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借用甯王八萬精銳,承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甯王最終結局如何

雲頂尖尖 2024-02-04 09:56:35

關于朱棣在篡奪皇位過程中所劫持的甯王名下的八萬精銳部隊,以及曾許諾成事後與他平分天下的盟約,最終導致甯王何去何從,曆史記錄給我們提供了重要信息。

自永文皇帝登基以來,由于其倉促而行的削藩政策,爲四叔朱棣發起叛亂提供了充足理由,朱棣以“清除國君身旁的奸佞”爲口號,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僅用四年時間便迅速攻占南京,致使整個南京化爲火海,永文皇帝亦下落不明。

在這場政治謀略之中,朱棣身邊擁有強有力的幫助者——甯王朱權。朱權乃朱元璋的第十七皇子,成年後被封至大甯,其麾下掌控著八萬鐵甲騎兵及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蒙古朵顔三衛。此時的他,已是大明北方邊境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人物。

朱棣在北平起義之時,深感背後的甯王朱權可能背刺自己,同時垂涎三尺于朱權手下的八萬大軍和朵顔三衛。因此,在起義初期,他親自趕往大甯會見自己的弟弟,哭訴著自已被迫叛亂的困境,並請求朱權替他上呈請罪奏章。

原本期望在這場爭鬥中以中立姿態立足的朱權,卻未能抵擋住四哥的巧言令色。朱棣在與朱權密談之際,另遣使者賄賂其嫡系將領。待到告辭之際,朱權作爲弟弟理應送別,卻遭燕兵重重圍困,其麾下士兵發生嘩變,終不得不跟隨燕王一同反叛。

當時,朱棣一定向朱權懇切保證:“信兄長之言,待討伐成功,定平分天下!”在此次靖難之役中,朱權所屬的朵顔三衛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作爲誘餌,朱權內心深知這只是四哥畫下的空頭支票。若能全身而退還罷了,若非如此最好的選擇便是保全自身。

南京城破之後,盡管恨透了朱棣的毒辣手段,朱權卻因無奈無法參加誅殺建文君臣的殘暴行爲,只好借安葬妻子的名義離開南京。經曆此事,手握重權的朱棣對朱權不再寬容,所謂的“平分天下”更是遙不可及,回歸大甯更是無望,甚至連靠近河北邊境都不能夠。朱權只能無奈地前往江西南昌,成爲朱棣統治下的一名太平王爺。

在抵達南昌後不久,抑郁不得志的甯王朱權逝世。或許,是因爲他掃視現實看到四叔朱棣的真面目,悔恨當初的盲從;又或者,是對建文帝的深深愧疚,讓他無法釋懷。

在明朝正德年間,新任甯王朱宸濠心中不滿,似乎想爲祖宗討回公道。然而,此時的大明藩王已失去昔日的軍事權力與影響力,他的反叛計劃剛剛展開便遭到王陽明輕松化解。

總而言之,朱棣在誘使朱權參與政變時曾許諾共同瓜分江山,然而朱權終究還是年少無知。面對狡詐陰險的朱棣,雖明知他給出的諾言只是空洞的一紙空談,但在形式逼迫之下,他也只能堅定地追隨其意志,走進這場政治風暴之中。

0 阅读:268
评论列表
  • 2024-02-05 01:46

    跟著朱棣還能善終,跟著朱允文得削他,不得善終

  • 2024-02-09 15:04

    或許,是因爲他掃視現實看到四叔朱棣的真面目,悔恨當初的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