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兒“厭學躺平”,我才明白孩子躺平不是懶,而是能量太低了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4-16 15:07:56

01

我一直覺得厭學這個詞離我很遠,直到女兒不去上學了。

因爲女兒一直很少讓我擔心,平常就是按部就班的上學,每天放學後主動做作業,成績還不錯。

但是到了高二下學期,我逐漸發現女兒有些不一樣了。

一開始,她只是情緒表現的有些低落,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當時疫情剛剛結束,女兒在家上網課上了五個多月,我以爲是她習慣了在家悠閑的生活,一時無法適應上學的狀態。

所以除了鼓勵和安慰,給她買了一些她喜歡的衣服外,也沒太重視這件事。

但後來的發展,卻讓我始料未及。

一向看重學習的女兒,竟然開始不想上學了!

她找了各種借口讓我幫她請假。頭痛、胃痛、肚子痛......總之,就是不想上學。

連續幾次被我回絕,並逼迫著她上學後,女兒徹底躺平了。

她不再學習,只想在家睡覺,看手機,成績也一落千丈。

我以爲到了所謂的青春期,開始每天嚴格管控手機,說教、指責和“威逼利誘”全都用上了,孩子情況卻越來越糟糕。

她甚至連手機也不看了,整天蒙著頭躺在床上,不想下床,也不想說話。

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她我都很生氣,質問她:你就這樣一直待在家裏嗎?啥也不做?不去上學就是廢人一個!

有一天,女兒實在承受不了了,她哭著對我說:媽媽,我覺得我的心理狀態很差,你還是帶我去看看吧,要不你真的要失去我了。

當時我覺得她根本就沒啥事,但還是帶她去看了,檢查結果是焦慮。

這個結果讓我很難受,丈夫知道後,直接指責我:

“都是你慣的,小小年紀怎麽會焦慮,我看就是矯情,你去的地方究竟靠不靠譜?”

那段時間,我也沒有心情好好工作了,每天都在想到底該怎麽辦。

02

我害怕別人問起女兒,家裏還有老二,我必須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照顧她,分身乏術。

以前討論別人的孩子不去上學了,現在輪到自己孩子身上了,才發現有多麽無力。

在沉重的壓力下,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對一指導的心理老師,發現很多家長都遇到了和我一樣的情況。

在找到老師幫助之前,一度感覺孩子是不是已經完全躺平了,都快絕望了。

經過老師的不斷指導,我逐漸發現了一個真相:

事實上,自從女兒出了問題之後,她就一直在向我們尋求關注。

情緒低落,請假不上學,看手機逃避學習,都是她向我們求助的表現。

我不願相信她出現了心理問題,認爲孩子被寵壞了,嚴格一點就好了,結果適得其反。

但女兒的心理和情緒都達到了極限,就像一個緊繃的弓,最後崩斷了,女兒拒絕上學,徹底躺平。

心理老師告訴我,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她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就已經發展起來了。她對自我的思考、與父母的對抗以及她有對學習的認知都是正常的表現。

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自己原本應該發展的功能被父母代替了,當孩子長大後,他們發現自己獨立不起來,同時又不得不依靠父母,孩子的內心是憤怒的、是無力的。

尤其是厭學休學躺平後,孩子的心理狀態非常不穩定,能量非常低。

孩子厭學,向在向我們表達一種情感或需求。

除了成績外,她還渴望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回顧我之前的養育,孩子5歲之前是我和爸爸一起養育的。

5歲時,孩子的父親去外地工作了將近十年,每年回來兩三個月。

在過去的十年裏,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情緒中,恐懼、害怕、緊張,總是覺得自己不能獨自照顧孩子,就把姥姥姥爺接來一起住。

孩子上小學六年中,從來沒有注意過她的情緒、生活和學習。她都是一個人做作業,完全不知道她在學校過得咋樣,和老師、同學關系好不好,孩子應該是很孤獨的。

初中的時候爸爸回來了,我們的關系雪上加霜,家庭氣氛每天零度以下,我們互相抱怨,互相指責,相互生氣。

我埋怨他出去工作,不管家裏和孩子,他抱怨我不給他存錢,還背了債,我們把孩子當作出氣筒,不好好和孩子說話。

孩子從這個時候開始和我要手機打遊戲,我心裏怕孩子生氣就給了。

孩子要求玩15分鍾,有時候會超時,爸爸讓我過去和孩子要手機,態度也不好,他說我慣孩子,我就很生氣,用指責的語氣問孩子:“你爲什麽這麽不守信用,不守時間?”。

是由于自己的壞心情給孩子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簽,現在想想真後悔啊!

而且有很多事情我答應了孩子,結果又反悔做不到。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

孩子被高中錄取的第一年,爸爸得了一場重病,我們根本沒有精力再關注到孩子,她這一年在學校過得很掙紮,很內耗。

回顧這麽多年對孩子小學階段漠不關心,初中抱怨指責,到了高中,孩子最終被壓垮了!

是父母的不和諧和糟糕的生活環境壓垮了孩子!

事已至此,我應該怎麽做,才能幫助女兒找回動力,盡快回到學校?

03

我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影響我的女兒。

1、接受情緒,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鏈接

我的負面情緒是怎麽來的?借用老師的總結就是:想要卻不能。

我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標准去做事,並標榜:都是爲了你好。

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身體和生理發育特征導致自身沖突增加,對外界敏感,並希望獲得獨立的權利。

于是更年期撞上了青春期,當雙方互不讓步時,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回想起孩子小時候,我常用的口頭禅就是:你不能,不可以,不允許。

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可能她就認同早閉了。

幸運的是,現在孩子有了對抗的力量,來提醒我需要調整了。

因此,我想表現出成年人的自律和大度,對孩子包容一些,允許她做自己。

試著與情緒建立親密關系:當情緒來臨時,感知自己的情緒;認可情緒的存在,不評判,讓它流出來。

有時當我看到孩子生氣時,我也會生氣,就覺得一點小事兒,有必要這樣嗎?進而對她進行壓制:不許哭,不許摔東西。

其實,當時我沒有共情我的孩子,體會不到她內心的想法,自然也不能理解她的憤怒;不理解也就算了,我還對她指指點點的批評教育,想想真是不可理喻。

孩子在去年年底有一段時間出現了軀體化反應,應該也與她小時候被壓制過度有關,有時也用行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應該與我有關,因爲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我就會摔東西。

現在我學會了給自己的情緒命名,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允許女兒發泄負面情緒。

當我無條件接受她的情緒時,女兒可能感覺到我很重視她的狀態,她開始表達她的心聲:

初中成績一直是班級前幾名,進入高中重點班,第一次期中數學考了倒數,自尊心嚴重受挫,落差太大無法接受;

在學校裏沒有好朋友,覺得別人在孤立她;

另外,我以前批評過她,爸爸也說過她,她總覺得我們所有人對妹妹都很好,都喜歡妹妹,不喜歡她。

妹妹比她小5歲,從妹妹出生的第一天起,她就開始討厭妹妹,妹妹搶走了原本屬于她的愛,心理特別不平衡。

高中的時候,每天吃飯不香,活動沒力氣,和同學相處也很難。

……

聽到這些苦楚,我後悔不已。我們做父母的做得太少了,這就是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和她父親也是在不斷反思,改變家庭環境。

2、循序漸進,以退爲進,誘敵深入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要把她培養成一個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而是幫助她成長爲一個人格健全、積極向上、有理想的孩子。

但前十幾年的管教經驗,讓我們一下子放手會很困難,而且孩子也會不知所措。

因此要采取 “循序漸進,以退爲進,誘敵深入” 的策略。

剛開始重建親子溝通的時候,我就是少說話,少管事,慢慢退出孩子的領地。

做一個聽進去孩子話的父母,用耳朵去聽話,用心去理解她的內心。

逐步與孩子建立信任,尊重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尊重雙方的界限。

當女兒心情好轉的時候,我會引導女兒去戶外,多曬太陽,多鍛煉。

一開始,女兒不願意,因爲能量水平低,她只想拉著窗簾,躲在房間裏。

但我堅持不懈,用她喜歡的遊戲皮膚,喜歡看的電影,喜歡玩的網球,不斷 “誘惑” 她。

慢慢地,她越來越願意和我一起吃美味的食物,看電影,散步。

每次出去鍛煉後,女兒都神清氣爽,整個人的能量和生命狀態,都有了肉眼可見的改善。

3、認真對待女兒學業上的困難,成爲她的依靠。

以前成績優異的她,面對成績下降,自尊心受挫。

在她的允許下,我給她找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每周上一對一的課。

課時費不便宜,女兒很感激,說一定要好好上課。

我說放輕松,學習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女兒最近的狀態很好,每天鍛煉,按時接受心理咨詢,忙于補課,自信心和安全感越來越充足。

至于上學,靜等花開就好了。

走過這條彎路,經曆了女兒青春期的叛逆和厭學,我想對父母們說:

如果孩子突然變得厭學、叛逆、出現各種 “問題行爲”,先不要急于毆打和責罵,而是應該冷靜下來,注意這個信號,借此機會反思自己的教育!一起共勉~

2 阅读:817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