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黨3萬多殘軍逃往越南,被囚禁3年半,最終結局如何?

一更曆史 2024-04-17 22:44:42

1949年,在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在大陸殘存的軍隊企圖通過西南鄰國撤往台灣,個中情況較爲複雜。

其中,通過越南撤往台灣的國民黨殘軍人數最多,至1950年1月底,敗逃越南的國民黨軍有3萬多人。

那這3萬多國民黨殘軍,最後的結局如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中國華東一部、華南大部、西南全境尚未完全解放,國民黨軍尚殘存100多萬。

其中,桂系白崇禧集團、中央軍胡宗南集團、宋希濂集團、華南余漢謀集團建制基本完整,具有一定戰鬥力。

隨後幾個月,戰局發展很快。至1949年12月中旬,廣西戰役結束,國民黨華中白崇禧集團五個兵團15萬人,加上華南余漢謀集團十個軍4萬多人,合計20多萬人被解放軍殲滅。

余下的國民黨殘軍企圖逃出國境,然後繞道撤往台灣。

到1950年1月底,逃到越南的國民黨殘軍共三萬多人,人數最多的是來自國民黨華中第一兵團黃傑部。

黃傑兵團下轄十四、七十一、九十七軍,隸屬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指揮。

廣西戰役末期,黃傑兵團走投無路,于1949年12月上旬,遵照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陳誠的建議,向中越邊境轉移。

陳誠當時給黃傑下達的指示是“繞道入越,轉回台灣”。

黃傑一邊指揮部隊集結于廣西鎮南關東南的愛店一帶,一邊與法國駐越南高級官員接洽。

1949年12月12日,黃傑兵團代表與法軍駐諒山邊防軍負責人康士登上校簽署協議。

對方同意國民黨軍入境,分爲500人一組,在指定地點交出武器,徒手由法國人護送到海防碼頭乘船抵達台灣。

1949年12月13日,黃傑兵團官兵還有隨行的相關地方團隊、警察、流亡學生和平民集體進入越南,于1949年12月18日抵達蒙陽煤礦,隨即遭到軟禁。

蒙陽三面環山,即使是大晴天也只有中午才能見到一點陽光,環境十分惡劣,蛇鼠肆虐,既無正規房屋也無水電。

法國軍隊時常前來搜刮奪走國民黨官兵身上的手表、銀圓和一切值錢物品,導致國民黨軍水土不服,整日都有人死亡。

除黃傑兵團逃到越南之外,還有桂系徐啓明第十兵團和第四十六軍,以及白崇禧所轄其他兵團、駐雲南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軍、國民黨華中第十七兵團、貴州省保安團,改編的國民黨軍第十九兵團。

上述國民黨殘軍在越南總共滯留三年半,國民黨殘軍從邊境線逃往越南之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就指責法國:既然對中國內戰保持中立,就不應該允許國民黨軍隊入境法國政府!

得知新中國的態度,法國政府十分惶恐,趕緊從巴黎致電越南法國當局:應該按照國際公法的慣例,對入境的國民黨軍解除武裝,予以軟禁。

所以黃傑兵團就先轉運到靠近海邊的地區,再轉移到脫離中越邊境地區。堂堂中將兵團司令黃傑,先後被軟禁于河內和海防市附近的一處小院子。

後來黃傑一再與法國方面交涉,對方才提供部分工具,官兵們自己動手砍草、伐木,終于修建了新營房,居住條件略有改善。

1950年上半年,法國軍隊感受到解放軍和越共武裝的集體威脅,所以將進入越南的國民黨軍和平民遷移至西南邊緣的富國島。

當時島上有居民8000人,其中華僑上千人。富國島是典型的熱帶叢林,地形氣候炎熱,島上多毒蛇猛獸,國民黨軍在開墾叢林時就曾經遭遇過猛虎。

由于他們已經被繳械,只好赤手空拳與猛獸搏鬥。

建好營房後,國民黨官兵又開始建造醫院、碼頭等公共設施。與此同時,越南金蘭灣也是一處軟禁受壓國民黨殘軍的集中營。

1950年10月,蔣介石派“戰略顧問”林蔚上將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到越南慰問。林蔚等人還帶來了服裝、書刊、藥品、文體用品,尤其一大批草綠色軍便裝、兩套白色運動衣。

之後,“台灣當局”每月撥付60萬越幣,滯留越南的國民黨官兵每人每月可領到30元越幣,用于購買日常用品。

1950年底,蔣介石任命黃傑擔任“留越國軍管訓總處司令官”。在良好的管理下,富國島、金蘭灣秩序井然,甚至還修建了機場,開辦學校組建報社和粵劇團。

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黨政領導人不斷向法國政府交涉,希望他們能夠交出這三萬多名滯留越南的國民黨殘軍。

另一邊的蔣介石聯合美國盟友,同樣向法國政府施壓,讓他們趕緊派船或飛機把滯留越南的國民黨軍運送到台灣。

考慮到中國方面的態度,法國政府屢次拒絕遣送國民黨殘軍去台灣。爲此,有一萬多名國民黨官兵于1951年12月25日舉行大規模絕食抗議活動。

1952年初,堅持軟禁國民黨殘軍的法國塔西尼將軍病故,繼任的高級專員和法軍遠東總司令薩蘭將軍處事態度較爲靈活。

他們二人希望尋找一個合適的方式與合適的國際機構出面辦理,避免法國政府決策前後矛盾。

“台灣當局”不同意將此事交給國際機構辦理,主張由“台灣當局”和法國直接協商。

1952年6月,“台灣當局”成立“留越國軍處理小組”,由“國防部”次長徐培根上將主持。

法國方面當時的基本態度是:願意放棄原定提交國際機構處理意見;首批遣送病患官兵,甄別合格人員,允許其自由選擇前往之地;首批遣送國民黨軍後,如不引起中國共産黨的激烈反應,則繼續辦理全體轉移;此事絕對保密,以防節外生枝。

由于當時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黨中央的重心已經放在朝鮮,給了“台灣當局”可乘之機。

1953年2月,法國方面遣送第一批5000人前往台灣,除病患之外,還允許搭載3000多名身體狀況良好的官兵。

此時“台灣當局”卻另有想法,希望這三萬多名國民黨殘軍留在越南與法國軍隊合作,共同抗擊胡志明領導的越盟。

如果能導致反共國家和共産黨國家之間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更好,否則至少保留這臨近中國的一塊戰略基地,以圖日後國民黨“反攻大陸”。

可見,國民黨反動當局亡我之心不死。但這都是蔣介石的一廂情願,困守于越南的國民黨殘軍還是希望盡早離開這個鬼地方。

從1953年2月開始至1953年6月,除千余人自願留在越南之外,三萬多名國民黨官兵眷屬、平民分批抵達台灣。

據不完全統計,三年半的囚徒生活,讓800多名國民黨殘軍客死異國他鄉,也有1000多名嬰兒在越南誕生。

他們的命運不能完全由自己決定,受到法國、台灣、美國、中國大陸方面態度等多方面的影響。

這一特殊且複雜的曆史事件,折射出新中國成立後,法國對中國、美國以及對國共兩黨政策,還有新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以及台灣經濟狀況、政治情況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1]洪小夏.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殘軍從西南邊境撤逃國外研究——以滯越國民黨軍爲中心的考察[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1,27(06):93-99.

[3]李誠.國民黨殘軍困留越南始末[J].共産黨員,2012(14):48.

0 阅读: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