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網紅發聲的合資陣營,卻在北京車展悄悄“謀劃”大事

車市談 2024-05-11 11:46:07

逛完北京車展回來,筆者有一個徹徹底底感受到了“娛樂至死”的具象化表現。

雷軍、周鴻祎,兩位大佬的風頭幾乎蓋過了一切的車企,成爲本屆車展中受人追捧的流量王。

當“人的風頭”蓋過了“車的風頭”之後,我們覺得本屆車展有些變味兒了。

當然,如果抛開這些因素,從技術、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本屆北京車展,我們其實可以捕捉到很多變革的信息。比如合資汽車陣營,在今年幾乎迎來劇變。

2024年,中國合資車企的新原點

有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合資汽車廠商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話語權,正在逐步萎縮。

基于這樣的現實狀況,大多數合資車企都開始“思變”。

2024年北京車展,上汽通用亮相了自己新一代插混技術,並且帶來別克GL8陸尊PHEV和雪佛蘭探界者Plus兩款全新插混車。

長安馬自達進入到合資模式2.0之後,帶來了首款彙集合資雙方優勢資源、由長安與馬自達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新車——馬自達EZ-6。

大衆集團不僅亮相了搭載大疆車載智能駕駛系統的全新邁騰與途觀L Pro,同時還亮相坐落在安徽的“金標大衆”。

廣汽豐田,則官宣牽手華爲,將成爲首家搭載華爲智能體系的日系合資車企……

從這些主流合資車企的動向,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積極地接觸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浪潮。

而這樣的舉措,我們也可以理解成合資車企正在求新、求變。

當然,合資車企的大規模求變,也是在爲新的汽車産業“戰爭”進行准備。

在未來,車企們將面臨怎樣的腥風血雨?

以上的小標題,並不是誇張的修飾手法。

2024年北京車展落幕之後,筆者回想了一下現場的種種景象,可以算得上是“心有余悸”。

你以爲雷軍、周鴻祎這兩位大佬,只是想露露臉,成爲網紅嗎?並不!他們實質上是想掀起一股輿論戰。

因爲在未來的汽車行業戰爭中,不僅是技術路線之爭、不僅是體系之爭,更是心智的爭奪。從整個行業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今主流汽車企業們什麽都不缺,但偏偏陷入到了最危險的境地。

其一,在産業革新的過程中,誰也不知道未來真正的主流是什麽。例如沒有誰會知道在未來,純電、混動誰是主流,也沒有人知道增程和插混誰能最終活下去。這種不確定性、賭博性,注定會有一批車企被市場洪流淘汰。當然,沒人想離開牌桌。

其二,汽車行業産能過剩與當下市場消費疲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六七年前,整個行業對于汽車市場的發展預估,都過于樂觀,衆多新車企的加入,加劇了行業內産能過剩問題的影響。同時,疊加近年來消費市場的疲軟趨勢,使得整個行業的競爭都變得比較混亂、無序。

基于這樣的邏輯,不少車企爲了獲得市場規模,開始從“影響消費者心智”的方向發起進攻。

而有意思的是,當車企老板親自下場進行“微博營銷”後,都普遍有效。

而在這場輿論戰開始之後,合資車企實質上處于弱勢地位。

最明顯的一個概念,就是現在的人都在唱衰合資車企。

但我們不應該無視一個問題:在多元化的汽車時代,我們需要更多廠商的良性角逐。如果中國汽車市場沒有合資車企,或者合資車企在未來始終處于衰弱的地位,那麽消費者的選擇權利會被剝奪,國內的汽車市場也會故步自封。所以,我們需要合資車企來讓汽車市場的競爭步入正軌。

當技術不是阻礙後,合資車企更需堅守底線

如僅從輿論戰的角度去看待合資車企“奪回失地”這件事,毫無疑問,大多數合資車企都將處于弱勢地位。而對于合資車企而言,最有效的重構競爭力方式,就是拿出好的産品了。

首先在技術端,我們看到了合資車企們的兩種思維。

第一類,是以上汽通用爲代表的廠商,它們用自己的技術體系,快馬加鞭地打造出了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實體。

比如上汽通用的全新一代插混技術,它通過更安全的奧特能電池、通過主流的2擋串並聯插混結構和自身高效的1.5T發動機,爲産品帶來了良好的體驗。比如別克GL8陸尊PHEV,它在這套混動系統的幫助下,不僅擁有平順的動力品質,同時更能帶來超過1300Km的續航裏程和低至6.97L/100Km的饋電油耗,整體性能不輸給同類型的自主插混MPV。

第二類,則是以長安馬自達、廣汽豐田爲代表的廠商,它們打通了自主廠商與外資廠商的技術隔閡,以雙方優勢技術,實現了自身産品價值的增益。

長安馬自達彙集長安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技術優勢和馬自達在設計、調校方面的優勢。打造出了一台具有獨特駕控優勢的新能源轎車——馬自達EZ-6;而廣汽豐田,則在豐田品質、豐田能耗的優勢基礎上,彙集華爲的智能體系優勢,讓合資車的體驗再上一個台階,更能讓中國廠商的力量走向世界舞台,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最終,無論哪一種技術路線,都能爲合資車企帶來新發展,助力合資産品走向更高的層級。而在産品表層素質得到提升後,合資車企更需要保持自身的品質優勢。

而這,就需要停止“無序”的價格戰。

因爲價格戰的底層邏輯,也是“心理誘導術”的外在體現。一些車企通過極低的價格,試圖給大家注入一個理念:“合資車價格都是虛高的,其實汽車也可以很便宜。”

但客觀來說,汽車市場無法違背客觀的市場規律。無序的價格戰,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産品品質的下降,從而導致整個汽車産業的退步。

所以,合資車企在發起新一輪進攻時,更需要用強有力的産品質量,撥散價格戰的迷霧。

筆者預測,在未來,價格戰將逐步停止;而價值戰,才是新的主流。

誰能實打實的爲消費者帶來良好的長期用車體驗,那麽誰就能贏得發展的機遇。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看好踏實造車、踏實搞技術的頭部自主車企,更看好本次北京車展上積極求變、求新的合資車企們。

寫在最後: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去反思,在探討自主車企與合資車企“誰更強”的這件事上,我們是否太過于偏激。自主品牌大發展是好事,值得驕傲也值得慶賀。但有些時候,如果片面的進行拉踩,反而會失去自信。

我認爲中國汽車市場,在進入大發展階段後,必然需要包容、多元化的特征。

合資與自主,它們都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強大的結晶。我們不能失去自主車企,因爲它直接呈現出了中國汽車的制造水平;我們同樣也不能失去合資企業,因爲它更能折射出中國的工業水平。

這樣來說吧,難道通用汽車在中國誕生優秀的插混技術,大衆、豐田、馬自達等廠商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這樣的示例,不會讓大家真正感到驕傲嗎?

0 阅读:9

車市談

簡介:關注汽車行業動態,發布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