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怎麽弄死劉伯溫的?

水晶面包 2024-04-07 21:16:06

明洪武八年年初,在南京城養老的劉伯溫,昔日的風雲人物,身患重病。

當朝右丞相胡惟庸,攜帶著禦醫,前去探望這位曾經的政敵。

然而,劉伯溫在喝下禦醫所開的藥後,病情並未得到緩解,反而雪上加霜,日益嚴重。三個多月後,劉伯溫病逝。

回想四年前,劉伯溫奉旨告老還鄉,原想安享晚年。然而有人跟朱元璋告發劉伯溫,說劉伯溫爲了一塊有“王氣”的墓地,跟當地的百姓爭得不可開交。

朱元璋勃然大怒,毫不猶豫地收回了劉伯溫的“誠意伯”爵位。劉伯溫深知朱元璋的多疑性格,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特意搬到南京,想要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安度晚年。

那麽,爲何胡惟庸這位權傾朝野的丞相,會對如此落魄的劉伯溫步步緊逼,甚至不惜背負上毒殺之名呢?仔細推敲,此事疑點重重。

首先,從醫學角度來看,胡惟庸下毒的可能性極小。明代的醫療技術尚未發展到能夠精確預測一個人死亡時間的程度。

再者,胡惟庸作爲朝中重臣,沒有明確的殺人動機。洪武八年的他正處于事業巅峰,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在這樣的地位下,他爲何要冒險毒殺一個已經失去權勢的劉伯溫呢?

更何況,這樣的舉動對胡惟庸來說性價比極低。即便他能夠成功地將劉伯溫置之死地,也僅僅是讓自己短暫地舒坦一下而已。然而,一旦事情敗露,他多年來的苦心經營,豈不是要因爲一個已經毫無競爭力的劉伯溫而付之東流?

事實上,“胡惟庸下毒事件”本身,更像是劉伯溫在臨終前對朱元璋的一種控訴。

他告訴朱元璋,自己喝下了和胡惟庸一起來的禦醫所開的藥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如同有一塊沉重的磚塊壓在胸口,讓他痛不欲生。這既是劉伯溫個人性格中嫉惡如仇的體現,也可能是他對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間複雜關系的最後一次揭示。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