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退休金再高,也別給兒女“4種錢”,以免養出白眼狼和啃老族

星星媽育兒說 2024-03-19 20:24:12
導語

很多父母省吃儉用大半輩子,舍不得吃穿,總以爲退休後,靠著退休金能到處旅行,過上惬意的日子。

夢想很美好,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在退休之後,不少老人反而被兒女拖累,不但要幫忙帶孩子,還要繼續供養不成器的兒女,晚景淒涼。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有些父母前半生一味地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讓孩子花錢沒有節制,一旦後半生兒女能力滿足不了欲望,只會跟父母索取錢財,父母已經垂垂老矣,還要爲兒女養家糊口,會導致父母的晚年更加悲慘,因此父母的退休金再多,這四種錢也不要輕易給兒女,避免養出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父母退休金再高,也不要給兒女“四種錢”,以免養出白眼狼和啃老族

一. 不要過度滿足兒女的超額消費

孫阿姨最近工作時,總是唉聲歎氣,都說女兒要“富養”,從小女兒就是精心被養育長大的,父母在孩子的眼裏,就是一個免費的保姆。

女兒不但整天對父母呼來喝去,而且花錢還大手大腳,上初中的時候,她就鬧著要蘋果最新款的手機和電腦,不答應就要鬧退學,老兩口不得不妥協,他們辛苦一個月攢下的血汗錢,就這樣被女兒揮霍完了,他們只能借錢度日。

等女兒上完大學,畢業找了工作之後,她更是變本加厲地跟父母要錢,哭訴同事和好友們穿得光鮮亮麗,挎的是名牌包包,也吵著要父母給她買。

女兒不但每個月工資不夠花,還要伸手跟父母要錢,各種打扮自己,維持體面的生活。

然而,孫阿姨跟老公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爲了滿足女兒過度的消費欲望,這麽多年,兩人多年的積蓄,不但沒有存下一分錢,還欠了不少外債,而且人到晚年,兩人退休後,每天還要打三份零工,日子過得實在是悲慘,而女兒始終是那個嬌養的公主,不知父母掙錢的辛苦,也從未有過感恩之心,反而經常埋怨父母沒本事。

孫阿姨跟老公之所以晚年過得悲苦,是因爲他們無條件的物質供養,餵大了女兒的胃口。

父母明明沒有經濟能力,卻還要放縱女兒的過度消費,“富養女兒”不是物質上的無底線滿足,應該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和避免過度浪費。

戲曲《狀元與乞丐》提到,奉勸世間父母親,管教兒女要嚴緊,寵子無度遺後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勸告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否則寵溺孩子的後果很嚴重。

“窮養兒” 是因爲以前男人需要進行體力勞動,還要養家糊口,所以要能吃苦,性格要堅韌,因此兒子要窮養。

“富養女”是爲了培養女兒的氣質和教養,如今卻不同了,不管男孩女孩,物質上都需要適度滿足,但是精神上要富養,要讓孩子知道消費要節制,而不是盲目攀比。

過度付出和犧牲的父母,養育不出感恩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度滿足兒女的超額消費,不要爲兒女的人生兜底。

二. 不要把錢全花在兒女身上,給自己留點養老錢

《安家》裏的嚴叔老兩口,家裏有一個兒子,兒子娶媳婦,老兩口自然十分開心。

他們背井離鄉多年,在上海的幾平方米的小門店裏,賣了一個又一個包子,酷暑炎熱,店裏只有破舊的風扇,老兩口咬著牙,硬撐著靠賣的包子一點點攢下了不少錢。

知道兒子要房子,老兩口擔心兒子還房貸,壓力太大,不但全款給兒子買了房子,還聽了兒子和媳婦的唆使,加上了媳婦的名字。

按理說,應該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當嚴叔老兩口退了房子,他們帶著行李,准備去兒子新家入住的時候,卻發現親家母已經早他們一步,先住進去了,還以爲他們是來做客的。

兒子不但沒有跟父母解釋,反而還勸說父母先回去,生怕妻子跟嶽母不開心。

老嚴老兩口辛苦賣包子攢下的錢,包括養老錢,全給了兒子買房子,媳婦懷孕,兒子說要房子要加名,老兩口毫不猶豫,也答應了,他們還想著來新房照顧懷孕的媳婦,等媳婦生了孩子,他們還要幫忙帶孫子。

沒想到,辛苦了大半輩子,竟然是這樣的結果,房子是兒子跟媳婦的,跟他們沒有關系,他們甚至連居住的權利都沒有,真的是太心酸了。

老人勞碌半生,盡爲兒子付出,不曾想養出了個“白眼狼”。都說“養兒防老”,但是老嚴的兒子,不但沒有孝順父母,還要壓榨父母的血汗錢,晚年時也不願意孝順父母,甯願損害父母的利益,也要滿足妻子跟嶽母的無理要求,把自己父母趕出去,絲毫不關心父母可能會流落街頭的後果,真是讓人心寒。

三. 不要讓兒女變成“啃老族”

電視劇《都挺好》蘇母有三個兒女,大兒子和女兒都事業有成,唯獨二兒子明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結婚買房子和裝修,還有辦喜酒等等這些花費,都是蘇母一力操辦,出錢出力給明成辦好的。爲了給明成結婚買房,蘇母又賣了家裏的一間房。

明成畢業後的工作是蘇母托人找的,即使娶妻成家了,但是一直以來他好吃懶做,雖然有工作,不過月月工資都花光,蘇母還得每個月補貼他的生活費。

自從明成成年後,找工作,結婚買房這些人生重大的事情,他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父母的資助來解決的。

父母要讓孩子獨立起來,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自己毫無主見,遇事只會找父母,雖然孩子已經成年了,但是心理上還是一個“巨嬰”。

四.不要給兒女過多享樂的錢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提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由節儉到奢侈,人很容易接受,但是從奢侈到節儉就很困難,畢竟人享受慣了錦衣玉食,就過不習慣清苦的生活了。

不少父母心疼孩子,不忍心看著兒女吃苦,一味地補貼孩子的生活,導致孩子只顧著享樂,不但每個月當“月光族”,而且一事無成,只知道吃喝玩樂。

父母可以適度幫助孩子成家立業,但是不要給孩子過多享樂的錢,否則會讓孩子不思進取,只知道索取。

父母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的儲存意識,當孩子長大成人後,會懂得節約和存錢,而不是只會把錢花在享樂上面。

1 阅读:507

星星媽育兒說

簡介:左手帶娃,右手碼字的英專二胎媽,有書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