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老不死”的姚啓聖,成功收複台灣,康熙卻想殺了他,爲何卻改變了主意?

孫阿姨有話說 2024-03-10 09:16:32

姚啓聖——字熙止,號憂庵,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隸漢軍鑲紅旗。清朝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名臣、名將,是收複台灣的決定性人物。

姚啓聖,真乃奇人也。

別人是官越做越大,可他官越做越小,更是一度被順治皇帝下旨“永不錄用”。

可偏偏才不沒人間,周培公向康熙舉薦,終得重用,成功收複台灣。

要說姚啓聖是奇人,不光是他的官職越做越小,而且,他本人還自得其樂,就連皇上都沒放在眼裏,連康熙都被氣得不輕。

姚啓聖大膽妄爲、私自解海禁,一貶再貶

姚啓聖在順治在位時期,當上了福建二品巡撫,他一身本領,本應有大好仕途,卻偏偏有一張“壞嘴”,脾氣又臭不說,膽子也不是一般的大。

爲了補上地方財務的虧空,不上奏朝廷,直接私自就給解了海禁,這下可是觸犯了龍威。順治皇帝直接給他撸了官職,降爲三品官員。

可偏偏姚啓聖不是個“安分”的主兒,依然我行我素、大膽妄爲,結果就是從三品變成了四品,再到後來的七品芝麻小官。

最後,順治帝被逼急了,直接將其貶到了遼東極寒之地,成了個“弼馬溫”,並且還下了道聖旨“永不用此人”。

天降貴人,重被重用

本以爲姚啓聖會在這個小地方度過一生,沒想到周培公向康熙舉薦了姚啓聖。

康熙十九年,康熙帝在成功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又盯上了台灣島,發誓一定要將台灣收複。沒想到魏東亭接連傳來百裏加急,鄭成功的兒子鄭經鬧事了。

這可讓康熙有點頭疼,沒辦法親自來到了盛京,想要重新啓用周培公。

然而,周培公自知時日無多,康熙讓他舉薦一個人,像他一樣的人,于是周培公就向康熙舉薦了姚啓聖。

這個時候的姚啓聖可不年輕了,都六十四歲的老頭了,可性子那是一點兒沒變。

康熙本來就對他沒什麽好印象,再加上有皇阿瑪順治帝的聖旨在,那更是一般個不願意。

可是,沒辦法,不用姚啓聖的話,就找不到其他人了。

思來想去,這個老滑頭、老狐狸,康熙還是得用。

不得不說,康熙是個明君,他知道與收複台灣相比,姚啓聖這點蔑視皇權的殺頭大罪可以稍微往後放一放,不管怎麽著,先收回台灣,再來細算賬也行。

而姚啓聖,也絕對不是那種不識大局的人,他知道收複台灣意味著什麽。

就這樣,康熙直接燒了皇阿瑪順治帝的聖旨,任命姚啓聖爲福建總督,與施琅一起共商收複台灣的千秋大計。

姚啓聖展現才能,成功收複台灣

姚啓聖不虧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康熙十七年,姚啓聖擊退了鄭成功的部將劉國軒,火速進剿鄭軍,將敗局扭轉成勝局,爲後期收複台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姚啓聖提出了“剿撫並用”的戰略,同時招撫鄭軍,從內部瓦解鄭經管理的鄭軍,將近5萬官兵投誠。

與此同時,姚啓聖奏請朝廷請求重視水師事務,同時讓著名水師大將施琅訓練水兵,不斷強大水師力量。

僅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姚啓聖等人就成功收複了台灣,康熙激動不已。

康熙動殺機,姚啓聖巧妙化解

姚啓聖成功收複台灣,接下來就得進宮面聖了,他著實高興不起來。

帝王心,海底針,他還是能猜出康熙對自己的看法的。

果然,這日,康熙帝一見到姚啓聖就開始發難,“你幫朕收複了台灣,朕本應獎賞你,但這功業實在太大,朕不知道能獎賞你什麽了?”

聰明如姚啓聖,他能聽不出康熙帝這話中的意思?

于是道,老臣年紀大了,讓我回家吧。

康熙帝擡眼看著姚啓聖,你本事這麽大,能清閑嗎?

姚啓聖不慌不忙答道,我生于康熙之年,是我的大幸,康熙帝是明君。

這話說得巧妙啊,說康熙帝是位明君,那就是說明君不會殺有功之臣,這可給了康熙不能殺自己的理由。

最終,康熙帝收回了殺姚啓聖的念頭,而姚啓聖也因背部舊疾發作,1683年病故。

0 阅读:11

孫阿姨有話說

簡介:分享生活感悟,看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