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最好的風水,就是這4個字,越早明白,家庭越興旺!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2-29 11:44:10

當茜茜第一次來我們這求助時,一提到父母,就滿是仇恨和怨恨,一提到童年,就說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她說父母脾氣特別暴躁,從小到大,但如果有一點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就會引起他們的暴怒。

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弄髒了衣服,都會引來一頓臭罵。

父母規定她的成績必須穩定在班級前三名,有一次她考得不好,回家哆哆嗦嗦地告訴他們,父親直接一腳把她踹翻在地,母親一把撕掉了她的試卷。

有一次出去吃飯,遇到熟人,她不好意思打招呼,母親當場就翻了臉,狠狠用手指戳著她的額頭罵:

“帶不出去的東西,連個打招呼都不敢打!”

等到她青春期時,父母更是嚴防死守,怕她早戀。

有一次,從她的書包裏翻出來一張男同學送的賀卡,父母對她劈頭蓋臉一頓打,罵她“無恥”,還要去找男同學的父母。

她跪著哭著求父母不要,發誓再也不跟這個男生說話了,父母才善罷甘休。

……

所有的一切,都像刀子一樣刻在了她的心裏。

後來,她的父母也來做咨詢,聽到女兒的哭訴,他們也很委屈——

當我們教育她的時侯,方法確實有點粗暴,但是是有原因的啊。

我們這麽忙,起早貪黑忙事業,忙得不可開交,她這個孩子又不是一般的倔,犟起來,我們真的摟不住火氣!

而且,我們爲她付出了那麽多,她怎麽能只記得我們的不好呢?

02像茜茜一家的故事有很多,主要發生在親人之間。

他們爲你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事情,但就是脾氣暴躁——

如果是父母的話,動不動就打罵訓斥你;

如果是愛人的話,動不動就給你甩臉子、冷嘲熱諷、發脾氣。

盡管你知道他爲你做了很多事情,但你根本不想領情。

這就是情緒的重要性。

情緒好,關系就好。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家人相處的時候,每個人都和顔悅色、柔聲細語、笑容滿滿,即使身處陋室,吃著簡單的飯菜,心裏也充滿了幸福;

當一家人相處時,每個人都冷漠疏離,不理不睬,甚至惡語相向,無論你享受著多麽豪華的食物和豪宅,恐怕都不會有什麽幸福感。

在這段關系中,打罵、甩臉子、發脾氣就是扔炸彈,你以前所做的一切就像建造一座樓房,不管它有多麽漂亮,造價多貴,一顆炸彈,這一切都會在一瞬間消失。

很多人不明白爲什麽做了很多,別人不領情,就是因爲經常扔炸彈而毫無覺察。

03脾氣暴躁的人很常見,他們日常可能並不壞,甚至還算個不錯的好人,就是很容易憤怒發火;

一旦發火就會失去控制,口不擇言是初級表現,拳打腳踢是升級行爲,有時甚至還會暴力傷人,言語行爲完全沒有理智。

那一刻,他們就像一團火,騰的就點著了,沒有任何理智,誰在身邊誰倒黴吧。

而且當時,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失控了。

每個人都發過火,那麽,現在可以回想一下:有多少次,我們是在發完脾氣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發了脾氣?

而且,大多數時候,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事態更加難以控制。

發火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情緒宣泄,是一種傷人傷己、損人不利己的情緒表達方式。

爲什麽脾氣來得這麽快,又這麽難以控制?

一般來說,負面情緒背後,都隱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

就用最常見的憤怒這個硬情緒而言,後面往往隱藏著不同的軟情緒,而軟情緒實際上是在表達:此時此刻,我的需求是什麽?

1、憤怒背後的常見需求是“不公平”。

“你們爲什麽要這樣對我?”

“爲什麽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

“爲什麽偏偏是我?”

小輝就是這樣,在公司裏,他覺得自己工作很努力,但是年終傑出貢獻獎卻總是輪不到他;

在家裏,他經常覺得母親偏心,總是爲妹妹操辦一切,對自己卻漠不關心。因此,小輝在公司對同事冷嘲熱諷,在家裏經常對媽媽妹妹大喊大叫。

2、憤怒的背後也可能是隱藏的擔憂和恐懼。

例如,當一位母親看到兒子騎自行車摔倒時,她的第一反應是非常緊張,怕孩子會摔壞了,當確認孩子的身體無礙時,母親就會大發雷霆,甚至還會揍孩子一頓。

母親看起來很生氣,而當我們掀開憤怒的面紗時,下面包裹著母親對孩子受傷的擔憂。

有時,憤怒甚至隱藏著很多對對方的愛。

比如,妻子看到丈夫沒日沒夜地坐在電腦前玩遊戲,怒不可遏,又哭又鬧。

最後,細細探索原因發現,妻子是擔心丈夫的身體,不鍛煉,吃甜食,熬夜……長此以往,身體就會吃不消,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04發泄情緒是本能,能轉化情緒才是本事。

什麽是情緒轉化?

情緒的本質是能量,其實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能量是非常強大的,會迸發出超出水平的勇氣和行動力,也正因爲如此,憤怒的破壞力也很強大。

轉化情緒,就是把憤怒的情緒轉化爲愛與關懷的力量。

那股力量還在,依然還有勇氣和行動力,但是方向不一樣了,朝著利人利己的方向,朝著愛與關懷的方向,最終的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那該怎樣轉化呢?

一,我們必須先停下來,可以嘗試以下三種方法

1. 當你感到開始憤怒時,立即離開現場,不要讓怒火熊熊燃起;

2. 若仍憤怒不已,做50-100個蹲起;

3. 深呼吸30次。

二,當我們停下來的時候,我們需要探清我們的需求。

1、閉上眼睛,把讓你生氣的那件事、那個人帶到眼前,然後去看一看,憤怒的背後隱藏著什麽樣的情緒?

2、深入探索:這些情緒,在向你表達什麽?你産生這些情緒背後的需求是什麽?

一般而言,負面情緒的背後,都是對被愛、被看見、被肯定、被接受的呼喚。

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內心的探索,才能讓我們了解自己,滿足自己的深層次需要,不再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05除了穩定自己的情緒外,還有一些朋友還很想幫助身邊的人。

還是以憤怒爲例,如何幫助別人不再被憤怒所控制?

首先,就是認同他的情緒,不是和他講道理,不要告訴他不要憤怒。

你可以告訴他:“我很理解你的憤怒,因爲你一定是感到不公平。”

當他的情緒得到理解和支持後,憤怒背後的情緒就會得到釋放。

具體來說,你可以試著問憤怒的朋友這些問題:

1、什麽讓你感到憤怒?

2、爲什麽在這種情況下會感到憤怒?

3、你在什麽具體情況下感受到不公平?

4、當你感到不公平時,這種不公平意味著什麽?

比如:你老板對同事好,母親對你不好,這種不公平對你意味著什麽?

如果他認爲母親愛妹妹比愛他多,可以問問他爲什麽這樣想,也許他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當我們知道他這麽想的時候,我們可以讓他繼續思考:即使母親真的不夠愛他,作爲一個成年人,他是想繼續保持一個孩子的狀態,還是做些什麽來改變這種感覺。

當憤怒被理解,憤怒冰山下掩蓋的悲傷、難過、擔憂和恐懼就會出現,憤怒就不再存在了。

憤怒的盔甲下常常住著要愛、要關懷的孩子,憤怒的背後常常是愛的呼喊。

06我們總是用三觀不合、沒有共同語言、代溝太深來解釋我們與家人的不良關系。

但其實,它們有一把同樣的鑰匙,就是【情緒穩定】。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總是對親人惡語相向的人,原生家庭一定不順,孩子養育到處都是坑,簡直“集萬千難事于一身”;

而情緒穩定的人,不僅有穩定的家庭,和順的親人關系,更有深厚的社交和更好的身體狀態。

可以說,情緒穩定,是我們吸引幸福力的正極。

幸福的家庭很容易被摧毀,只要不斷不斷地輸入消極詞語;

不幸的家庭也很容易幸福,前提是:

關注自己的情緒,珍惜和捍衛彼此好好說話的權利,尊重接納,有明確的邊界,愛人愛己,利人利己,自我負責。

0 阅读:7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