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學會“多巴胺教育”,終于讓女兒學習越來越主動,越來越自律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4-18 17:06:07

01

我是一位二胎媽媽,女兒今年讀初二,兒子還在上幼兒園。在外人眼裏,我簡直就是人生贏家,生活富裕,兒女雙全。

但事實上,因爲女兒的學習,我整個人的狀態都很不好,每天心情焦慮到了極點。

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二寶出生了,雖然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但我的精力還是不可避免地傾向了二寶。

因此,在小學期間,我幾乎沒有管過女兒的學習,更不用說培養習慣了。

好在小學六年,女兒都聽話懂事,每天都會乖乖完成作業,基本不用我操心。

那時候我也很慶幸,都說陪伴學習費媽,也沒那麽累呀。卻沒想到,到了初中,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小學期間,由于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劣勢在初中很快就暴露出來了。

她的成績一直處于中下遊,排名一次比一次落後,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是妥妥的差生了!

我不得不從甩手掌櫃化身成虎媽,開始嚴格監督女兒的學習。我以爲有了我的監督,她的學習肯定會有起色,但現實很殘酷!

經過一段時間的督促,我發現,女兒有很多問題。

首先,她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長時間專心學習。每次學習不到半個小時,就嚷嚷著累了,要休息。

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其他人在2小時內就能完成的作業,她至少要做3個小時。學習習慣不好,基礎不牢固,初中的課程節奏又快,所以學起來很費勁。

每天都有新的內容要記住,要理解,不會的題越積越多。我告訴她不要輕易放棄,遇到不會的題,自己多動腦思考思考。

可女兒理直氣壯:“那我就是不會!再想也不會呀!解不出來!不做了!”

氣得我對著她就是一頓訓,罵完才覺得解氣。

02

要知道,我們這是一個三線小城市,只有兩所比較好的高中,一個是重點,一個是普高。雖然剩下的也是普通高中,但教學質量很差,每年連考上二本的都很少。

我不敢奢望女兒能上重點高中,但至少也要讀個普高,否則就等于告別大學本科了!

焦慮之下,我對女兒的監督越來越嚴厲,態度也越來越差。

我要求她每天完成作業後,必須多做預習和複習。每天必須早起半小時,給我背單詞和課文。

我想通過全方位的監督,把女兒的習慣抓起來。但沒想到,不僅習慣沒有培養起來,女兒甚至變得越來越厭倦學習了。

她整個人徹底擺爛,連作業都不願意好好完成,不會寫的就空著。

我罵她沒有上進心,她就大哭:“我就是這樣,你別再逼我了!你是想讓我去死,你才開心嗎?”

看著女兒崩潰的樣子,我的心五味雜陳。我害怕,再逼下去,女兒真的承受不了壓力,做出什麽極端的舉動。

可我更焦慮,如果就此放棄了,女兒考不上高中,那這一輩子就廢了。

經過多方打聽,我聯系到了一位資深的心理咨詢老師,尋求他的指導。

我想不通,爲什麽我越控制,女兒就越厭學習?我該怎麽辦,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聽了我的控訴和擔憂,這位有20多年經驗的心理老師告訴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一時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什麽是習慣?習慣的本質是無意識的行爲,也就是說,做這件事不需要靠意志力。”

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剛開始落後,最終也能迎頭趕上。

而學習習慣差的孩子,即使一開始靠聰明和功課簡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最終還是會掉下陣來。

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就必須從培養習慣入手。

然而,許多父母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些誤區,如責罵、說教、控制等。

事實上,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律,就要讓孩子在學習上,感到 “愉快”,讓她的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她會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專注,越來越自律!

這也可以稱爲,“多巴胺”引導法。

想要達到這個效果,父母做兩件事就足夠了:先共情,再鼓勵。

具體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03

1、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壓力和困難,共情孩子,給孩子一種安全感

從成年人的角度來審視孩子,問題和毛病數不勝數,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能力和態度都有問題,讓我們看不慣,比如:

做作業拖拉磨蹭,簡單的題反複出錯,難一點的就不愛動腦,懶惰,考試不及格等等。

這時,父母往往很看不慣,忍不住批評、嘲諷孩子:

你怎麽這麽笨!

告訴你多少次了,你就不能用點心嗎?

你是豬腦子嗎?

這樣 “落井下石”,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更討厭學習,討厭你想讓他做的事。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父母與孩子共情。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對父母産生情緒上的抵抗。

共情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父母和孩子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曆。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是孩子,也有犯錯、自以爲是、出糗的事,就像現在孩子犯錯一樣。

這些事情都有哪些,自己當時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麽,和孩子分享就行了。

想想也是,我現在是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待女兒的問題和錯誤。

所以各種指責,看不慣。但回想起自己在她這個年紀,甚至還不如她。

想明白了,再看女兒的表現,心態平和多了。

有一次,女兒寫卷子,好幾個題都不會。她暴躁地說:爲什麽數學這麽難啊!就不能取消數學課嗎?

我說:“真不愧是我女兒!簡直和我一模一樣!媽媽上初中的時候,也覺得數學是最難的。當年還考過不及格,被你姥姥好一頓揍。”

聽到我這麽說,女兒的眼睛都亮了,興奮地讓我講講挨揍的故事。

我告訴她,媽媽上學的時候和你一樣,文科好,數學差。越覺得難,就越不愛學。結果有一次,居然考了個不及格,全班不到十個。

你姥姥生氣了,滿屋追著揍我,告訴我下次再考不及格,就和我斷絕母女關系。

後來又給我找補課老師,看著我做試卷,數學分才慢慢提高。

女兒對我挨打的過程特別滿意,笑得眼淚都出來了:“你也有這樣的時候呀!”

我說是呀,數學真的就是很難,但媽媽可以和你分享一個經驗,不管學科有多困難,只要你找到正確的方法,成績就可以提高。最後,我不就從不及格,考到了不錯的分數嘛。

女兒點點頭:“原來不是我一個人覺得難。但你都能學好,看來我也有戲!”

從那以後,女兒就沒有那麽排斥數學了,因爲她身邊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告訴她:只要她努力,找對辦法,就能提高。

當父母與孩子共情時,孩子的心就放下了。

她會覺得,有人懂我,不再擔心自己會被打罵,還有父母和她站在一起,她會有滿滿的安全感。

也只有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才能反思自己,思考下一步該怎麽做。這時,她就有了自己的認知,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才能養成。

2、注意鼓勵孩子,激勵孩子,讓孩子大腦分泌“多巴胺”,培養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強化正面行爲,慢慢形成習慣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從零到一是非常關鍵的,從1到10,從10到100就會容易得多。

在從零到一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即使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也應該在與孩子共情後,再去鼓勵孩子。

如果父母總是批評和打壓孩子,認爲他這也不行、那也不對,說他懶,不要強,能力差,這只會打擊孩子的信心,他甚至從零到一都跨不過去。

更嚴重的是,孩子會把這些負面標簽,內化成對自己的認知,最終他真的就會變成這樣子。

在過去,我就做不到鼓勵孩子,因爲我覺得,她都做不好,還配我鼓勵?特別是當她不努力學習的時候,考試不及格,我都恨不得錘她一頓,還讓我誇她?

現在,我意識到,所謂的鼓勵孩子,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無腦贊美。

而是要有鼓勵意識,去贊賞孩子的認知、情緒和行爲。

當一個人得到認可、被肯定時,他的價值感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使自己變得自信、積極、行動力強!

比如,考試考得不好,孩子對這個成績的態度是什麽?她是情緒低落還是完全無所謂?

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每次女兒做出一道題,或者考試很好,她都很興奮。一旦考試不理想,她就會感到很沮喪。

這說明,其實她不甘心,還想變好。這種意願是值得鼓勵和贊揚的。

我牢記這個准則:

如果想讓孩子有上進心,就多鼓勵他的意願;

想要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父母就多鼓勵孩子的行爲。

我留心觀察,把對女兒的鼓勵形成一種習慣。

晚飯後,女兒回屋做作業,我及時肯定:“這麽積極,對自己的學習真的很上心呢。”

女兒興奮地告訴我,今天解出了一道題,我也積極回應:“太厲害了,勇敢狗狗不怕困難!”

女兒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很快就完成了作文。我也及時鼓勵她:“你現在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哈,效率杠杠滴!”

我的“精准”鼓勵,每次都能換來女兒的笑臉。

我還發現,在我把鼓勵作爲教育的主線之後,女兒的行爲和習慣,越來越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越努力,越容易得到良性反饋,女兒的自信心也在日複一日地增強。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女兒就有了幾乎脫胎換骨的變化。

她的積極性和行動力都顯著提高,學習效率、時間管理等學習習慣也越來越好,成績也自然提高了。

初二結束時,女兒考了年級176名。根據學校往年的數據,只要能考進年級前200名,考上普高就不成問題了。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趕緊安排女兒喜歡吃的大餐,以資鼓勵。

女兒吃得心滿意足,告訴我不要高興的太早:“媽,這才哪兒到哪兒呀,我覺得我還能往前上呢!現在我學起來明顯感覺不那麽費勁了,我覺得我還能更好。”

老母親的心瞬間飛起來了,心花怒放:“那你加油啊,媽媽可太相信你了!”

就這樣,用正確的方法,我終于幫女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喚醒了她的學習上進心!

我和女兒的親身經曆也證明,想要養成孩子好的習慣,控制是沒有用的,做好共情和鼓勵才是正確的方式!

44 阅读:8541
评论列表
  • 2024-04-19 09:19

    共情獲得雙方的情感基礎。鼓勵意願鼓勵行爲,能提升她的意識和習慣,精准鼓勵[點贊]

  • 2024-04-19 09:11

    一是共情;二是鼓勵。感謝分享!

  • 2024-04-19 16:13

    沒有人喜歡總是被批評,糖衣炮彈還是必要的。

  • 2024-04-19 22:57

    扯淡

  • 2024-04-20 05:10

    放下貪婪,你就能看淡得失,輕松自如。放下抱怨,你就能心態平和,坦蕩從容。放下攀比,你就能照見自我,自信快樂。

  • 2024-04-19 21:37

    我一共情,他保證就會覺得,哎,原來你也這樣,那我這樣就沒錯了呀[捂臉哭][捂臉哭][捂臉哭]

  • 2024-04-19 17:18

    孩子也是理科不太好,雖說不是很差,但就是沒開竅,永遠八十來分。我打算和他一起學初中物理,看看效果如何。

  • 2024-04-20 10:25

    咱倆差不多啊!孩子情況也一樣

  • 2024-04-20 07:20

    這是家長刷不到的系列學生刷到的視頻:100%家長刷到的視頻:0.0001%

  • 2024-04-19 04:26

    我弟弟14歲早就不上學就是沉迷手機、白天睡一天晚上玩手機怎麽辦???

    妃子 回覆:
    建議:1.家長放下手機,以身作則。 2.帶他出去玩,不做掃興的家長 或者,走他的路讓他無路可走。放心啦,網瘾少年哪個年代都不缺,人類是最識時務的。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