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半!韓國人,終于撐不住了

巴蜀侯宗元 2024-05-15 10:06:38

最近幾個月,來中國的國外高官有點多,這次是韓國外長來了,上次來中國,還是在6年半年以前,這也被韓國媒體形容爲中韓關系複蘇的開始。

6年多以前,自從韓國部署了薩德開始,至少民間對韓國的好感快速下降。以前熱火朝天的韓流,全面熄火,韓國的娛樂界在國內幾乎全面喪失影響力。

而韓系汽車也節節敗退,在我們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沒有具體數字比例了,成爲了“其他”這個類別下的。

韓國車經曆了這波打擊後,燃油車相比國産的都折價了。不過,韓國車在全球賣的不錯,目前現代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了。

去年,全球的10大工業國,除開中國,都出現了巨大的貿易逆差,這也影響了韓國的GDP,去年四季度,韓國GDP跌了0.4%。

我之前也專門分析過了韓國,韓國靠著電子、半導體、電池、造船、汽車等産業混成了發達國家,不過這些産業都遭受了來自中國的巨大沖擊。

現在,我們在白電領域,已經把家電打成了白菜價,也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和手機、動力電池生産國,同時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在今年二月份,我們甚至一度拿到了全球70%的造船訂單。

我們的産業和韓國有巨大的重合,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似乎不僅僅是段子,而是成了現實。

現在,中韓關系開始好轉,其實是有迹可循的。本質上,中韓關系是中美關系的衍生。去年底,自從中美高層見面後,我就認爲中美關系見底了,後邊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兩次訪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來了。既然中美關系都見底了,中韓關系也沒必要僵著了。

另外,從産業上看,也是有先兆的。以前有種說法,說只要中國願意,可以把全球9成以上的造船訂單拿到,之所以沒這麽做,多少是給別人留點飯吃。今年4月,韓國在訂單上一度反超中國,我本人認爲是韓國奪回了一些市場份額,現在看來,可能是我們主動讓給韓國的。

從1到4月的進出口數據上,也可以看出端倪。韓國目前是我們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了,我們前4個月對韓國的進口大漲了15.2%,貢獻了進口增速的絕大部分。在前四大貿易對象裏面,對韓國也是我們唯一出現了貿易逆差的國家和地區,而韓國也終于扭轉了貿易逆差,重新進入順差階段。

所以,現在也基本上可以判斷中韓關系見底了。

1 阅读:411

巴蜀侯宗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