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昆明|篆新農貿市場裏的網紅小店:26年只賣豆花米線

都市時報 2024-04-01 09:11:01

作爲雲南的省會,昆明是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幸福和希望的春天之城,孕育了美輪美奂的自然山水,彙聚了多姿多彩的燦爛文化,正演奏著蓬勃發展的精彩樂章。昆明致力于打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核心體驗地。都市時報《好在昆明》欄目主播將帶你深入昆明的街頭巷尾,走進社區、商圈、菜市場,挖掘昆明的新飲食、新潮流、新生活、新故事,爲您揭秘昆明哪裏“好在”?“好在”哪裏?

即日起,本欄目將以每周一更的頻率在都市時報APP、視頻號、抖音、微博等平台推送,敬請關注。

近年來,在自媒體、短視頻的推廣下,篆新農貿市場成爲當之無愧的“網紅菜市場”。隨著人氣增加,市場裏的一些小店也脫穎而出,變成了“網紅店”,辣辣小吃就是其中之一。

26年來,這家小吃店只賣一種主食——豆花米線。走紅後,除了本地市民,也有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只爲一品昆明的“老味道”。2023年小店升級改造,從24平方米擴大到150平方米,設施設備煥然一新,爲顧客帶來了全新的餐飲體驗。

...

初心

希望把老昆明味道帶給顧客

中午12點,篆新農貿市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攤主們各自吆喝著,向顧客推銷自家的産品。此時,辣辣小吃店已經排起長隊。

“您好,吃點什麽?”“兩個小碗米線,葷的。”店裏幹淨整潔,坐滿了顧客,透過玻璃窗能清晰地看到制作豆花米線的每道工序。燙好的酸漿米線,放上韭菜、蔥花、花生碎,澆上秘制醬料、油辣椒、甜醬油,再放上一勺嫩嫩的豆花和肉末,一份帶肉的豆花米線就完成了。用筷子輕輕拌勻,夾起一口放進嘴裏,Q彈的米線伴著豆花的鮮甜,美味在舌尖上跳躍。

老板蔡種琨介紹,他們家的店從1998年篆新農貿市場投入使用就開到現在,此前一直是父母經營,5年前因父母年紀大,身體吃不消,所以把店交到了他手上。店裏主營老昆明口味的豆花米線,附帶玫瑰木瓜水和現搓湯圓,20多年從未變過。

有人會問,昆明小吃多種多樣,爲什麽他們家只做豆花米線。蔡種琨笑著說:“一方面是因爲家裏的老人有這個手藝,其他的我們也不會,算是一種傳承吧。其次,豆花米線是我們昆明的特色,如今的米線有各式各樣的吃法,我們希望把原汁原味的老昆明味道帶給大家。”

走紅後

擴店增員 提升顧客就餐體驗

對于小店走紅,蔡種琨表示,市場本身的優勢和網絡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首先,篆新農貿市場兼容性很強,除了常規菜品,小吃也是一大亮點,日常客流就很多。其次,網絡短視頻也讓市場知名度越來越高,尤其在疫情放開後,省外遊客明顯增加。就我們店而言,原先到店吃米線的大都是本地市民,老顧客偏多,外地遊客僅占20%,這兩年來外地遊客增長到40%。工作日店裏每天要賣出500-600碗米線,周末節假日700-800碗,營業額增長了20%-30%。”

高興地同時蔡種琨的壓力也隨之而來。“人多了,如何做好自己的品牌是關鍵。原來的店鋪只有24平方米,座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特別是中午飯和晚飯時間,排隊的顧客已經影響到旁邊的商戶做生意,擴店迫在眉睫。2023年市場方找到我,與我一起協商解決方案。爲了能讓顧客有更好的就餐體驗,我決定更換店鋪,新店選在老店對面的二樓,有150平方米,場地大,能容納的顧客也更多。”

同年10月,辣辣小吃新店正式開業,除了店內環境,人員、設施都有了新變化。“現在廚房共設兩個操作台,即使是高峰時段顧客只需排隊5-10分鍾就能取餐,解決了排隊時間長的問題。而員工也從原來的6名增加到10名,其中保潔人員就有4名,顧客吃完後很快就能把桌子清理出來。”

堅持初心做好服務

把豆花米線的味道傳承下去

20多年來,辣辣小吃爲什麽僅僅靠一碗米線穩住客流,並做出自己的品牌?蔡種琨表示,除了保持口味,堅持初心至關重要。“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店裏從不會因爲顧客多而偷工減料。多年來我們店裏沒有創新口味,也沒有新增産品,我們把所有精力都專注于這一碗簡簡單單的豆花米線。每天我都會親自吃上一碗,就是爲了看看當天的食材、味道是否到位。”

蔡種琨說,小店走紅後,除了擴大店鋪,增加員工和設施,服務和衛生方面也繼續放在首位。“做餐飲行業,食品安全最重要,我們每天的食材都是新鮮的,即使用不完就直接倒掉,不會二次使用。另外,我也告訴員工,耐心對待顧客,做到有求必應。如果有顧客想來我們店裏休息,充會兒電,就算不在本店消費,我們也不會進行驅趕。此外,除了保持店內環境衛生,餐具必須一清二洗三消毒。”

對于接下來如何打造好自己的品牌,蔡種琨表示,首先是堅持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豆花米線的味道傳承下去。其次,對顧客負責,對食材嚴格把關。最後,要本著顧客至上的原則,提高服務品質。“顧客的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楊文爽

全媒體記者:王丹丹

編輯:湯維

審核:段寅彬

二審:鍾玲

終審:彭德光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