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大戰勝利,彭德懷金日成大吵一架,蘇駐朝大使忙向斯大林告狀

軒淩小土豆 2024-03-04 16:29:27

標題:三次大戰勝利,彭德懷金日成大吵一架,蘇駐朝大使忙向斯大林告狀

1950年底,志願軍入朝作戰接連獲得兩次大勝,志願軍打到了三八線,美軍終于被壓制到是三八線以外。

1951年初,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又獲得了第三次戰役的勝利,這一次,美軍被壓制到三七線,消息傳到國內,舉國歡慶,金日成和蘇聯駐朝大使也興奮不已,要求志願軍一鼓作氣,繼續前進直至將美軍趕出朝鮮,殲滅南朝鮮軍,盡快實現朝鮮的統一。

可是,彭老總對此非常生氣。

要知道,從三八線達到三七線,志願軍已經前進了一百多公裏,這對于我們後勤供應已經造成了難以承受的局面。

還有,朝鮮戰場不同于我們的國內戰場,可以從當地的老百姓中獲得一定的糧食,從而減小後勤供應線的壓力。

當志願軍一次次取得勝利後,眼紅的美韓方面早就對老百姓進行了欺騙宣傳,抹黑志願軍的形象,所以當美軍和南朝鮮軍被志願軍打到不斷潰退,沿途的老百姓不僅全部跑掉,而且還把房子燒得精光。

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早就在被美軍的狂轟濫炸下,以及朝鮮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下,變得脆弱不堪,從鴨綠江到前線幾十公裏,物資供應都難如上青天。如今隨著第三次戰役的勝利,戰線又被拉長了二百多公裏,這條補給線已經不堪重負了,甚至隨時有斷裂的危險。

後勤供不上,戰場又急劇消耗體力,有多少戰士沒有倒在敵軍的火網下,卻被食不果腹擊倒了。無可奈何的志願軍只好派出一群在抗戰時期有過豐富經曆的老戰士,想方設法去籌集糧食。

這些老戰士竭盡全力翻遍了南朝鮮地主們的地窖,用槍托通條戳遍了南朝鮮的冰天雪地,所獲得的糧食,還不足自己的體力消耗。

在殘酷無比的戰場上,連糧食這種最最基本的維持生存所必須的物資都無法得到保障,那槍炮彈藥和保暖衣物就更不用說了。

許許多多的戰士不僅要忍受饑餓,而且還要忍受朝鮮零下幾十攝氏度的酷寒,免疫力的下降程度可想而知,疾病開始在部隊中蔓延,最嚴重的是凍傷。

在錢兩次戰役被凍傷的戰士還沒有得到恢複,第三次戰役又因強渡臨津江而增加了很多凍傷得到戰士,甚至凍到了手腳發黑的程度,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戰士們的肢體就會很快壞死而不得不采取截肢……

入朝作戰的九兵團因在第二次戰役中,被凍得元氣大傷,導致這支猛虎般的部隊無法參加第三次、第四次戰役,中央軍委下令他們回國休整,可是九兵團的戰士們怎麽都不同意,中央軍委只好作罷。直到第五次戰役,這支部隊才終于回到戰場。

看著前線戰士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缺槍少彈,可仍然在朝鮮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和敵軍厮殺,雖然第三次戰役仍然以志願軍的勝利而打到了三七線,可此時的彭老總怕了。

如果單單在國內戰場上步兵對步兵的戰鬥經驗出發,敵軍已經退到了400多公裏之外,完全可以斷定敵軍早已達到兵疲將乏,戰鬥力不足爲懼了,此時,志願軍應該一鼓作氣,乘勝追擊。

但是,如今的敵軍不是當年的敵軍,如今志願軍面對的是擁有極強機械力,裝備先進于志願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美軍,被打退的美軍依然是靠摩托和汽車撤退,美軍將士根本談不上疲憊,又有飛機和艦隊迅速提供支援。

加上第三次戰役,志願軍因爲缺槍少炮,讓美第八軍團愣是在志願軍的包圍圈裏,靠著空軍的支援和地面坦克部隊的火力,愣是眼睜睜讓美軍撕開了包圍圈的口子,僅僅殲滅了19000敵軍,而且還有一部分是南朝鮮軍,所以李奇微的主力可以說是毫發無損。

反倒是打了勝仗的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在冰天雪地的追擊路上靠的僅僅是一雙腳板,一月追擊400公裏,那疲憊程度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後勤補給線從一百公裏延長到了五六百公裏,這條後勤補給線很快就要被拉斷了。

狡猾的李奇微雖然一直在後退,可居然每夜只退30公裏,而這30公裏,又恰恰是志願軍一夜行軍的距離。因爲美軍擁有絕對的制空權,白天是屬于美軍的,志願軍只能在晚上行動,而李奇微卻靠著強大的機械力每天撤退30公裏,完全是算准了志願軍的夜行軍力。

志願軍拼盡全力利用晚上的時間趕到美軍撤退的陣地,美軍卻可以在白天靠著無比強大的空中和地面火力休養生息。

第三次戰役雖然勝利了,可彭老總一直懸著的心就沒有放下過,戰士們太疲憊了,前線補給線快要斷了,恰在這時,又傳來一個消息。

1951年1月8日,彭老總得到偵察科的情報:美軍在烏山設了包圍圈。

于是,彭老總立刻下令讓已經朝南挺進的59軍迅速一個團:停止前進,轉入防禦。與此同時,彭老總還讓在三七線上的志願軍和人民軍的聯合部隊停止前進。

也許今天是我們很難想象,志願軍經過了9天9夜的浴血奮戰後,在零下幾十度到處冰天雪地卻連基本的溫飽都沒能保障的情況下,靠著凍紅的雙腳居然又向南挺進了一百多公裏。

就是憑借著這份不屈不撓,無畏艱難險阻的精神,贏得了朝鮮戰場上的第三次大規模勝利,不僅越過了三八線,還打到了三七線。

情報科的消息令彭老總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他預感到:李奇微在下一盤大棋。身爲麥克阿瑟的學生,西點軍校出來的高材生李奇微,經過幾次交手後,明顯感覺比麥克阿瑟要難對付。

于是,愛兵如子的彭老總下定了決心:不能再打了。

彭老總剛剛下達前進的命令,志願軍人民軍聯合指揮司令部內,立即炸開了鍋:中蘇朝代表爲此吵翻了。

最先急紅眼的是史蒂科夫(蘇聯駐朝大使),朝彭老總大吼道:“怎麽會你這樣的司令員?打了勝仗卻不繼續追擊敵軍。”

作爲蘇聯駐朝大使,史蒂科夫其實是斯大林派去朝鮮給人民軍當軍事總顧問的。也就是這位自以爲是的大神的瞎指揮,尤其是在制訂作戰計劃時大意輕敵,導致金日成在朝鮮戰爭初期,接連錯失兩次僅僅憑借人民軍就可以統一朝鮮的機會(在《大田戰役勝利,金日成不喜反悲做深刻檢討,只因“幽靈之師”失利》這篇文章裏,詳細寫過)。爲此,金日成和人民軍將領們還做了深刻的檢討。

這位蘇聯派來的莽夫,害慘了人民軍還不知道檢討,如今居然又想來害志願軍,彭老總可不像金日成,什麽都聽他瞎指揮。

但總歸是蘇聯老大哥派來的,彭老總一開始只是保持沉默,還沒打算一開始就撕破臉。

可是這位莽夫怎麽會就此善罷甘休。見彭老總一言不發,更加蹬鼻子上臉,擺出一副軍事家的氣派,囂張跋扈的大吼道:

“你,彭德懷,應該馬上改變主意,將第三次戰役打下去,要一步不停地追擊敵人,一直打到釜山去,把美國人趕出朝鮮!”

不生氣是不可能的,但彭老總仍然保持著冷靜,心平氣和的向史蒂科夫解釋志願軍停止前進的原因:

我們沒有飛機,大炮也不夠,而美軍有絕對的制空權;敵人靠摩托跑,我們靠雙腳追,根本追不上;而且我軍經過了三次大規模戰鬥,已經相當疲憊,物資供應困難。如果此時我們繼續追擊,將美軍壓縮到朝鮮半島東南角,無形中就給敵人集中的機會了,此時有洛東江阻隔,美軍擁有無比強悍的海軍,而我們沒有,到時候別說殲滅敵軍,我們的後果都不堪設想。

彭老總已經講事實,擺道理,說得清清楚楚了,可這位莽夫居然仗著自己嗓門大,繼續朝彭老總吼道:哪怕到時候殲滅不了敵軍,我們繼續前進,多占領一些地方,豈不是更好?

面對這樣的胡攪蠻纏,簡直不可理喻,彭老總強壓這怒火,繼續朝這位莽夫解釋:

如果無法殲滅敵人的主力,就算占領了敵人的陣地,也根本保不住,敵人還會很快卷土重來將陣地奪回去。因爲我們一沒有空軍支持,二還缺槍少彈,三補給困難,所以我軍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如今我們又是疲勞之師,增援部隊無法及時跟上,所以敵人的陣地,就算我們占領了,我們也守不住,我們甚至非常危險,因爲敵軍擁有極強的機械力做輔助。

其實這些淺顯易懂的常識,不過都是軍事入門課,真的搞不懂這位大神是怎麽當上蘇軍高級將領的,更無法理解作爲蘇聯駐朝軍事顧問,怎麽可以連任何一個普通的在前線的戰士都可以講明白的道理,到他這裏就這麽都說不通。

“你只管繼續進攻,敵軍自然會因爲失敗而不斷後退,最後會因爲害怕被殲滅而迅速撤出朝鮮。”這位大神繼續給彭老總畫餅,說明彭老總的話,他是一句都沒有聽進去。

作爲志願軍和人民軍的最高統帥,眼看這位家夥冥頑不靈,彭老總回怼道:

你打過多少仗,憑什麽就敢輕易斷定:只要我們進攻,敵人肯定會退出朝鮮。我根本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反倒是我認爲,就算我們繼續進攻,美軍也不會退出朝鮮。我要對人民負責,如果我錯了,我會負起全責。

從來都是別人聽他指揮,他讓人往西,別人哪裏敢往東,就連北朝鮮領袖金日成都得乖乖聽他的,哪想到彭老總居然敢公然跟他叫板,這口氣怎麽忍得下。

于是,被彭老總怼得啞口無言的史蒂科夫,立刻給蘇聯發電報,他要向斯大林告狀了。

由于這場爭論很可能會影響到蘇聯和中國的關系,也影響到朝鮮戰爭,所以膽大心細的彭老總立即將爭論情況,如實彙報給了毛主席。

其實,讓志願軍停下來休整本來就是中共中央的意思,早在清長大捷時,彭老總就向毛主席提議讓志願軍休整一段時間,當時處于政治上的考慮,毛主席沒有同意,如今第三戰役勝利,對于彭老總的再次提議,毛主席和周總理都一致同意了。

同時爲了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毛主席還以自己的名義,把彭老總的彙報發給斯大林。

斯大林看了史蒂科夫和毛主席的電報後,說了一句十分公道,且大快人心的話:

“彭德懷是當代軍事家,朝鮮戰場的一切軍事作戰行動都應聽從彭德懷同志的指揮!把史蒂科夫調回來,撤了這個笨蛋的職!”

其實,早在人民軍和志願軍因爲選誰當總指揮出現分歧時,斯大林就已經警告過史蒂科夫不要插手朝鮮戰場上的軍事指揮權,而且還表示總指揮應該交給彭德懷,因爲志願軍入朝作戰以來就連續取得了重大勝利,斯大林對彭老總非常滿意,反倒是因爲人民軍的慘敗,對自己派去朝鮮當軍事顧問的史蒂科夫顯露不滿了。

這邊,彭老總才搞定了蘇聯駐朝軍事顧問,那邊金日成又不幹了。

金日成打遊擊出身,十幾歲就在戰場出生入死,想當年,僅帶著幾十個人,在日本關東軍的重壓下,仍可以堅持十幾年。後來好不容易趕走了日軍,如今又來了美軍,作爲朝鮮領袖,急切希望朝鮮實現統一,自然是無可厚非的。

自從中方答應入朝支援,金日成早已感激不盡,但要面對強大的美軍,金日成還是爲連一輛坦克都有不起的志願軍捏了一把漢,畢竟自己的人民軍擁有幾十輛T-34坦克,仍然被美軍壓制。後來,隨著第一次戰役勝利,後來又是清長大捷,金日成懸著的心逐漸放下了,他相信志願軍可以讓他早日實現朝鮮統一。

如今,第三次戰役又取得了勝利,金日成喜出望外,自己的統一願望很快就要實現了。

沒想到,彭老總居然下令所以部隊停止前進,轉入防禦。

這可把金日成氣壞了。

爲此金日成還跟彭老總大吵了一架,夜深人靜之時,彭老總看到金日成的房間仍然亮著燈,後來據警衛員說,金日成房間的燈經常亮到通宵,體貼的彭老總還讓警衛員給金日成送去兩顆安眠藥,可金日成的心病,怎麽可能是兩顆安眠藥可以解決的?

1951年1月9日,毛主席給彭老總發去電報,內容如下:

“如朝方同志認爲不必補充休整就可以南進,則亦建議提議人民軍前進擊敵,並可由朝鮮政府自己直接指揮。志願軍則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

數來也是搞笑,連遠在北京的毛主席都很清楚朝鮮戰爭將是一場持久戰,美軍根本不可能自己退出朝鮮,而身在朝鮮戰場,與美軍交手過許多次的蘇聯軍事顧問卻天真到估計出“美軍自己會退出朝鮮”。

不過,這也就是有真才實學的軍事家和裝滿一肚子天真的莽夫軍事家之間的區別。

1951年1月11日,在志願軍和人民軍聯合司令指揮部——君子裏志司,彭老總和金日成又發生了一次火藥味十足的會談。

第一個站起來發言的樸憲永(後來被金日成定爲“間諜”,與蘇聯軍事顧問一樣天真的說道:“只要志願軍繼續向南進攻,美軍一定會退出朝鮮。”

久經沙場的彭老總怎麽會如此天真,便問道:你們憑什麽給出這樣的結論,依據是什麽?

樸憲永大言不慚道:“美國人民反對,資産階級內部矛盾。”

我想當時彭老總肯定被這句話氣笑了,只不過因爲當時身處無比嚴肅的會議,所以只能強忍著笑意,耐心的做出解釋:

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個因素,可今天這局面還不會起到決定作用,除非在往後的戰場上,消滅掉美軍三到四個師,五萬到六萬人時,你說的這個才會成爲值得考慮的因素。因此,只有過了兩個月,志願軍和人民軍的力量比現在大了得多得多,到了那個時候,才結合具體情況,朝南進軍。

天真的樸憲永忽然擔心的說道:兩個月後,美軍恢複了元氣,可就不一定會退了。

這邊樸憲永才剛剛說完,金日成就緊隨其後朝彭老總一正言辭的要求道:“最好半個月內,志願軍有三個軍向南進攻,其余休整一個月再南進。”

金日成這算盤可打得太響了,開口閉口就是志願軍,他自己也有十數萬人民軍,卻只字不提沖鋒陷陣的事。

彭老總再也忍不住了,直接發火道:

“你們說美國一定會退出朝鮮,但你們也要考慮一下,如果美軍不退出朝鮮怎麽辦?希望速勝,又不做具體的准備,其結果將會延長戰爭!你們把戰爭勝利寄托于僥幸,就可能把戰爭引向失敗!志願軍需要休整兩個月,休整前,一個師也不能南進,如果認爲我這個中朝聯軍總司令不稱職,可以撤職!”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眼看氣氛越來越嚴肅,中朝的很多幹部便悄悄溜出了會議室,但彭老總的話還沒有說完,所以接著講道:

“你們如果認爲只要我們一南進,美軍就會退,那麽,我提議由仁川至襄陽線以北的全部海岸的警備和維護後方交通線,都歸中國志願軍擔任。人民軍五個軍團十二萬人已經休整兩個月了,歸你們自己指揮,照你們的願望向南進攻。美軍如果按你們的想象退出朝鮮,我當然慶祝朝鮮解放萬歲,如果美軍不退走,志願軍按預定計劃南進作戰!”

這話說得很體面了吧,畢竟咱們是去援助朝鮮,接連打了三場大勝仗,居然連個休息喘息的時間都不給,彭老總不氣才怪。

可金日成居然厚著臉皮說:“人民軍沒有恢複元氣,不能單獨南進。”

明明休整了兩個月了,志願軍自從入朝作戰至今接連打了三場大規模戰役,加上很多很多場小規模戰鬥,連一次休整的時間都沒有,現在一提休整,金日成居然還蹬鼻子上臉了。什麽叫不能單獨南進,當時志願軍還沒有入朝支援前,不都是人民軍在自己與美軍和南朝鮮軍作戰嗎?

彭老總冷冷的回:“那也是可以曆練曆練的,正好還可以取得一些寶貴的經驗。”

金日成回答得幹脆利落: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不小心將會付出幾萬人的代價,人民軍不能冒這樣的險。

彭老總被金日成這前言不搭後語的話搞得非常無奈:你們不是一再重複,只要志願軍南進,美軍就會退了嗎?人民軍南進怎麽就不行呢?

彭老總理解金日成迫切想要實現統一朝鮮的心,可金日成卻無法理解彭老總,那麽志願軍戰士爲這場戰爭付出了太多,如今早已疲憊不堪的戰士,必須要休整休整了。

明明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戰役的勝利,都是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換來,可金日成卻連兩個月的休整時間都不肯給志願軍,與他金日成而言,志願軍付出了多少代價,都根本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盡快實現朝鮮統一。

想想不免令人心酸,又心痛。

很多年後,回到祖國的彭老總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仍然幾度哽咽:

“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當志願軍打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三七線的時候,我環顧前後左右,確實非常害怕。

當時倒不是考慮我個人的安危,而是眼看著幾十萬中朝軍隊處在敵人攻勢的情況下,真是害怕得很。我幾天幾夜睡不好,總想如何擺脫這個困境。

我軍打到三七線後已向南推進幾百公裏,本來後方的物資供應線就很難維持,這時敵人又派飛機對我軍運輸線猛烈轟炸,使志願軍的各種物資、糧食、彈藥的供應十分困難。

空中有敵人飛機炸,地面對著美軍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軍的艦隊,敵人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彈打過來。

加之時值寒冬臘月,到處冰天雪地,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非戰鬥減員日益增多。

在這種嚴重的情況下,志願軍隨時有遭厄運的可能。我不能把幾十萬軍隊的生命當兒戲,所以必須堅決地停下來,不能前進,並做好抗擊敵人反攻的各種准備。”

後來的曆史也表明,美軍並沒有像金日成想的那樣,志願軍一南進他們就會退了,老狐狸李奇微甚至比麥克阿瑟還要難對付,可麥克阿瑟是五星上將,而當時的李奇微只不過是是個三星少尉。

文章參考《決戰朝鮮》,作者:李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