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5飛船軌道艙,在洛杉矶上空墜落!”美國太空軍確認這一幕

我是空天同學 2024-04-08 19:08:45

淩晨1點半的美國洛杉矶上空,突然出現一團耀眼的火球,在大氣層中猛烈燃燒,最終化爲灰燼,很多美國人都拍到了這壯觀的一幕。

(洛杉矶上空的神秘火球)

這個燃燒的物體,有人說是Space X發射的火箭,但美國太空部隊卻說“這是中國神舟十五號飛船的軌道艙”,在太空獨自飛行了十個月之後,剛好從美國洛杉矶上空墜入了大氣層。

這段畫面拍攝于洛杉矶當地時間4月2日淩晨1點半。下圖是去年神舟十六返回時的畫面,前面那個小火球,是航天員乘坐的返回艙;後面那一團更大的、發散的火球,則是推進艙。對比這兩個畫面,確實還挺像的。

(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神舟十五軌道艙再入”)

(去年11月,神舟十六飛船再入大氣層的照片)

這個物體在墜入大氣層之前,美國軍方的太空監視中心(SSC)給了它一個識別編號,SSC#55873,說它是中國神舟十五號飛船留在太空的軌道艙。

美軍太空監視中心早在1966年就成立了,一直在跟蹤全世界的航天器,給它們做上編號標記,現在這個中心屬于美國太空部隊,以後我給大家詳細講一講。總之美國人是言之鑿鑿,說這就是神舟十五的軌道艙。

一、神舟十五早回來了,軌道艙爲啥留在太空?

神舟十五號飛船是2022年11月29日發射的,航天員是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在太空飛了六個月之後,2023年6月4日軌道艙分離,返回艙成功落地。

軌道艙分離,留在太空

神舟飛船是三艙結構,最前面是軌道艙,中間是返回艙,後面是推進艙。返回的程序是軌道艙先跟返回艙分離,軌道艙留在太空;

然後飛船調轉180度,推進艙點火減速,減速之後推進艙跟返回艙也分離,一前一後沖入大氣層,推進艙徹底燒毀,而返回艙可以抗住2000度的高溫,讓航天員平安降落到地面。

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

以前我們還沒有空間站的時候,軌道艙就像一個袖珍空間站,航天員主要就在軌道艙工作和生活,搞科研、做實驗,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擠在這裏。

軌道艙還承擔了氣閘艙的功能,航天員出艙行走的時候,就是在這裏穿衣服,把裏面抽成真空。

二十年前我們中國航天很窮啊,每一筆錢都要省著花,神舟飛船的返回艙分離、返回地球了,軌道艙卻要繼續留在軌道上運行,也就是相當于一顆衛星,裏面的科研設備繼續工作。

(早期神舟飛船,軌道艙有太陽翼)

所以神舟六號以及更早的神舟飛船,軌道艙也是有兩個太陽能電池板的,有獨立的供電系統,支持它留在太空中繼續工作。

後來我國准備建設空間站,有了空間站之後,神舟飛船當好交通工具就行了,發射之後只要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跟空間站對接,軌道艙只需要承擔對接和裝貨的功能就可以了,不再需要留軌試驗的功能,這樣可以簡化飛船的系統,整體的安全系數更高。

所以從神舟七號開始,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就取消了留在軌道上的要求,取消了太陽能電池板。飛船返回艙分離之後,軌道艙也不要了,可能會慢慢進入大氣層,然後徹底銷毀。

(神舟十六飛船,軌道艙沒有太陽翼)

爲此,軌道艙做了全面的鈍化處理,並且更換了一些不耐高溫的材料,確保它可以在大氣層燒得幹幹淨淨,不會有殘渣落到地面上。

二、軌道艙爲什麽會突然墜落?

其實如果正常情況下,軌道艙會一直留在200多公裏高的軌道上,雖然200多公裏高仍然有極其稀薄的大氣,可能讓它持續掉高度,但是那裏的大氣實在太稀薄了,運行幾十年都不一定會掉下來。

比如說1970年發射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近地點441公裏、遠地點2368公裏,軌道高度更高、大氣阻力更小,五十多年過去了還在軌道上。

但是有一種極端的情況,可能會讓太空中的衛星突然劇烈損失高度,甚至突然墜毀。這種情況,就是最近幾個月經常發生的——太陽耀斑爆發,引發地磁暴。

比如說2022年2月3日,馬斯克Space X發射了49顆星鏈衛星,恰好遭遇特大地磁暴,其中40顆衛星墜入大氣層燒毀。

太陽耀斑爆發,是怎麽幹掉衛星的呢?

這是因爲太陽耀斑爆發會産生巨大的電磁輻射,以光速到達地球,這時候太陽就像是一個微波爐,地球大氣層被加熱後會膨脹,導致高層大氣的密度突然增加,低軌道衛星受到的大氣阻力也急劇增加,甚至可能墜落。

2023年4月,我國風雲三號G氣象衛星也遭遇了耀斑爆發引起的大氣阻力增加,導致衛星損失了至少560米的高度,需要消耗燃料來提升軌道,變相損失了使用壽命。

電磁輻射只是第一輪攻擊,太陽耀斑的第二輪攻擊,是大量高能射線粒子,相當于核輻射攻擊,以每秒幾萬公裏的速度抵達地球;第三輪攻擊,是抛射出來的大量日冕物質,以每秒五六百公裏的速度抵達地球,這一團等離子體雲團攜帶著太陽的日冕磁場,會強烈擠壓地球磁場,這就是地磁暴。

(地磁暴引發強烈的極光)

今年1月到3月,太陽已經爆發了多次X級最大規模的耀斑,尤其是3月底活動非常強烈,我國發布了特大地磁暴預警。

地球大氣層也多次受到擾動,受熱膨脹,理論上會讓很多低軌道的衛星損失高度。神舟十五號的軌道艙,也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因爲阻力激增,從而慢慢墜落,最終在4月2日在美國洛杉矶上空墜落,結束了自己的光榮使命。當然這個原因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分析。

三、美國是太空垃圾最大的制造方

(太陽爆發時,空間站也會掉高度)

神舟十五軌道艙墜落的消息,目前只有美國方面報道了,我國航天沒有確認此事。

但是我國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神舟飛船進行了無害化設計,推進艙和軌道艙設計上就是要在大氣層徹底燒毀的,基本不可能留下任何碎片,所以即使墜落,也不會對美國地面造成任何危害。

相比之下呢,美國的做法可以說就不太負責了。

美國最近剛剛曝光了一件事,美國航天局在2021年3月份使用機械臂,主動向太空丟棄了一塊國際空間站的EP-9大型托盤,裏面是一大坨電池,重量達到2.9噸,尺寸有一輛SUV那麽大,是史上最大的太空垃圾。這塊電池會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再入大氣層,撞到哪兒根本無法預測。

(丟垃圾的現場照片,EP-9電池托盤)

結果在今年3月8日,這塊電池剛好墜入了美國本土,至少有半噸的碎片沒燒完,其中一塊碎片撞擊了佛羅裏達州的一棟房子,把兩層樓都打穿了。

目前房主正在跟美國航天局扯皮呢,因爲他兒子差點被碎片砸死了,這事兒搞不好要打官司。但是這官司也不好打,電池是美國丟的,但電池的托盤是屬于日本的,這找誰來賠啊?

總之美國航天局聲稱正在調查此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被砸的房主,發文向NASA討要說法)

這塊電池托盤墜入大氣層的動圖

目前人類技術水平就那樣,火箭末級、廢棄航天器確實只能留在太空,可能會再入大氣層,這也是國際通行的銷毀做法;但是只要你認真負責、肯花錢、花精力,總有辦法可以減少甚至避免這個危害。

但是美國就是舍不得花這個錢,太空無害化方面的經費十分摳門,卻舍得給偵察衛星項目投入大把的鈔票。

就像環保問題一樣,美國很習慣在這方面雙標,把太空垃圾當成阻礙他國正常發展航天技術的理由,實際上他們自己才是最大的太空垃圾制造方。

0 阅读:2

我是空天同學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