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請示毛主席,特調韋國清北上打援,結果他們都成擺設

奕偉聊過去 2024-04-28 22:04:34

濟南戰役勝利之後,有人就提出,粟裕當初是不是多慮了?是否把敵情估計得過重了?部署了那麽多兵力打援,結果敵人的援兵根本不敢上來,連粟裕本人都成了擺設。

1948年的濟南戰役是三大戰役的序幕,毛主席高度重視這次戰役,專門指示,“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粟裕是濟南戰役的最高軍事統帥,可是他本人並沒有到濟南前線。

粟裕的指揮部設在了甯陽縣西北的大柏集,離濟南很有些距離。粟裕的指揮部爲什麽設的那麽遠呢?因爲一開始,濟南戰役就由兩部分組成,攻濟和打援。當時提出的方針是“攻濟打援”。

這也很好理解。我們打濟南,蔣介石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他要調集各路大軍前去營救濟南。必須把敵人的援兵死死擋住,才能確保濟南戰役的勝利。

粟裕戰術思想的一個經典,就是攻城打援。表面上看他在攻城,其實他的重點是打敵人的援兵。可這一次,毛主席有了指示,必須真打濟南,拿下濟南城。盡管如此,粟裕仍然高度重視打援。

當時主攻濟南的部隊有六個半縱隊加上特種兵縱隊的大部分,共14萬人,由許世友譚震林指揮。而打援的部隊有八個半縱隊和特種兵縱隊的一部分,共18萬人,由粟裕親自指揮。

打援的部隊比攻城的部隊都多。濟南戰役之前,粟裕擔心打援的部隊不夠,特意請示毛主席,要求調蘇北兵團主力北上參加打援。蘇北兵團的司令員是韋國清。

(開國上將韋國清)

韋國清原本是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歸屬東線兵團許世友指揮,在山東境內作戰。1948年3月,爲了支援劉鄧大軍,韋國清率領第二縱隊南下華中地區,和當地的兩個縱隊合編成蘇北兵團。

這剛南下才沒有幾個月,粟裕又命令韋國清回到山東,參加濟南戰役。並不是讓他攻城,而是讓他和自己一起打援。毛主席批准粟裕的要求。

韋國清二話不說,親自帶著兵團所屬的兩個縱隊和一個旅,頂著大雨千裏北上,又回到了山東。這裏要爲韋國清將軍點贊,爲了全局的勝利,他從來不講條件,不叫苦,來回跑了不少路程。

1955年,韋國清被授上將軍銜,他是57位開國上將之一,建國後長期主政地方,是廣西的一把手,晚年還進京擔任了總政治部主任,成就非常之大。

(韋國清和許世友)

濟南戰役打響,猛和尚許世友用了八天八夜成功拿下了濟南城,活捉王耀武,沒有讓毛主席失望。因爲許世友打得太快,而粟裕打援大軍又嚴陣以待,來自徐州方向敵人的援兵畏懼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

弄到最後,敵人的援兵竟然主動撤離了。粟裕指揮的18萬打援部隊幾乎無仗可打,包括千裏北上的韋國清蘇北兵團主力部隊,一路上只打了一些小仗,幾乎是白跑一趟。

粟裕和韋國清都成了擺設。事後就有人提出疑問,是不是粟裕之前的顧慮太多了?浪費那麽多人力物力和財力,竟沒有派上用場。話不能這樣說。

攻打濟南這樣堅固設防的省會城市,對于粟裕來說還是第一次,必須要慎重。而且毛主席之前就強調徐向前打臨汾費去了72天,一定要謹慎從事。

對于粟裕這樣的戰略部署,毛主席是完全同意的。並非粟裕自作主張。正是因爲粟裕部署了強大的打援集團,而且親自坐鎮指揮,守株待兔,嚴陣以待,敵人才不敢冒然來救濟南。

他們來了,也難逃一死。粟裕這樣部署是完全正確的,不能事後諸葛亮去指責粟裕。

(參考書籍《粟裕戰爭回憶錄》《韋國清傳》《決戰:華東解放戰爭》)

4 阅读: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