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流入日本的中國十大國寶,每一樣都價值連城,你知道多少?

最先鋒 2024-04-25 00:24:14

據統計,中國一共有十多萬件文物流落在世界各地,在47個國家的博物館裏面都有中國的文物。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從中國搶奪了大量的文物,日本官方的、國立的還有私立博物館,大大小小有一千多個,這一千多個博物館中展覽了大量的中國文物,有的博物館甚至只有中國的文物。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流落在日本的中國十大文物。

菩薩處胎經

第十個排名文物的叫菩薩處胎經,是西魏大統十六年的國寶級經書,距今已經有1500多年的曆史了。這卷經書的價值無可估量。

菩薩處胎經,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跟佛教有關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中國佛法大興的時期。北魏時期,印度高僧沿西域來到長安,組織了了一個很龐大的譯經僧團,專門來翻譯這個佛經。

在西魏23年的曆史中,遺留在世間的筆迹僅此一份,同時他也是目前目前這個世上唯一一個手手相傳的經文。所以他被列入了日本的十大國寶,現在收藏在日本東京的知恩院

紅白芙蓉圖

排名在第九位的是李迪的這個《紅白芙蓉圖》,《紅白芙蓉圖》是南宋時期花鳥畫的巅峰之作。

他畫的是醉芙蓉。芙蓉裏面有很多品種,這一種就是叫做醉芙蓉。它這個顔色是一天,隨著早上、中午和晚上的時間變化,它的顔色是不一樣的。早上可能是白顔色,那麽到了中午偏晚上的時候,顔色就發紅了。所以我們看了他這兩幅是一對白芙蓉。紅芙蓉畫的非常有情趣,而且留白也特別的到位。

從北宋開始一直到南宋,大量的書畫作品一直受到後人的青睐。甚至一直到現在,對國外,主要就是對日本的影響是非常大。

1900年以後,八國聯軍到了北京,火燒圓明園以後,這幅畫就流失到了日本。現在是收藏在日本的東京博國立博物館。

無准師範像

《無准師範像》排第八,畫于1238年,由無准師範的弟子帶回日本,就放在了他開建的這個東福寺裏面,成了東福寺的一個鎮寺之寶。

在南山都城的七十裏處,有一徑山寺,作爲南方禅林的首席,出現過一批足以影響中國禅宗進程的高僧,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兩次挽救徑山危機的無准師範。

如果你跟我學禅,我怎麽樣證明你是我的弟子呢?是必須要有兩件東西的。第一個就叫做頂像,日本叫頂像,我們就叫做人物畫像,人物肖像畫。就是我的師父是誰?我手上必須有一個我師傅的畫像,這個畫像然後上面還要有我師傅親自寫的贊譽。有了這一幅畫,那麽能代表我是這個師傅的徒弟。

無准師範像現屬于國寶級別文物,收藏于京都東福寺。

猛虎食人卣

第七個文物,就是一個青銅器,叫做猛虎食人卣。這個青銅器它的價值已經是沒法估計了,因爲它是商朝晚期時候的。

“猛虎食人卣”又稱“虎卣”或“饕餮食人卣”,形態爲一距蹲的猛虎,前爪摟抱住一似人而手足僅四指的類人,虎口怒張正欲撕咬其頭部,造型猛烈猙獰,紋飾繁密精細,布覆全器。

全器造型複雜,卻範線勻薄不易察覺,提梁與器身分鑄而成卻又不可拆卸,足見制造陶範性能極佳,鑄造匠師技藝高超,誠屬中國青銅時代陶範鑄造技術達于巅峰的代表作品。

猛虎食人卣在湖南臨湘出土以後,一共有兩只,其中有一只就被清朝大臣珍藏。大臣去世以後,這個文物就流失到了日本。另外一個,現在在巴黎的東方美術館裏面。

日本以後,當時的住友家族,就是用重金把它買下來,放在了他們家的博物館裏面。1960年這個全博物館開放的時候,就作爲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直放到現在。

觀音猿鶴圖

第七個文物是《觀音猿鶴圖》,觀音猿鶴圖是著名的禅門公案圖,這除了觀音之外,猿鶴的含義根本無從得知,特別是那只母猿,懷抱幼崽,情同人類,卻又茫然直視,不知何解,仿佛畫家用畫筆畫出了一幅充滿禅機的問卷,讓世人回答。

《觀音猿鶴圖》是南宋時期由牧溪法師所畫的禅宗畫作品,日本很多博物館,幾乎一千家博物館,最起碼有一小半以上的博物館裏面都有他的畫作收藏。現屬于國寶級別文物,收藏于京都大德寺。

喪亂貼

第五個是王羲之的《喪亂帖》,王羲之目前所有的這個作品都沒有存世的,都是唐代的摹本。這個臨摹的字畫可以說是最接近王羲之原本的一個。

王羲之作品《喪亂帖》筆法多變,筆鋒輕盈,橫折用筆、結構、章法無一不散發著靈動之美。作品中筆墨的濃淡、線條的粗細、用字的大小,以及以欹求正、虛實相生的處理手法,都映射出作者情緒跌宕起伏的變化。

《喪亂帖》是包括《二謝帖》《得示帖》在內的摹寫于一紙的三件王羲之手劄之一,收藏于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潇湘臥遊圖

《潇湘臥遊圖》,這幅畫也是國寶級的,它也是南宋時期的畫作。圓明園以後流失到日本的,收藏地是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一幅曆經劫難的山水畫,作爲十二世紀末,從北宋邁入南宋,富有融合與轉型意義的“潇湘”主題山水畫代表作品之一,仍受美術史學者的重視。

南開大學文藝美學博士生王鶴《流失的國寶:世界著名博物館的中國珍品》:“此畫中群山連綿不絕,其景其情令人感歎。感歎其境美中蘊壯美,也感歎畫家高超的技法。”

漢委奴國王金印

第三名是漢委奴國王金印。

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岡縣島上,一個農夫在大石頭下發現了一枚金印,遂上繳官府。金印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個漢字。它的出土,轟動了當時日本朝野。

這一方印章,就能夠很明確的說明了。古時的中國和日本,早在東漢年間,就已經是朝貢之間的關系了。

後漢書中間也有記載,就是漢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于印壽。這個就明確的就說明了日本,在東漢時期,已經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國了。

1922年,日本政府在金印出土地刻石立碑:“漢倭(同委)奴國王金印發現之處” 。此印現藏福岡市美術館。

曜變天目茶碗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當茶文化在宋朝達到頂峰時,各種衍生品傳到國外後,不少竟成爲國寶,而曜變天目茶碗正是其中之一。

宋朝的曜變天目茶碗,屬于黑瓷的一種,原産于福建建陽窯。由于在燒制過程中塗釉流動的特殊原因,在碗的內壁形成特殊的“曜變斑”,看上去就像一顆顆星星,因而得名“曜變天目”。

獨特的花紋,讓這種瓷碗看上去神秘莫測,一被燒制出來就風靡一時,就連當時的宋朝皇室,也將其當做禦用茶具使用,因此成爲“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曜變天目茶碗幾番輾轉,到了三菱集團總裁岩崎小彌太手中,但他認爲這只碗是“天物”,自己根本不配使用,只敢用作觀賞,所以終其一生,他都沒用這只碗喝過一口茶。

如今,這只曜變天目茶碗被日本的靜嘉堂文庫所收藏,成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品,被當做日本國寶。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現今,世上僅存一把五弦琵琶,即唐代時期宮廷送給日本聖武天皇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因制作工藝精細,造型獨特,使得日本聖武天皇對其珍愛有加。

到了公元756年,聖武天皇駕崩,根據遺诏,日本朝廷將這把五弦琵琶獻給了東大寺,千百年來無人驚擾,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才得以保留至今。

傳入日本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現藏于日本奈良市官內廳正倉院北院中,屬禦物等級文物。

正倉院中珍藏有無數奇珍異寶,光是極品樂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這把五弦琵琶,正是該院的第一名品。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