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明史”與“紅學”幾百年來的未解之謎:大明名將左都督豐潤侯曹義的身世

中國書畫大家 2024-04-29 09:14:49

破解“明史”與“紅學”幾百年來的未解之謎:大明名將左都督豐潤侯曹義的真實身世

一、曹義,在《明史》中爲左都督曹義,在衡山曹氏族譜中曹德義即左都督曹義。

明朝時期,重武輕文,左都督是軍隊領兵和作戰最高主官,爲正一品,而兵部尚書是調兵主官,爲正二品。

因衡山縣已拆分爲衡山、南嶽、衡東三地,衡山曹氏即包含現衡山、南嶽、衡東的曹氏,衡山曹氏日常用名與族譜用名通常有不一致也沿用至今,族譜名通常具有字號和字輩排行。

衡山曹氏始遷祖即第一代爲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曹啓宗傳爲漢相曹參第40代,衡山現存曹啓宗夫人何氏“一品夫人”墓于南嶽衡山北麓,爲文物保護單位。

衡山曹氏第四代出了兵部尚書曹承輝(958年後周顯德五年——1043年慶曆三年殁,壽86歲),曹承輝:字耀衡,北宋初曾參與左神武將軍曹彬收降南唐、滅北漢的戰爭,至北宋仁宗朝任兵部尚書,贈銀青光祿大夫,子給事選驸馬。

河北正定曹彬與祖籍河南的湖南衡山人曹承輝同爲曹氏而不是近親,曹彬比曹承輝大27歲,曹承輝早年在曹彬帳下參贊軍機,他倆在姻親關系中是同輩,因有一個共同的長輩,即後周太祖郭威第三位妻子張貴妃,張貴妃是曹彬的從母(姨母),曹彬是張貴妃外甥;張貴妃是曹承輝夫人張氏的姑母,曹承輝是張貴妃侄女婿。

曹承輝原來的尚書府位于今衡山江東鄉江東坪,現已不存。古湘楚曾爲蠻荒之地,後有璀璨之湖湘學派聞名于世,都說“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殊不知湖湘學派之發源地及核心區爲南嶽衡山。自唐末中原混戰,北民士族南遷,士族文化與本土山嶽儒道文化及後來之理學、心學相融合,孕育出進取創新、心憂天下之新湖湘文化,而北民最先南遷者正有衡山曹氏,曹氏一門無疑是引風氣之先出類拔萃,這比南宋皇族南遷衡山的趙方趙葵家早發迹200余年,曹承輝實爲北民南渡後衡山土生之第一名人,也是新湖湘文化之先驅。而後衡山曹氏第十代曹仕泰又官至南宋樞密使(與宰相平級,宰相主政,樞密主兵)。

因兵部尚書曹承輝之叔侄兄弟後嗣失考或不傳,故今衡山曹氏一脈皆爲曹承輝之後嗣。衡山曹氏從明代曹源海初修族譜至今四十余代具有完整世系。曹源海:字砥瀾,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生,明正統十年乙醜卒,與宋忠靖公張詠之後、奉訓大夫均州知州張汝交厚,曹源海于洪武十八年初修衡山曹氏族譜,由張汝作序。明天順元年曹志廣爲二修族譜作序。明萬曆戊戌曹明翹爲三修族譜作序。衡山曹氏至今已十二修譜。

曹德義爲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第二十代。曹源海爲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第二十一代。曹志廣爲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第二十一代。曹明翹爲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第二十六代。其中曹志廣修譜和曹德義封爵是同一年,即明英宗朱祁鎮複位的天順元年(1457年),二月曹德義封爵,夏月曹志廣修譜。

二、關于曹雪芹的身世,目前的“紅學”研究據傳可能爲曹端廣、曹良臣、曹俊、曹義(豐潤侯)四人中某位的後人。

在紅學家追蹤豐潤侯曹義的身世時,因《明史》中不具有曹義完整的世系,胡適、周汝昌、馮其庸等紅學大師也均未追蹤到曹義的完整身世。

明史曹義是揚州儀真人,因功封豐潤伯,關于曹雪芹的身世在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裏評說曹義“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線索”(注: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三章第一節(1976年版下同)。並提出曹雪芹“豐潤縣人”,指出:“我指的正是遼陽的曹氏到底是土著還是移民……”“曹雪芹的遠祖,當是明永樂以後由豐潤出關。”(注: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三章第一節115頁、119頁。)

本文這裏不追蹤曹雪芹世系,但還原曹義的世系。

三,明史中曹義的世系

一 輩:曹花一,揚州府儀真縣人(今屬江蘇省揚州市,清朝時期改名“儀征縣”),妣黃氏;

二 輩:曹 勇,燕山左衛副千總,妣王氏,曹花一之子;

三 輩:曹 勝,指揮佥事,妣謝氏,曹 勇之子;

四 輩:曹 義,燕山左衛指揮佥事,以禦胡封豐潤伯,曹 勝之子;

五 輩:曹 璘,妣薛氏,曹 義獨子,未襲職(這是五慶堂曹氏沒有記錄的人);

六 輩:曹 振,曹 璘庶長男;

七 輩:曹 愷,妻鄭氏,曹 振嫡長男,襲職。(曹振次子曹恂);

八 輩:曹 松,曹 愷庶長男,襲職;

(曹 棟,曹 愷嫡長男,絕嗣);

(曹 梁,曹 愷庶次男,一子)

(曹 榉,曹 恂嫡長男,無嗣;)

(曹 桐,曹 恂次男,無嗣;)

(曹 橒,曹 恂三男,無嗣;)

九 輩:曹文炳,曹 松嫡長男,襲職;

曹文煥,曹 松次男,廪錦衣衛所鎮撫

曹文輝,曹 梁之子,無嗣

十 輩:曹允成,襲爵

十一輩:曹匡治,襲爵到崇祯明代滅亡

四、豐潤伯曹義在《衡山曹氏族譜》與《明史》中世系對照圖:

衡山曹氏族譜

衡山族譜注明:曹義這支自元將曹花一開始由湖南衡山縣遷江蘇儀真(儀征)縣。

衡山曹氏族譜中曹義即曹德義

五、需要注意的是,明代宗明英宗期間同朝爲官的有兩個曹義,年齡也相仿,區分兩個曹義:

文人曹義(1386年-1461年),字子宜,應天府句容縣(今屬江蘇)人,明朝大臣,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著有詩集《默庵集》,共595首。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正二品。

武將曹義(1390年-1460年),字敬方。南直隸揚州府儀真縣人。明朝名將,左都督,天順元年(1457年)封爵豐潤伯,追封豐潤侯。正一品。

網上關于《默庵詩集》的作者多有缪誤,作者不是武將左都督儀真曹義,實爲吏部尚書文人句容曹義,詩集中序言已有注明:句容曹公以先叔父吏部尚書予宜公默庵詩藁示予俾校編而序。本文對文人句容曹義不作研究。

六、《明史》中的曹義,明代左都督。

曹義(1390年-1460年),字敬方。南直隸揚州府儀真縣人。明朝名將。

曹義早年以燕山左衛指揮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輔佐遼東總兵官巫凱守衛遼東。正統三年(1438年)巫凱死後,接任總兵官,多次與兀良哈交戰,累官左都督。曹義在邊陲二十余年,廉介謹慎,受遼人愛戴,爲巫凱之後鎮守遼東最著名者。明英宗複辟後,特封豐潤伯,予世券。

天順四年(1460年),曹義去世,年七十一。追封豐潤侯,谥號“莊武。”

人物生平:

曹義最初以燕山左衛指揮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輔佐遼東總兵官巫凱守衛遼東。

正統三年(1438年),巫凱去世,曹義代替其爲總兵官。曹義在巫凱之後,以清廉耿介、操履無玷受遼東百姓擁戴。

當時兀良哈犯廣甯前屯,明英宗下诏切責,命王翺往饬軍務,王翺彈劾曹義死罪。之後,曹義逮捕孛台等犯邊者,奉命將其于市中斬首。自此屢次與兀良哈交戰。

正統九年(1444年),曹義與成國公朱勇合兵夾擊兀良哈,多有斬獲,晉升爲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

曹義在邊境任職二十余年,雖無大功,但能夠謹守邊陲,不妄生是非,爲巫凱之後鎮守遼東最著名者。他的部下施聚、焦禮都位至大將。

天順元年(1457年)二月,英宗特封曹義爲豐潤伯,歲祿一千三百石,賜予世襲诰券。

天順四年(1460年)正月二十二日,曹義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被追封爲豐潤侯,谥號“莊武”(明《谥法》稱:威而不猛曰莊,折沖禦侮曰武)。

人物評價:

孫繼宗:義號令嚴明,廉介有守,遼東人至今思之。[1](《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轶事典故:

曹義死後,繼室李氏爲他殉節自缢,被明廷下诏表彰。

伯爵世系:

曹義在明英宗複辟後獲封 豐潤伯,子孫世代承襲,共曆七世八代,至明亡而絕。

• 豐潤伯世系(豐潤莊武侯曹義後裔)

第一代:曹義,天順元年(1457年)封豐潤伯,予世券。天順四年(1460年)去世,追封豐潤侯,谥號“莊武”。

第二代:曹振,曹義之孫,天順四年(1460年)襲爵。弘治二年(1489年)去世。

第三代:曹恺,曹振之子,弘治三年(1490年)襲爵。嘉靖五年(1526年)去世。

第四代:曹棟,曹恺之子,嘉靖五年(1526年)襲爵。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

第五代:曹松,曹棟之庶兄,嘉靖七年(1528年)襲爵。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間去世。

第六代:曹文炳,曹松之子,嘉靖四十年(1561年)襲爵。萬曆八年(1580年)去世。

第七代:曹允成,曹文炳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襲爵。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去世。

第八代:曹匡治,曹允成之子,崇祯元年(1628年)襲爵。至崇祯五年(1632年)仍在世。卒年不詳。

史料記載

《國朝獻徵錄·卷九·豐潤伯曹公義墓志銘》[2]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3]

《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4]

參考資料

[1]《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一十》.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6-09].

[2]《國朝獻徵錄·卷九》.國學導航. [2019-06-10].

[3]《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國學導航. [2019-05-23].

[4]《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國學網. [2019-05-23].

七、四庫全書史部中的《巫凱與曹義傳》

豐潤伯曹義直隸儀真人天順元年爲左都督鎮遼東以宿將積戰功封祿一千二百石世襲四年薨孫振嗣弘治二年薨子恺嗣嘉靖五年薨子棟嗣六年薨無子弟松嗣三十九年薨子文炳嗣(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弇山堂別集卷三十八)

巫凱句容人由廬州衛百戶積功至都指揮同知永樂六年以從英國公張輔平交址功遷遼東都指揮使十一年召帥所部會北京明年從征沙漠命先還凱言諸衛兵宜以三之二守禦而以其一屯糧開原市馬悉給本衛乘操從之宣宗立以都督佥事佩征虜前將軍印代朱榮鎮遼東時中國人自塞外脫歸者令悉送京師俟親屬赴領凱言逺道往來恐致失所阻逺人慕歸心乃更令有馬及少壯者送京師余得自便敵掠西山凱撃敗之盡得所掠者降敕褒勉帝嘗遣使造舟松花江招諸部地逺軍民轉輸大困多逃亡會有警凱力請罷其役而逃軍入海西諸部者已五百余人既而造舟役複興中官阮堯民都指揮劉清等董之多不法致激變凱劾堯民等下之吏英宗登極進都督同知上言邊情八事請厚恤死事者家益官吏折俸鈔歲給軍士冬衣布棉軍中口糧刍粟如舊制且召商實邉俱允行未幾爲兵部尚書王骥所劾朝廷知凱賢令凱自陳並谕廷臣文武官有罪得實始奏誣者罪不貸凱由是得行其志正統三年十二月有疾命醫馳視未至而卒凱性剛毅饒智畧馭衆嚴而有恩在遼東三十余年威惠並行邊務修饬前後守東陲者曹義外皆莫及。

義字敬方儀真人以燕山左衛指揮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凱守遼東凱卒代爲總兵官凱名將義承其後廉介有守遼人安之烏梁海犯廣甯前屯诏切責命王翺往饬軍務劾義死罪頃之義獲犯邊貝台等诏戮于市自是義數與烏梁海戰正統九年會朱勇軍夾撃斬獲多進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義在邊二十年無赫赫功然能謹守邊陲其麾下施聚焦禮等皆至大將英宗複辟特封義豐潤伯聚亦封懷柔伯居四年義卒贈侯谥莊武繼室李氏殉诏旌之施聚其先沙漠人居順天通州父忠爲金吾右衛指揮使從北征陣殁聚嗣職宣徳中備禦遼東累擢都指揮同知以義薦進都指揮使義與烏梁海戰聚皆從額森逼京師景帝诏聚與焦禮俱入衛聚恸哭即日引兵西部下進牛酒聚揮之曰天子安在吾屬何心飨此比至寇已退乃還聚以勇敢稱官至左都督值英宗推恩得封伯後義二年卒贈侯谥威靖義三傳至棟聚四傳至瑾吏部皆言不當複襲世宗特許之傳爵至明亡(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明史卷一百七十四)

八、(明朝)豐潤伯曹公義墓志,即《榮祿大夫柱國豐潤伯曹公墓誌銘》

(劉定之撰曹公墓誌銘 / 國朝獻徵錄)

國家開基創業之初,能奮其智勇,以際雲龍風虎之會,取功伐官祿,吾聞之矣。至于太平既久武節罕用然而?世冑者尚能因時之任使以赴機會樹績勳增光祖祢垂休胤嗣自非其材武敻異等倫疇克?哉若豐潤伯曹公吾所僅見者也。

公諱義字敬方,先世居揚州儀真,曾祖花一,祖勇燕山左衛副千戶,父勝指揮佥事,皆以公貴,贈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豐潤伯。曾祖母黃氏、祖母王氏、皆贈伯夫人。母謝氏,封伯太夫人。

公弱冠襲父職,扈跸征虜至會州時 太宗方欲肅清沙漠將士,非遴選不得從。宣德初,擢都指揮佥事江西梅花洞賊施州衛刺惹洞蠻憑險竊發公往捕撫鹹底靖谧擢中府都督佥事 。今上登極充遼東副總兵,擊虜于甯遠至白雲山取其辎重玺書賜征虜前將軍印爲正總兵與成國公朱勇會兵兩汊口襲虜,公功尤多,升都督同知。虜犯義州,戡之于羊膓河,升右都督。正統己巳與虜戰遼河,摧其前鋒旋。師至廣平山東川洲,虜複踵至回騎擊破之,升左都督。景泰初,追虜至梨皮峪鷹湖東與衆將胡原分左右翼夾擊幾殲焉。巡視邊戍至仙靈寺,虜穿塞桓深入與副將焦禮等設伏以待。薄暮虜至奮擊大破之,最其前後大小戰無慮數十所俘斬虜衆七百五十余人,雜畜三千余頭,匹奪還所掠中國人畜幾至八千他器械辎重無算于是虜畏公威名不複敢盜東北邊矣屢賜白金彩幣

上複大位之初進公爵豐潤伯,勳號奉天翊衛宣力武臣階特進,榮祿大夫柱國祿一千三百石,推恩三代子孫,世襲賜鐵券未幾以公年益高不欲使居極邊召還人見慰勞甚至 賜羊酒居京師奉朝請久之以疾卒時天順庚辰正月二十二日也,享年七十有一。

九、大明曆朝功臣封爵表,有兩位爲衡山系的功臣,即茹瑺與曹義。

第一部份爲隨太祖開國的。此處略。

第二部份爲隨成祖靖難的。

其中第27.大明忠誠伯茹瑺,湖南衡山人。任兵部尚書,建文四年由明成祖封爵。因不敬趙王、谷王,犯罪入獄,明永樂七年二月十四日,獄中卒,壽五十二。後世不予襲。

第三部份爲後世守衛疆土的。

其中第30.大明豐潤伯,1457年由曹義封爵開始,世襲至崇祯明亡。

第1代豐潤莊武侯曹義4年1457年3月5日-1460年天順元年二月甲辰—天順四年正月,追封豐潤侯。

第2代豐潤伯曹振30年1460年-1489年天順四年七月—弘治二年五月曹義子

第3代豐潤伯曹恺37年1490年3月8日-1526年7月31日弘治三年二月庚子—嘉靖五年六月甲戌曹振子

第4代豐潤伯曹棟3年1526年11月21日-1528年2月7日嘉靖五年十月丁卯—嘉靖七年正月庚寅曹恺子

第5代豐潤伯曹松1528年-嘉靖七年—曹棟庶兄

第6代豐潤伯曹文炳1561年12月18日-嘉靖四十年十一月戊戌—曹松子

第7代豐潤伯曹允成21年1595年8月4日-1615年萬曆廿三年六月庚午—萬曆卌三年曹文炳子

第8代豐潤伯曹匡治1628年3月11日-崇祯元年二月戊戌—曹允成子,襲爵到明亡。

十、大明名將左都督豐潤侯曹德義爲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第二十代。綜合《衡山曹氏族譜》和《明史》,曹德義完整世系如下:

衡山譜

第1代曹啓宗:傳爲漢相曹參第40代,追贈光祿大夫,(衡西譜載,874年唐乾符元年甲午正月十一日酉時生——897年唐昭宗乾甯四年丁巳)。世居河南中州,逢唐末軍閥之亂,897年殁于王事,時年24歲,追贈光祿大夫。配何氏(870年唐鹹通十一年庚寅十二月初四辰時生,897年夫殁,904年(唐天複四年),因避朱溫亂,何氏率三子逃離河南中州,于後晉初年(936或937年)定居于湖南衡山崇嶽鄉開化保春字塘(今江東鄉椿梓村椿梓塘),937年後晉天福二年丁酉十月初六酉時殁,壽68,葬衡山,碑記。北宋仁宗追贈诰命一品夫人),生三子:曹訝、曹諒、曹謙。939年(天福四年)曹諒遷耒陽,曹謙遷益陽。長子曹訝這一脈仍主要居衡山(含衡山、南嶽、衡東)至今,已1100余年繁衍40余代,並散及衡陽、衡南、祁東、郴州、攸縣、湘潭、株洲、長沙等周邊縣市,其後代也有外遷江西、廣東、貴州、四川、台灣、海外者。

第2代曹訝:追贈光祿大夫,(衡西譜載,890年唐大順元年九月十七戌時生——973年宋開寶六年癸酉二月初一辰時殁,壽84歲),居衡山崇嶽鄉開化保春字塘,附母茔,碑記。配劉(大順二年(891)辛亥二月初五辰時生,後周辛亥(951)三月初九戌時殁,追贈夫人),生:璋、環(傳五)。

第3代曹璋:號淨庵,诰封光祿大夫,衡西譜載,(914年天祐十一年甲戌四月初五申時生——978年太平興國三年戊寅正月十九午時殁,壽65,葬衡山白竹石町,碑記)。配鄭(914年天祐十一年甲戌九月初九寅時生——淳化四年癸巳三月十二寅時殁,壽80,葬衡山春字塘),诰封夫人,生:承紀、承結、承輝。

第4代曹承輝:字耀衡,字輩爲承,北宋初,曹承輝曾參與北宋時左神武將軍曹彬收降南唐,滅北漢的戰爭,至北宋仁宗朝任兵部尚書,贈銀青光祿大夫。原尚書府位于今衡山江東鄉江東坪。(衡西譜載,958年後周顯德五年戊午五月十一日午時生——1043年慶曆三年癸未正月初五寅時殁,壽86歲),原配張(後周郭威妻子張貴妃之侄女、宋忠靖公張詠胞妹,诰封夫人),附夫茔。繼配杜(開福六年(973)癸酉六月十一日醜時生——1047年慶曆七年丁亥八月初三亥時殁,壽75,附夫茔。),杜生八子:廷诏(驸馬都尉,傳九)、廷讓、廷誼、廷瓒、廷謙、廷谏、廷諒、廷惗。二妻一品夫人,子給事選驸馬,始祖母何氏得以追贈诰命一品夫人。夫婦三人同第六子廷谏合葬衡山宗字二十一區,碑記。

第5代曹廷谏:曹承輝第六子,衡西譜載, 宋甲辰八月初七生,治平二年一月十八殁,景德元年葬。配孟,生子六,光凝、光翰、光文、光圓、光和、光惠。

第6代曹光和:衡西譜載, 宋明道二年四月二十九生,元豐三年六月十二殁。配孟, 生子二,文谒、文日。

第7代曹文谒:衡西譜載,宋至和元年六月十七生,紹興十五年七月初九殁,壽92,葬衡山紫蓋峰。配溫,生子五,德道、德迎、德達、德平(德遷)、德運。

第8代曹德達:衡西譜載,宋元豐二年六月初八,靖康八年四月十三殁,葬衡山崇嶽鄉。配朱, 生子二,仲南、仲叔

第9代曹仲南:衡西譜載,宋元符元年十月初二生,紹興二十八年五月初五殁。配曾,生子一,仕京。

第10代曹仕京:衡西譜載,宋宣和二年五月十二生,淳熙六年三月初一殁。配周,生子二,子瑞,子球

第11代曹子瑞:衡西譜載,宋紹興十一年四月初四生,嘉定十年正月初二殁。配曾,生子三,仁華、仁斌、仁源。

第12代曹仁斌:衡西譜載,宋隆興元年十月初五生,紹定二年十月初四殁。 配李氏,生子一,世美。

第13代曹世美:衡西譜載,宋淳熙六年己亥正月十五生,景定二年辛酉六月初八殁,壽八十三。配韓氏,宋淳佑十年癸卯二月十五生,寶佑三年乙卯七月初三殁,壽七十三,生大宣、大卿、大運。

第14代曹大宣:衡西譜載宋慶元六年庚申二月十四生,寶佑三年乙卯十月十六殁,葬紫巾峰淨谷沖。配劉,宋開熙元年乙醜十月十三生,德佑元年乙亥九月十八殁,壽七十一,生通道行正一郎、通武行正三郎、通達行正四郎。

第15代曹通道:行正一郎,衡西譜載宋寶慶二年丙戍五月二十九生,大德元年丁酉二月十九殁,壽七十二。配黃氏,宋寶慶元年乙酉六月十七生,至元九年三月初一殁,壽六十三,生世淑行榮十三郎、德淑行榮十七郎。

第16代曹世淑:行榮十三郎,配孫氏,生賢佶。

第17代曹賢佶:行花一郎,元代將領,以孫貴明代追封榮祿大夫、左都督。配王,贈夫人,生元勇。

第18代曹元勇:元將曹賢佶之子,隨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渡江,累功總旗,由百夫帥升千夫帥燕山左衛指揮使。以子貴追封榮祿大夫、左都督。配黃,贈夫人,生子勝。

第19代曹子勝:字千慮,行旻十郎,曹元勇之子,元泰定元年甲子生,隨明成祖朱棣靖內難,征北虜,累功升燕山左衛指揮使,佥事。追封榮祿大夫、左都督。配謝,追封大夫人,生德義,福祿,福雅。

第20代曹德義:曹子勝長子,字敬方,襲授湖廣都司,指揮佥事,剿平蠻寇,升都督府都督,佥事,鎮守遼東,挂征虜前將軍印,充總兵官,進榮祿大夫,左都督。明英宗複辟後,天順初年封奉天翊衛宣立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豐潤伯,子孫世襲。四年後卒,追封豐潤侯,溢莊武。元配:李氏先卒,封伯夫人。繼配李氏封伯夫人,生子三,文粦,寬讓,寬柏,其守生誓,以死殉葬,诏表貞烈。

第21代曹文粦:字玉白,曹德義長子,襲職膺都督督府都左佥事,明憲宗時以子貴追封豐潤伯。配薛氏,武陽侯之女,追封伯夫人。繼配鄧氏,封太夫人,生永振。

第22代曹永振:曹文粦子,字懋勳,明正統三年戊午七月十四日生。年二十九以嫡孫襲伯爵,成化初充總兵,明憲宗時掌南京前軍都督府事操江總戎,鞠躬盡瘁于宏治己酉五十二歲卒任上。元配顧氏,鎮遠侯顧成第三女,早卒贈伯夫人,繼配鄭氏贈伯夫人,生子二,友恺,友恂鄭出往南直隸江南別爲系。

第23代曹友恺:曹永振之子,明景泰年生,弘治三年(1490年)世襲伯爵。嘉靖五年(1526年)去世。往南直隸。

接明史

第24代:曹 棟,曹 愷嫡長男,嘉靖五年(1526年)襲爵。嘉靖七年(1528年)早逝。絕嗣,

曹 松,曹 愷庶長男,曹棟之庶兄,嘉靖七年(1528年)襲爵。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間去世。

(曹 梁,曹 愷庶次男,一子)

(曹 榉,曹 恂嫡長男,無嗣;)

(曹 桐,曹 恂次男,無嗣;)

(曹 橒,曹 恂三男,無嗣;)

第25代:曹文炳,曹 松嫡長男,襲職;嘉靖四十年(1561年)襲爵。萬曆八年(1580年)去世。

(曹文煥,曹 松次男,廪錦衣衛所鎮撫)

(曹文輝,曹 梁之子,無嗣)

第26代:曹允成,曹文炳之子,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襲爵。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去世。

第27代:曹匡治,曹允成之子,崇禎元年(1628年)襲爵到明亡。至崇禎五年(1632年)仍在世。卒年不詳。

第28代至今暫無消息,如遼東、豐潤、儀征地區存在曹義真實後人的請聯系曹義祖居地衡山曹氏宗親。

十一、本文整理編輯作者:曹金華

曹金華:1974年1月生,湖南衡山人,字希遠,號南嶽山人,中國當代全能型書畫家,國家民族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20余次參加國家級書畫展,多次獲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優秀獎,國畫、油畫、書法作品累計800余幅被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博物館、關山月美術館等120余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大唐光祿大夫曹啓宗第三十八代。

版權所有,轉載需注明作者及出處,不得刪減。謝謝。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