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學會“套路”兒子,他變得越來越自律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4-21 15:37:20

01

不知何時起,我在兒子面前,活成了“仆人”、“管家”、“老媽子”。

他的學習和生活起居,似乎都成了我的事。

沒有我的監督和提醒,他就一副懶懶散散,愛咋咋地的樣子,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每天早上,需要我反複喊幾次,才不情不願地起床。然後磨磨蹭蹭的洗漱,吃飯,穿衣服。

不管我多沒好氣的催促,罵:“你快點吧,要遲到了不知道啊!”

人家仍然慢吞吞的,好像上學遲到是我的事,不是他的事一樣。

晚上回家看書學習,寫作業無論整到幾點,我都會陪到最後。

我也試過放手不管,由他自己完成,但總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作業一頁還沒寫完。

就這樣耳提面命的管著,兒子的學習卻始終穩定,不見起色。到了小學四年級,還是班級30多名。

我真的是很心塞。

這幾年,我放棄了所有的個人時間,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他身上,卻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拿回了這樣的成績單,兒子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坐在客廳裏,看著手機嘎嘎直樂,一點也不羞愧,更別說要努力學習的表示。

我越想越生氣,直接上前奪過手機,狠狠地摔到了地上:“讓你笑!你怎麽這麽大臉,考了這點分,還有臉笑!”

出乎意料的是,兒子爆發了,對我大吼:“考不好怎麽了,我就這樣!就讓你生氣,我就不學,氣死你!”

兒子的話,讓我眼前一黑,一瞬間氣血上湧,抓起各種東西朝兒子扔去:你個白眼狼,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不是給我學的!我和你爸這麽辛苦,都是爲了誰!”

從此,我和兒子的關系降到了冰點,仿佛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仇敵”。

他看我的眼神也充滿了戒備和對抗,還給姑姑發了一條信息,說全家最煩的就是媽媽。

02

兒子的言行,真的傷透了我的心。

眼看著兒子一天比一天躺平,我意識到,必須要做出改變了,我找到了平等一對一指導的心理咨詢老師,經過老師的指導,以前想不到的事情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我才明白,原來我們當下的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直以來,我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太多的 “過度幹涉”!

父母過度幹涉和過度關心孩子的學習,只會削弱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能對自己的事情做主,做事才會更加主動和自覺。

一般情況下,父母應該只負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孩子也只負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父母和孩子各司其職,有利于孩子心理和行爲的良性發展。

但是大多數父母,也許是出于關心則亂,分不清什麽是孩子的事,什麽是父母的事。

以學習爲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願意學習,積極主動,才是父母的事。

但是父母經常把孩子的事情拿過來,每天盯著、催著、喊著讓孩子學習。

但是,沒有任何人想一直被別人盯著、催著、逼著做事!

因此,孩子實際上每天都非常不情願地學習,孩子的心裏,對學習並不上心。

我不由反思了一下。過去,我真的是這樣對待兒子的,幾乎一點也不差!

比如,放學後,孩子想看一會兒電視,放松一會兒再做作業。但我不允許,不斷催促他:

“每天放學後就拿著個手機,從來不知道主動做作業!”

“能不能別看了?一點也不自覺!”

最後,在壓力下,兒子放下了手機,打開了書本。

然而,現在做作業不是孩子真心想做的,而是妥協的結果。

後來他長大了,幾乎每次都會因爲叫他做作業,我們大吵一架!

我現在才知道——他試圖通過對抗我來找到對自己的掌控感!而這種對抗,是會上瘾的!因爲只有和我對抗,他才能找到對自己的掌控感!

我意識到,正是因爲我總是試圖幹涉兒子的事情,才導致他現在失去了主動性,厭學叛逆。

事實上,我也曾經放手過,讓孩子自己負責,但他做不到,所以我只能繼續管著,那我應該做些什麽來實現科學的放手,責任分離,幫助孩子找到自主力和學習動力呢?

老師說其實也很簡單,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03

1、父母應該做的是教育和引導孩子實現自我控制和自律;而不是監督和控制孩子的行爲

做好責任分離,不要完全不管孩子了。而是父母根據實際情況,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放下那些不該控制的。

例如,孩子喜歡看手機,喜歡玩遊戲,但是看多了容易上瘾,影響注意力,影響學習。

我們無法控制孩子愛看和愛玩的心,因爲不僅孩子,成年人也喜歡放松和愉快的事物,這是本能。

但過于嚴格的管理,孩子會與父母抗爭,導致親子沖突。

老師的建議是,父母應該開誠布公地與孩子談論“手機”的問題,並與孩子一起找到一個合適的使用方案。而不是父母成爲一個管理者,孩子變成被管理責,雙方處于對立的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和孩子一起打敗“手機問題”,而不是和手機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我對兒子說:

“兒子,媽媽對手機的態度,只有一個,你不能上瘾!

我的判斷標准是,如果我們約定的使用時間到了,讓你放下,你非常痛苦,發脾氣,鬧情緒。

就證明這件事讓你上瘾了,你無法控制自己了!媽媽就會幫你管理手機,好嗎?”

兒子想了想,說:“那我每天要玩一個小時,周末要玩半天!”

我也欣然同意,我知道,只有這樣,把責任還給孩子,才能鍛煉出他真正的自覺和自律。

後來按照這個計劃做的時候,使用時間結束了,兒子一開始真的會發脾氣,還想繼續玩,甚至哭鬧。

我很平靜地對他說:“很遺憾,這次沒有做到我們的約定,媽媽只能幫你管理,但媽媽希望你下次能做到自己管理,自我控制,好嗎?”

就這樣,過了3、4天後,兒子的自制力真的逐漸上來了!到點後,我一提醒就可以放下,有時甚至根本都不需要提醒!

這時,我會及時肯定他的行爲:“媽媽看到你這幾天,自制力真的很強,媽媽相信你離手機自由的一天不遠了!”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訓練兒子的自控和自律,幫助他一點點提高。

最後,兒子在不斷自控的過程中獲得了勝任感、成就感和掌控感。

當他對自己的事情有控制感時,他更願意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2、與孩子溝通時,要提出明確的期待——少說“不要什麽”,多說“要什麽”

以前,我經常被兒子氣得半死。因爲我覺得,我是善意的提醒,你爲什麽不領情,還對我這種態度?

但是通過學習,我才明白,即使親如母子,溝通方式也有方法和技巧可言。

我總是對兒子說:

別看手機了,眼睛都要看廢了!

別磨蹭了,你爲什麽每天都這樣?

別天天吊兒郎當了,怎麽就不知道有點緊迫感呢!

其實,我想表達的都是關心:“怕兒子眼睛壞了,怕他遲到,怕他成績落後。”

但兒子每天感受到的,都是否定、批評和消極能量。

現在,我開始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孩子“打直球”交流。

不想讓他總是看電子屏幕,所以我就直接說:“看手機一會兒,注意休息一下眼睛。”

我發現,我心平氣和的提醒,效果很好。

沒有反話和嘲笑,兒子反倒很配合,因爲他知道媽媽是爲他好。

從那以後,我改掉了“正話反說”的毛病,在我的責任範圍內,多說“我要什麽”。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踐,我對如何培養兒子的自主負責、自控自律,更加得心應手了。

不再被我不斷幹涉後,兒子也開始爲自己的事情上心,他告訴我: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學習是我自己的事。但因爲你總是催促我,盯著我,這讓我很惱火。我經常想,學習是我的事?還是你的事?你那麽著急,你來呀!我不學了!”

現在,沒有外在的“幹涉”和“指揮”,他反而能沉下心來,安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對此我真的很欣慰,也感慨萬千。很慶幸,當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及時去學習和調整。尋求專業幫助。

我想告訴父母,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責任”、“自我管理”和“自我驅動”的能力,而不是親自幫助孩子做事,否則父母和孩子都會累得要死!

如果你有個性化的教育問題,想要深入交流,可以找老師詳細談談,你的困惑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

19 阅读:3992
评论列表
  • 2024-04-24 11:46

    說得容易,孩子個體差異,有很多人不是你能簡簡單單引導得了

  • 2024-04-25 01:20

    言傳身教最好的老師

  • 2024-05-01 09:54

    都是屁話,毒雞湯,小孩靠講理沒有任何用,懶散的一樣毫無變化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