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表示“過去”的漢字:甲骨文字形奇特,難怪史書有堯時洪水

諸史 2024-03-18 12:27:41

距今4100年左右,中國遭遇一場史前大洪水,史書記載“昔在唐堯,洪水滔天”,之後曆經鲧禹兩代人、一共22年才治水成功。

中國古代文獻上,夏商時期不乏水災,比如商朝先公“冥”就是一位治水英雄,但以規模而論,其中最大最特別的就是鲧禹治理的大洪水。

問題在于:如此驚人的史前大洪水,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過呢?對此,甲骨文上一個表示“過去”的文字給出了回答。

一個特別的甲骨文

本世紀初,西周初年的“遂公盨”橫空出世,上面記載了大禹治水之事,將大禹治水的文獻記載提早了六七百年。

因此,早在西周初期,大禹治水的事迹肯定已經流傳。按照正常邏輯,商朝時期理應流傳史前大洪水與大禹治水的曆史。

那麽,甲骨文上有沒有留下相關證據呢?其實,雖然甲骨文上沒有記錄大禹治水與史前大洪水,但其中的“昔”字卻極爲特別,可以佐證史前大洪水與大禹治水。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是特殊的蔔問之辭,屬于與鬼神的契約,並非日常文書,兼之考證確認商朝已經使用竹簡文書,因此甲骨文上沒有不代表商朝沒有。

昔,表示“往日、過去”,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認爲“昔,幹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即像在日光下曬制幹的臘肉條,因此許慎認爲“昔”的本義爲“幹肉”或“殘肉”。因爲肉是以前的肉,包含了“先前”的概念,于是昔字就有了過去之意。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許慎沒有看到更古老的文字而導致誤解,因爲甲骨文中的昔字非常形象,由“日”與“水”組成,其中“水”非比尋常,明顯是浪滾波翻的滔滔洪水(見上圖),因此昔字意思是“洪水之日”或“遠古洪水泛濫的日子”。

古人以“洪水之日”代表“過去”,應該是以往有過一場讓他們刻骨銘心的大洪水,同時現實中又不斷出現洪水,于是才會如此造字。而以文獻記載來看,讓人印象最深的洪水是帝堯時的大洪水!

昔與帝堯時大洪水

甲骨文中昔字反映的大洪水,是不是帝堯時的大洪水呢?文獻中有兩段記載值得一提:

首先,《尚書》第一部是《虞書》,第一篇是《堯典》,第一個字就是“昔”,即“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

當然,這個“昔”肯定是指過去,但甲骨文上代表過去的詞語還有一些,爲何使用“昔”字?帝堯時爆發大洪水,且是文獻中商朝之前最大的一場洪水,而昔字本義又與大洪水有關,因此使用“昔”或與帝堯時大洪水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周公曾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商朝已有典冊,而尚書記錄的上古之事,理應傳承于商朝。

其次,成書于西周晚期的《詩經》,收集了當時的一些詩篇,其中《商頌·長發》提到“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這也是商頌中唯一提到的大洪水!

所謂“頌”,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是非常嚴肅的詩篇。《商頌》源于宋國,而宋國是商人之後,周公將當時商人遷居如今商丘,由纣王長兄微子啓建立宋國。因此,商頌提到史前大洪水與大禹,可信度無疑很高。

因此,帝堯時爆發的大洪水,讓上古先民、包括商族先人印象深刻,由此造出“昔”字來代表過去。

余論

與西方字母文字不同,漢字屬于表意文字,每個漢字都是時代的反映,背後都有一段曆史文化,昔字反映了商人對大洪水的深刻記憶。而在文獻中,給商人留下的最深刻記憶的大洪水,就是帝堯時的大洪水。因此,昔字理應反映了帝堯時的這場大洪水。

也就是說,商朝傳承了堯時洪水、以及解決洪水泛濫的大禹治水的曆史,後又傳承到了周朝,因而周初遂公盨才會記載大禹治理洪水。

參考資料:史記、詩經、尚書、甲骨文合集等

0 阅读:786
评论列表
  • 2024-03-22 18:22

    《堯典》出自《僞古文尚書》,全稱是《僞古文尚書·堯典》。以下省略五百字。[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完全胡扯!

  • 2024-03-24 06:43

    甲骨文,形態的大洪水?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當時人們還沒有命名大海,然後用太陽落到了大水的下面,來象形昔字呢?

  • 2024-05-16 16:44

    商業的鼻祖是商朝,商亡後,微子啓是宋國第一代,第二代是其弟,爲何不是他兒子呢,他這一族與商舊貴族在周西邊,去美洲的是打仗的那些,周西邊亂後,秦說過是繼承商,那些貿易商人往西往北進入未開化之地更好發揮特長,由此瞎說推演可薩人的先祖是商人,商是夏之東夷,伏羲之後,八卦創始,數學肯定領先,經商計算領先,這麽一瞎說,以可薩猶汰的尿性,只要出衆的人物就說是猶汰人,硬把人家編排到自己種族裏,還不來跟我們搶老祖宗,伏羲是炎黃之前的偉大存在,這些可好了,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