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水手”嗎?因爲這個病,他從不敢與人握手

揚眼 2024-05-16 19:46:41

36歲的趙鵬(化名)是一名銷售,握手可以說是與客戶交流的“開場白”,但他卻總是刻意回避這個行爲,“和客戶見面前整個人就會陷入焦慮,實在躲不開握手環節,我就會趕緊拿張紙巾先擦下手掌,生怕握完手後對方投來異樣的眼光。”

5月16日,記者從鎮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濱醫院)了解到,趙鵬對握手的抵觸,源自于兒時就出現的一個隱疾——手汗症。無論春夏秋冬,他的雙手始終在出汗,如果不及時擦拭,汗珠甚至會順著手指流淌。

這雙“濕漉漉”的手跟隨著趙鵬30多年,直到他來到鎮江市江大附院(江濱醫院)疼痛科,在王華副主任醫師的幫助下,成功擺脫隱疾。

手汗多是一種病,不致命卻帶來極大困擾

“我是沒法用指紋給手機解鎖的,觸屏打字也很費力,跟客戶簽單的時候,要拿幾張紙巾墊在手下面,不然單子很快就被汗水打濕了。”從記事起,因手汗多造成的困擾,趙鵬已經細數不清。

因爲身邊沒有人有相同的經曆,趙鵬一直覺得自己得的是一種“怪病”,直到在網上搜索查閱資料後,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得的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又稱爲手足多汗症,表現爲雙手發作性出汗,形成明顯汗珠或汗滴,常見于少年及青年。手汗症已知的病因是支配雙手汗腺分泌功能的胸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所致。

根據多汗的程度,手汗症分爲3級:輕度,手掌潮濕;中度,手掌出汗時濕透一張手帕;重度,手掌出汗時呈汗滴狀,有時候還可以順著手指流下來。

手汗症並不致命,但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患者大多無法正常使用手機,不能演奏樂器,無法長時間書寫或繪畫等等。”王華介紹,曾經還接診過一例與趙鵬相似的病例,患者是一名30歲女性,幼兒園時期便出現手汗、腳汗多的症狀,常年無法穿絲襪、皮鞋出行,夏天穿涼鞋時,能明顯看到一雙“濕漉漉”的腳。

凡此種種,都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苦不堪言的“水手”

“水手”們不必苦熬,超微創治療紮兩針即可

作爲手汗症患者,真的只能一生與“水手”相伴嗎?不是的!手汗症的治療已經非常成熟,患者完全不必苦熬。

症狀較輕的患者可局部使用止汗劑、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或口服抗膽堿藥物,但這些療法均存在有效期短的問題,需要反複多次治療。症狀較重的患者可以選擇胸腔鏡下胸交感鏈切除術,但因爲是外科手術,存在一定的創傷,費用也較高。

近年來,隨著射頻技術的快速發展,患者不用“挨一刀”也可以達到極佳的治療效果。2021年起,江大附院疼痛科常規開展CT引導下胸交感神經射頻熱凝術。該技術通過CT影像引導下,以射頻針穿刺至胸交感神經鏈附近進行射頻熱凝,調節患者自主交感神經,實現抑制手汗的目的。趙鵬等多名手汗症患者通過該技術,成功擺脫了“水手”的困擾。

手心出汗≠手汗症,手汗症出汗多與情緒有關

早晨騎著共享單車一路狂奔,總算趕上上班打卡了,咦?手心怎麽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珠,難道是得了手汗症?

不要自己嚇自己,出手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王華介紹,手汗症和普通出汗的最大區別是,普通出汗與溫度、運動等因素相關,是爲了散熱才出汗;而手汗症與心理及情緒相關,患者在焦慮、緊張的時候,出汗量會明顯增加。

原發性多汗症的診斷標准:不明原因的局部可見性出汗持續6個月以上,且至少同時具備下列2項:出汗區域對稱、對患者生活造成顯著影響、出汗頻率超過每周一次、多汗初發于25歲以前、有家族史、無盜汗現象。

通訊員 孫卉 錢小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淩雲

校對 盛媛媛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