慣。憑借著敏銳的病情觀察能力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患者的病情變化逃不過她的雙眼,及時發現異常、快速處置,爲救治爭取寶貴時間。

記得一個27歲的小夥因自發腦出血住院,董燕密切關注著他的身體情況。一天,在常規測量生命體征時,小夥的血壓驟升,董燕瞬間察覺情況異常並即刻彙報值班醫師。緊接著小夥出現了劇烈頭痛和嘔吐症狀,經檢查顯示再次突發腦出血,因觀察彙報及時,緊急手術治療後,小夥很快轉危爲安,康複出院。“這件事也再次提醒了我,患者的任何一點生命體征異常都絕不能放過,不然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了。”董燕說。

長期的護理工作中,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記者感歎董燕的不平凡,她卻淡淡一笑,說自己只是平凡人做著平凡事。

從業34年,董燕也有過許多辛酸。“最遺憾的就是對家人的陪伴太少了。”在女兒最需要媽媽陪伴的時候,董燕缺席了大半;在父母日漸年邁生病住院時,作爲女兒卻無法經常侍奉左右……這讓董燕十分自責。

雖然有遺憾,但在董燕的職業生涯中,收獲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看到病人一個個康複出院就特別開心,很有成就感,所有的辛勞和付出都值得。”很多年前,一次上夜班時突遇停電,一位路都走不穩的老奶奶擔心董燕害怕,特意來到護士站安慰她:“姑娘你別怕。”一句話讓董燕熱淚盈眶:“不僅我們心裏有病人,病人心裏也有我們。”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陪伴和支撐著董燕一路走來。

內科重症病房(MICU)主管護師饒靜東:

細致認真的護理

讓患者和家屬更安心

重症監護室被稱爲生命最後的防線。省一院內科重症病房收治的大多是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膿毒血症、重症肺部感染等內科疾病的重症患者。病房裏,患者的病情危急,隨時可能出現突發狀況;病房外,等待的家屬心情焦躁、忐忑不安。

護士要24小時守在患者身邊。“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我們就是上個廁所,也一定要托付給同事看著。”工作中,主管護師饒靜東隨時細致關注著他管理的每一名患者的情況,看到氧氣面罩的繩子比較細,他就和同事用紗布裹住繩子,以防患者的耳後被勒傷。“他常常下了夜班還給同事打電話,問哪床的病人還有沒有吸痰,問有沒有翻身,交代該怎麽吃藥。”饒靜東的妻子程淑說。

作爲科室裏較少的男護士之一,饒靜東總是在需要幹力氣活的時候沖在最前面。“在MICU,幫病人過床、翻身等力氣活很多,其實我們科室的女護士也很厲害,但男性始終比女性更有力量優勢,我也想盡可能多做一些。”

患者病情比較穩定時,饒靜東會抽空扶著恢複期的患者下床活動。患者心情煩躁,饒靜東就經常和他們聊天,或者幫他們給家屬打個視頻電話,爲患者緩解緊張焦慮的心情。有一次,饒靜東護理了一名羊水栓塞的産婦,産婦的身體狀況很不好,還擔心著同樣在住院治療的孩子。饒靜東一邊耐心地向産婦解釋她的病情,幫她樹立信心,一邊向兒科的同事詢問孩子的病情。當他將孩子病情穩定的消息告訴産婦後,産婦放下心配合治療,最終康複出院。

饒靜東還盡己所能寬解患者的家屬。“我經曆過在手術室外等待家人的時刻,知道作爲病人家屬的焦慮。”因爲感同身受,饒靜東會盡可能地將患者病情分析給家屬聽,讓他們心中有數。

這些點滴,讓饒靜東在患者和家屬那裏收獲了無數好評,有時候,患者會主動關心地問他有沒有吃早餐等。“從業快11年了,我能被患者需要,患者也會將溫暖傳遞給我。”看著患者好轉出院、轉到普通病房,就是他越來越熱愛護理這個專業的原因。

兒科護理團隊:

練就紮實的急救技能

隨時與死神搶生命

“患兒面色青紫、呼吸困難,快清理氣道、氣管插管……”這樣驚心動魄的急救,在兒科十分常見。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地從死神手中搶救生命,但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不紊、快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操作技能。”兒科副主任護師鄧成菊介紹,科室131名護理人員把搶救技能練習了千遍萬遍,急救指南都熟記于心。“兒童病情變化比成人更快更急,要求快速反應的時間更短。另外,孩子的身體更脆弱,尤其是早産兒,有的出生時只有幾百克,對他們實施急救一定要控制好力度,否則很可能對孩子造成損傷。”鄧成菊說,他們不僅要救命,還要盡可能保障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因此,護理團隊不斷地學、練、考,讓自己的急救技能好一點、再好一點。

在今年省一院舉辦的以“強基礎、提質量、展風采、促發展”爲主題的團隊急救技能大賽中,兒科團隊在半決賽中沖進六強。“我們的參賽人員包含了醫生、護理管理者、護理骨幹、年輕護士,通過一次次的比賽,不僅增強了團隊配合能力,也幫助我們發現不足,吸取和學習了其他團隊的好經驗。”

除了強大的急救技能,兒科護士們更多時候要做好孩子的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病房裏,護士們身上,經常“挂”著一個小寶寶,輕聲安撫;口袋裏,隨時都能掏出玩具甚至是一個漂亮的音樂盒,帶給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們安慰和驚喜。

鄧成菊記得,曾經有個名叫“小花生”的早産兒病情危重,在兒科住了很長時間。孩子媽媽特別擔心,每天都給小花生寫信,在送母乳的時候一並交給護士。雖然小花生根本聽不懂,但每次護士們都將信讀給他聽,還通過照片、視頻等方式,讓孩子媽媽安心。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和護理下,小花生終于轉危爲安,平安出院。後來,媽媽還帶著小花生回來看望和感謝醫護人員。“這是我們曾經帶大的孩子啊,每次看到孩子健康長大了,都打心眼裏高興。”鄧成菊形容,這樣的心情,與“母親”無異。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王柔

編輯:胡楠

審核:茹偉

二審:鍾玲

終審:彭德光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