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兩個結局猜想,第一種結局值得高度警惕

府右街二子 2024-03-05 10:04:49

俄烏之間兩年多的打打殺殺,目前爲止,至少在俄羅斯方面,還被定義爲“沖突”,用“戰爭”形容“沖突”,我們權且認爲是習慣用語吧。

俄烏沖突早晚有一天要結束,那麽,戰後的國際局面會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

第一種結局——假設俄羅斯兵敗烏克蘭。如果出現這種局面,毋庸置疑,俄羅斯會迎來又一輪“解體”,至于會解體出多少個新國家,沒法預估,當年前蘇聯解體,就産生了15個獨立國家,包括烏克蘭,包括白俄羅斯。

此後相當長一段時期,歐洲無戰事,閑來無事的北約,這個軍事集團就要尋找新的“假想敵”,放眼全球,除了俄羅斯,還有哪個國家值得這個軍事集團勞心費力去“針對”?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個“新目標”就在亞洲,就是某國“印太戰略”所針對的對象。

北約是某國執行全球戰略的“幫手”,基本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某國從俄烏騰出手來,就可以一門心思去實現它的印太戰略計劃,圍堵不夠理想,會不會挑起,或者主動發動戰爭?這也是不用費腦子的問題,肯定會。

200多年的建國史,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打仗,靠戰爭發家致富,靠戰爭打壓他想象中的“假想敵”,這是某國的國家特點,是他們建立並提倡的“叢林法則”秩序。

這樣一來,俄羅斯當前遇到的情況——獨自面對群狼的局面,將再一次呈現,東方某國如何破局,這是真正關乎世界命運的燃眉大事。

三選一,要麽在沉默中爆發,要麽在沉默中死亡,要麽向列強低頭。

第二種情況——俄羅斯贏。這種局面出現,對北約來說,非常要命,因爲這也意味著北約失去了拖垮俄羅斯的機會,這個軍事集團還能不能存在下去,都值得懷疑。

那時候的局面非常有意思,俄羅斯再次強大,曾經富得流油的歐洲又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養精蓄銳需要時間,填飽肚子需要便宜的油氣糧,偏偏俄羅斯不缺這些,到時候,歐洲個個都得向俄羅斯“示好”。隔山隔海的某國資源太貴,要精打細算節衣縮食過日子的歐洲,買不起。

這種局面下,精力疲竭的歐洲,哪有精力和心思再自掏腰包去配合某國的“印太戰略”?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這個出自于中國的成語,就是彼時歐洲最形象的描述。

那麽有意思了,某國印太戰略的核心,就是圍堵並打斷東方某國的崛起,有此野心的某國不會因爲俄羅斯在俄烏戰場的勝利,而放棄這個“夙願”,但少了北約這條“腿”,依靠某國在亞洲的幾個“小弟”,它還有多大把握實現這個“理想”?

難上加難。俄羅斯在俄烏戰場領教了以某國爲首的北約聯合圍攻,知道誰是友誰是敵,在國際大棋局中,即便有“三分天下占其一”的臆想,也斷然不會背刺“友鄰”,因爲“三國”的結構很微妙,誰和誰聯手,被孤立的一方就緊張。

仍然是“二對一”的格局,某國的勝算全部缺失。

那時候,東方某國的“一帶一路”已經是朋友遍天下的格局,軍事實力應該已經比肩甚至超出某國,科技技術也層層突圍,某國就是還有心打斷東方大國的強勢崛起,估計也心有余力不足了。

最後問一問那些“潤”出去的人,你當真不知道“禍起蕭牆”啥意思嗎?

0 阅读:180

府右街二子

簡介:喜歡旅遊、看書、喝酒、碼字、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