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兒休學抑郁後,我才發現,她不止一次的發出過求救信號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4-15 14:54:40

01

女兒厭學崩潰,我後悔不叠

2022年9月底,老師打電話給我,16歲的女兒沒有報告就溜出了學校。

當時我在開車,腦子嗡的一聲。我把車開到路邊,從腳趾到手指,我突然不能動了,一種非常糟糕的預感籠罩了我。

女兒一直不接電話,我趕到派出所去查監控,也找不到她的下落。

在警察的安慰下,我的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

這時候收到了女兒的微信消息,我只能通過聊天慢慢安撫她,勸她把位置發給我。

三個小時後,終于找到了她。

她拿著小刀坐在河邊,被路人看見,勸了很久。

這一天到來的前兩周,女兒在家裏哭鬧,讓我帶她去看心理醫生,當時被診斷爲 “輕度抑郁”。

孩子的父親不能接受這個事實,計劃瞞著學校,讓孩子繼續上學,最起碼完成學業。

他總是重複一個觀點:自己同事每天打孩子,哪個孩子都沒出現問題,爲什麽自己的女兒會出問題呢?

女兒反駁他,自己和同事家的孩子不一樣,每個家庭的情況也不一樣。

每次談到這一點,孩子的父親就試圖終止這個話題。

我想的是好在是輕度,應該還能繼續上學,即使三天兩頭請假也比徹底休學好,所以說服女兒繼續上學。

然而,女兒溜出學校這件事讓學校知道了她的情緒狀況。

至此,我們不得不辦理了休學。

我們的生活被切割成了兩段,一段是白晝,一段是黑夜,一段充滿希望,一段是無邊的絕望。

而切開兩段生活的那一刻,聽起來無比殘酷,卻那樣毫無征兆的到來。

剛確診的時候,我後悔不已:爲什麽不知道孩子的求助信號?

我嘗試描述一些模糊的“征兆”,卻都和 “學業壓力” “青春叛逆” 這些平常詞彙攪在一起,無從分辨,無從拾起。

02

女兒不止一次發出求救信號

在陪伴女兒的日子裏,我一直在想爲什麽會走到這一天。

並非沒有線索,每一幀畫面都在事後才慢慢清晰了起來:女兒一直抗拒上學。

上初二以後,女兒曾經在過馬路的時候,說出了自己不想上學的願望,我記得她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表情很差。

當我看著馬路對面的校門時,我還是一口拒絕了。

女兒眼圈當時就變紅了,嘟著嘴,沒有回嘴。

隨後,即使是對于本該休閑放松的事情,女兒也失去了熱情。

例如,女兒原本非常期待每個周末的網球課。

但是後來好幾次,在上課前,我幫她梳辮子的時候,她的表情總是無緣無故的失落,懇求我取消網球課。

我摸不著頭腦,但還是順著她。我以爲是這個年齡的孩子青春叛逆,心裏藏著事情,父母應該尊重,不要問太多。

結果,她拖成了抑郁症,原來痛苦早已超過了她的身心極限,但她就這樣沉默著堅持了很長時間。

她發出的每一個信號,我和她父親都沒有收到。

女兒從學校回家後,可以用 “天塌了” 來形容。

即使搜索所有的經驗,我有時還是不能完全共情孩子,我不知道爲什麽孩子會如此痛苦,也不理解爲什麽孩子會陷入低落的情緒裏難以自拔。

我總想 “做點什麽”,讓那個會笑、知上進、懂生活的孩子回來。

但所有的努力,在去年一年,像投進深淵的石頭,沒有回響。

最後,全家陷入了一種無能爲力的狀態——孩子連生命都不想要了,我還能拗過她嗎?

03

一切都有痕迹可循

後來,非常幸運地我在網絡上找到了一對一指導的心理老師,通過老師我了解到中國有廣大抑郁症群體,雖然原因不同,但症狀基本相同,主要反映在情緒低落、興趣喪失、不快樂、精力減退等方面。

也了解到了女兒患病的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她性格要強,自尊心極強,非常敏感,凡事追求完美,這種性格特質的人認真、執著,但很容易鑽牛角尖,遇到麻煩也不會變通。

上小學的時候,爲了激勵她上進,我半開玩笑地說,到了18歲,她就要自己獨立了。

不承想她竟然當真了,這無形中給她增加了很大的壓力,爲她以後的病埋下了禍根,對此我後悔莫及。

其次,由于她從小就體弱,家人給了她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使她缺乏接觸外屆鍛煉的機會,缺乏挫折教育,一路順風順水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過份的寵愛並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就是祖母的嚴格要求,加上父親對家庭的責任感不強,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少,我們還總是吵架,這樣的生活環境給女兒造成了心理創傷。

還有小學三年級的 “突發事件” ——曾一年之內兩次在學校操場上被同一個高年級男孩無緣無故地毆打。

雖然他後來道了歉,但對女兒的傷害已經形成,從那時起,她開始變得膽小,在課堂上不再積極發言,這成了她得病的直接導火索。

上述的林林總總都與女兒得病有關。

如果時間能倒流,我想我應該能知道怎麽做,如何讓女兒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成長。

可是,人生沒有如果。

04

尊重、包容和愛才是治愈女兒的良藥

抑郁症孩子,憤怒總是多于悲傷。

有時候不知道說了什麽話,就會讓她 “爆炸”。

在陪伴抑郁症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有很強的自控力才能有余力去幫助孩子。

這對我來說,是一場漫長的自我博弈和自我修煉。

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首先,接受孩子得病的事實,以積極的心態帶孩子去治療。

雖然孩子的父親總是拖後腿,但我就只能做好我能做的事。

休學後,女兒一度處于低能量的狀態。

她總是緊緊鎖上臥室的門,只有在上廁所和吃飯的時候才會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我能做的就是按時給孩子做飯,不說教,不指責,積極回應她的任何想法。

其次,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爲孩子生病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而失控,這樣只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女兒一直懇求我買一只比熊狗狗。

我希望狗狗能給女兒帶來愛的滋養,最後答應了她。

狗狗本身1800元,加上狗糧、保險之類的,總共花了3000元。

一開始,女兒每天都忙著照顧狗狗,但幾天後,女兒開始表現出病態的焦慮,擔心自己不能好好照顧它,每天看起來都很沮喪。

幾經糾結,她下定決心要把狗狗送出去。

三千元就要打水漂,以及對小生命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心中的怒火幾乎噴薄而出。

而我已經跟著心理老師學了好幾個月了,心性比以前堅定了很多。

我勸自己,女兒在這個年紀做出錯誤的決定是正常的,人生不就是不斷嘗試、糾正、再不斷強大的過程嗎?

狗狗送出去了,不就省了後續高昂的養育費嗎?

因此,我心平氣和地同意了女兒的要求,沒有生氣,也沒有唠叨。

這件事之後,女兒一臉愧疚地向我道歉,並表示以後堅決不亂花錢了。

到目前爲止,她都一直信守承諾,沒有再亂花錢了。

最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無條件的愛。

心理老師提到:

抑郁症患者很普遍一個特征就是自我價值感過低,父母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獨一無二和存在感,這會給ta注入重要的生命能量。

愛的陪伴和共情,可以加速抑郁症患者的治愈過程。

一旦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了愛的情感流動,孩子就離康複不遠了。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女兒變得越來越理性和通情達理了。

中午在外面吃飯時,她會考慮到省錢,主動提出打包;沒有叫到車,女兒可以餓著肚子,大中午拖著行李,在烈日下步行半小時,毫無抱怨,情緒很穩定;上台階時,還會主動幫我拿行李;還會經常拿出賬簿,計算收支,力求收支平衡。

最近女兒又開始養貓了,她會在炎炎烈日下拿回快遞——貓糧、貓砂、貓罐頭。

出門前,她還會專門倒出貓砂,清洗貓砂盆,並順便把垃圾提下樓。

每次她打開貓罐頭,放在小貓面前,看著小貓狼吞虎咽的樣子,臉上都會露出慈母般滿足幸福的笑容。她對我說:“小貓吃得開心,我也很開心。吃苦受累也是值得的。”

我在女兒身上看到了流動的愛——創造愛,感受愛,傳遞愛。

女兒也開始對我噓寒問暖起來,讓我有什麽不舒服要告訴她,要早點去治療。

她還要求我五月份去體檢。

病情持續穩定後的女兒,終于成功回到校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因此,正規治療,加上父母科學智慧的愛與陪伴。

一邊治療,一邊疏導,這樣的奇迹就能發生。

我很滿足,也很感激。

希望像我這樣陷入困境的父母能看到我的文章,能感受到安慰、感受到信心和希望,從而有勇氣直面困境,積極行動起來!

0 阅读:16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