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芯片僅2%?全球芯片出貨數據公布,中國芯只能靠華爲嗎?

一個有靈魂的作者 2024-05-13 14:28:10

自華爲等中企在半導體、通訊、互聯網等領域闖入西方的舒適區,他們便憑借技術的先發優勢,采取政策限制措施試圖對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封鎖,積極推動脫鈎斷鏈的策略,形勢最爲嚴峻的挑戰莫過于網絡信息技術産業最基礎的硬件設施,芯片及相關制造設備。

中芯國際2018年向光刻機巨頭ASML訂購的EUV光刻機至今都沒有到貨,華爲等國內企業即便能研發出5nm芯片,仍需借助于台積電、三星的制造能力。但芯片戰打響之後,兩者紛紛倒向西方終止了與華爲的合作,所以想要大陸企業自己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于是,華爲表態不再對西方技術抱有任何幻想,中芯、華虹也開始積極擴産,解決了14nm等中高端芯片的量産問題。然而,不管是制造工藝還是出貨量,我國似乎並沒有占據太大優勢。

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和波斯頓咨詢公司BCG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32年,中國將生産28%的10nm以下芯片,其中10-22nm的芯片,市場份額會增加6%增加到19%,28nm以上芯片增幅最大,將從2022年的33%增加到2032年的37%。但先進制程也就是7nm及更先進的制造工藝,預計只有2%。

之所西方會有這樣的推斷,因爲7nm及先進制造工藝的芯片行業的技術制高點,技術壁壘較高,不管是芯片制造技術還是相關設備,大量專利掌握在西方人手裏,如今面臨技術、設備斷供,需要中企投入大量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而受制于政治等外界因素影響,中企在技術、零部件、設備等獲取方面面臨著諸多限制。

不過挑戰與機遇並存,自美企開始斷供開始,我國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利好扶持本土芯片制造業,如共同參與投資建廠,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校企聯動人才培養等,這爲我國半導體産業的崛起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在10-28nm方面,國內企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已經實現了14nm工藝芯片的量産,並且正在向10nm工藝邁進;中芯還頻傳等效7nm、5nm的N+1、N+2工藝。這些成果不僅標志著我國在成熟制造領域競爭力逐漸增強,也意味著中國芯片也在積極向更先進的半導體市場進行布局。

而外界所謂的先進工藝僅有2%的推測,大概率是基于麒麟9000S這種中高端芯片大陸量産而得出來的結論,但中國芯片只能靠華爲嗎?顯然不是!

華爲海思雖然是一家半導體巨頭,涉足AI、手機、通訊、顯示芯片,但國産芯片單靠華爲一家企業是不夠的,合肥長鑫、長江存儲等,他們在閃存、存儲芯片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況且英特爾、AMD處理器被取消申請許可,必然會推動國産桌面CPU,龍芯、中科院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尤其在這種逆境之下,想要實現中國芯片真正的崛起,國內整個産業鏈,包括消費市場,必須要協同合作、共同努力。

7 阅读:2866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5:44

    國家全力扶持國産替代,大幅壓縮限制外來芯片半導體産品進入

  • 2024-05-13 20:06

    任重道遠。

一個有靈魂的作者

簡介:一個具有靈魂的作者,網羅科技最前沿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