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毀孩子的行爲,它排第一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3-06 15:16:09

如果問父母現在最頭疼的是什麽,孩子沉迷遊戲絕對是榜上有名。

我身邊經常會有家長哭訴:

“一放假就拿著手機玩遊戲,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只要家裏聽不到他的聲音,看不到他的影子,就一定在玩遊戲,我強行沒收了他的手機,結果他開始打滾撒潑,離家出走。”

“說好玩一個小時,到時間了還拿著手機不放手,我又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又是制定規則,他每次都答應得很好,但每次都執行不了。”

“學習成績一直在下滑,回家玩遊戲,還認認真真寫遊戲攻略,我很生氣,對他大吼大叫,沒收他的手機後,他就偷偷拿我們的手機,哄爺爺奶奶的手機玩,他要是學習能有那個勁頭,都能考上清華了。”

……

01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孩子玩遊戲的煩惱?

反正,我曾經有。

那時候,兒子玩遊戲玩到不睡覺,然後開始三天兩頭逃學,最後竟然不去上學了。

最開始發現他勢頭不對,是從五年級開始的。

當時,爲了方便生活和學習,我給他買了一部手機,一開始是周末,他經常拿著手機玩。到最後,發展成手機每天不離手,吃飯在看,睡覺在看,晚上還經常熬夜到三四點偷偷看。

看到他這樣,我又氣又急,對他大吼:“怎麽老玩?就不知道想想做作業的事,不知道自己該幹啥?”

那段時間,我一邊罵自己不是個好媽媽,一邊嫌棄著孩子,不想和他交流,看到他就煩,罵他,沒收手機,摔他的ipad,甚至動手。

最嚴重的一次,看到他又玩手機不做作業,我突然氣血上湧,憤怒到了極點,開始狠狠打他,越打越生氣,心想:你去死吧,你死了我也省心了。那時真想弄死他算了,這樣想著,我真的直接掐住他脖子,差點把他掐死。

當時我已經失去理智了,腦子裏有個魔鬼在說:“算了,他死了,我也去死,一了百了。” 等理智回來後,我後怕到出了一身冷汗。

這是我最愛的兒子呀,是我辛辛苦苦才得到的孩子,怎麽就被我養廢了呢?

02

我的兒子,來之不易。

年輕的時候,我流産過一次,導致再要孩子就非常難,吃藥打針都沒用,後來我嘗試了試管,才有了兒子。

這孩子對我來說,真的是彌足珍貴!

孩子在2歲之前,他整天像個樹懶一樣挂在我身上,不能離開我,一離開我就哭。

那時,我們開了一家工廠,我一邊帶他一邊給工人們做飯,一眼沒看住,孩子就可能會磕碰受傷。

有一次,我剛洗完碗,又急著給孩子穿毛衣,套的時候,一不小心撕掉了孩子鼻子上沒有長好的傷口痂皮,又流血了。

所有愛孩子的媽媽都知道,看到孩子受傷,是一種怎樣的痛,甯願傷的是自己!

有了孩子,我和丈夫的關系就大不如從前了。

我對他有太多的意見:完成工作後,他要麽玩遊戲,要麽釣魚,而我卻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做家務。

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我想成爲一個好兒媳婦,一個好嫂子,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女兒,我想把一切事都做得漂亮,不能讓別人說我哪裏做得不好。

甯可委屈自己,也不能讓別人挑出毛病。

以做飯爲例,我會考慮每個人的喜好,爸爸,媽媽,丈夫,孩子……就沒有考慮自己。

公公和小叔子欠別人錢,我們幫他們還了一百多萬的債。

每天,我都恨不得長出一千只手來忙,再面對一個不管不問孩子的丈夫,可想而知,心裏慢慢産生了很多埋怨。

有一次,我讓他看著孩子,他只顧著玩遊戲,結果,孩子從床上摔了下來,摔得嘴裏冒白沫,人都抽搐了,我氣得直接砸了他的電腦。

我在家裏和家外做了這麽多,讓你看個孩子都看不好,我和你在一起,遭了這麽多的罪,你怎麽一點不知道心疼我呢?

那時,每個月都要和丈夫打一場仗,和大姨媽一樣穩定,一打仗,我們就半個月不說話。

他不說話,我更生氣:你就算是個石頭,我也捂熱了!真冷血!”

03

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忙,我更沒有時間看他。

爲了安撫孩子,就給了他手機,讓他玩。

當時,我也很無知,因爲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沒有陪伴過我,我也不知道該如何陪孩子玩,當我看到周圍的人用手機給孩子聽音樂看動畫片時,我就也這樣照做了。

而且,我回家後累的筋疲力盡,也不太想再陪他了。

因此,手機基本上陪伴了他整個童年。

而且,五年級以後,他的數學成績不是很好,數學老師會體罰他,越體罰,他就越害怕數學。

到了初二的時候,他跟不上數學的進度了。

當時他問我:“媽媽,爲什麽我都如此努力了,還堅持不了呢?”

我覺得是他的問題,就問他:“你是不是又玩手機了嗎?是不是又上課睡覺了?”

初三的時候,有一次他的作業沒有寫名字,物理老師當著很多同學面前說:你是無名氏啊!不寫名字!

他一時生氣,就頂了嘴。班主任讓他在教室後面站了一天。後來,他累得站不住了,就單腿跪了下來。

我知道這件事後也很生氣,問班主任:“孩子說他在學校下跪了?”

老師說:“哪有跪,別聽他瞎說!”

從那以後,他就不想再上學了,一開始,他還沒有放棄,要麽早上去,要麽下午去。後來,幹脆不去了,就待在家裏玩手機。

04

爲了解決孩子的問題,我學習了很多對付兒子的方法:

但慢慢地,我發現了我和他之間的惡性循環:

我控制兒子,我和他發生沖突——他不聽,對抗——我就打他——兒子更不聽——關系越來越差。

初三第二個學期,他完全不去上學了,我徹底絕望了。

後來我遇到了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徹底放下了對孩子的改造,開始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當我難受的時侯,我就去公園哭,在公園裏待一天。哭過後再回家,該做飯做飯,該工作工作,不再要求兒子。

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緒,不向別人發泄。

我有一種固有模式,需要不斷地做事,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周圍的人讓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對自己有很多要求。

事實上,這也是在尋求認可,我怕別人不喜歡我,會像媽媽一樣抛棄我。

我開始看到自己的需求,第一時間滿足自己,累了就休息,餓了就給自己做好吃的,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當我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我也可以看到兒子的需要了。

和他相處,我也可以投其所好了。

我先從傾聽他開始:

有一段時間,我不想聽孩子說話,他的許多言行都讓我難以接受。

比如他的厭世:“這個社會不公平,沒有好人,我不想學習,好好學習也沒用……”

我就想:爲什麽這個孩子的心理如此黑暗,淨收集負面新聞,所以我反駁說:“世界不是那麽糟糕,你的心是敞開的,就可以吸引明亮的東西……”

通過學習一些心理學,老師說這個世界有光也有影,點醒了我。

我對兒子說:“你是對的,這個世界不僅有光明,還有黑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

從此,我不再否定他的感受,承認和接納他的情緒。

孩子關心的是地球資源和社會大事,他是一個有大格局、大胸懷的孩子。

05

中考時,我和他商量:“要不你去試試,至少拿到畢業證書。如果你將來還想上學,那就還有機會,如果你沒有畢業證,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兒子聽進去了,半年沒有去上學,中考考了300多分,不能上公立高中,丈夫打算讓他上技校。

兒子和我商量:“媽媽,你能給我找個私立學校嗎?我想試試,不想隨波逐流。”

後來,我就讓他上了私立高中。

高中封閉軍訓20天,兒子出來後,開口就罵:“我X,待了20多天。”

這一次,我沒有批評他,他沒有針對任何人,只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我們成年人也有這種情況。

我說:“你居然可以待20多天,真沒想到能堅持這麽久!” 這樣說,兒子臉上不由自主地挂起了笑臉。

上高中後,孩子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整個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一次,他竟然拿到了班裏的第一名。

之前,他可是個不上學的孩子呀!

他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1、他有基礎。

上高中後,他發現以前很多知識自己都接觸過。這時候,我才明白:孩子玩手機,並不是全部都在玩遊戲,更多的是查資料,看到各種有趣的知識,看他最喜歡的哲學,曆史。

2、他有了榮譽感。

有一天,他對我說:“媽媽,同學們給我起了個外號:酷本。這是罵我嗎?”

丈夫是體育迷,說:“兒子,酷本就是第一。”

原來,在班級比賽中,由于他的知識面廣,他爲小組贏得了很多榮譽。于是,同學們給了他這個綽號。

英語老師讓他當老師,給同學講題,也給了他所在小組榮譽分。

後來,分了文科和理科,他的優勢在于文科,成績自然就上升了。當成績上升時,老師重視他,學生崇拜他,他的自信心自然也提高了。

漸漸地,孩子的性格也從原來的膽小自卑,變得越來越自信了。

3、他有目標了。

現在,當兒子又考第一的時候,我對他說:“兒子,我們不考第一,第一壓力太大了,太累了。”兒子說:“那可不行!”

因爲,他有了考南京大學曆史系的目標。兒子的成就體系已經開始啓動了。

4、家庭關系越來越溫暖。

開始成長之後,我開始創建親密關系,親密關系的分值從-1上升到7~8分。

現在,丈夫經常問我如何與孩子溝通。

他還經常誇兒子:“哎呀,兒子,你很厲害呀!”

父子從之前的零交流到放開聊天,從之前的零肢體接觸到兒子偶爾撒嬌讓爸爸抱抱。

對兒子來說,媽媽可以做自己,家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好,家庭關系越來越溫暖,他的安全感也越來越足。

疫情期間,兒子在家上網課。

白天,他基本上不看手機,也不吃零食。專注于學習,甚至沒有時間吃水果。

每天學到晚上10點多,然後看一會小手機解壓,到11:30就自己關機睡覺,早上6:30起床。

06

很多人問我:孩子如何從不上學到全班第一,成爲尖子生?

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母變了。

許多家長和過去的我一樣,有一個共同的誤解:希望通過教師的教學、學校環境和外部培訓,塑造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再還給自己。

事實上,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真正土壤,土壤不變,孩子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歸根結底,孩子的問題都在父母身上;孩子現在的行爲都是父母過去埋下的雷;

爲了塑造孩子的未來,父母必須首先進行自我改變。每個孩子的言行都是家長自我提升的明鏡,照見出家長本身需要改進之處。

教育的真谛在于:家長應先致力于自我成長,構建和諧親子關系,以自身的典範作用引領孩子。

當家長不斷完善自己,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自我成長。

0 阅读:525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