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雄安,三座“城”

雄安發布 2024-04-23 14:11:50

4月,春意盎然,楊柳吐芽。

河北雄安新區啓動區內,吊塔林立、機器轟鳴,一處處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上萬名建設者正在緊張有序施工。

從城市主幹道望去,多個總部項目一字排開,中國中化總部大樓“金蘆葦”節節生長,中國星網總部項目即將竣工,雄安體育中心項目主體結構封頂,周邊配套雄安大學園圖書館正在收尾,雄安宣武醫院已經正式開診……

一尺一寸,一筆一畫,沉潛下去的雄安新區穩紮穩打、日新月異。

來到雄安,不少人都會向你提起一件事:雄安,其實建設了三座“城”。

這絕非虛言。雄安新區首次實現“地上雄安”“地下雄安“雲上雄安”三座“城”的“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生長”,成爲新時代書寫在中華大地上的神奇之城。

地上一座“城”:雛形初顯

眼前直徑近百米的基坑內,共計56根鋼結構柱高高豎起,兩台塔吊矗立,“金蘆葦”造型的建築初露真容。

這是位于啓動區的中國中化總部大樓項目,它的選址位于啓動區總部區001號,這座建築設計結構高度150米,總建築面積11.49萬平方米,地上31層,地下3層,建成後將是啓動區的城市地標之一。

2024年2月,雄安新區中國中化總部大樓 劉光昱 攝

“項目取意‘金蘆葦’,外形簡潔、開放、優雅,其拔地生長的體態,層層簇擁的造型,是從白洋澱的澱泊風光中獲得的靈感,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寓意生長與繁榮。”中國中化總部大樓項目負責人說。

即使在2024年春節期間,場地上仍有近300名管理人員與工人堅持在一線,保障春節不停工……在無數細節打磨和汗水澆灌下,“金蘆葦”日益茁壯生長。

“我是青島人,2021年11月來到項目之後,就和家人聚少離多,過年也沒時間回去,家人都知道我在建設雄安,他們表示理解和支持。”項目負責人表示。

一個個建設者的付出,支撐起“地上雄安”的高度。放眼望去,就在中國中化總部大樓項目不遠處,雄安新區大學園圖書館也已經悄然落成。

“作爲一個圖書館,它是以古代的簡牍爲設計意向,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中鐵建工雄安大學園圖書館項目生産經理劉司博說,建築的底層設計猶如翻開的書頁,承托起簡潔大氣的主體體量,而建築的門窗均采用可調節外遮陽梭型百葉系統,“看上去仿佛一頁頁書簽,可以自動調節,營造舒適綠色的室內光環境。”

該圖書館首次兼具城市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功能,設計藏書量超150萬冊,擁有閱覽座位3500個,不僅向疏解過來的高校師生開放,也會服務于周邊社區群衆。目前,項目已經處于收尾、機電調試階段。

再往北側不遠,一組外方內圓形鋼結構的高大建築也映入眼簾,那是備受關注的雄安體育中心。

建設中的雄安體育中心體育場  高興貴 攝

雄安集團公共服務管理有限公司體育中心郝文佳說,雄安體育中心項目包括遊泳館、體育場、體育館三個主體建築,建成後能夠滿足承辦國際單項賽事與國內綜合賽事的要求,是未來雄安新區重要的體育活動配套建築群。

“正如眼前規劃圖上展示,我們的體育場屋蓋采用的是多種結構形式,共同組合構成獨具風貌的第五立面,體現的是中華傳統‘天圓地方’的古典元素……”北京城建集團雄安體育中心項目博士創新工作室成員徐紹峰介紹,這個體育場的每個建築體,均引入了空中觀景環廊,可以俯瞰南側繁華的城市景象,以及北側的綠地景觀公園。

調研發現,雄安新區的重點片區功能日趨清晰,不僅有以啓動區爲主的集中承接區域,也有以昝崗片區爲主導的産業發展和支撐疏解區域,以及安置居住服務爲主的容東、容西、雄東片區,各自分工明確,又彼此交融。

不難看出,雄安新區的城市經絡、脈搏、肌理正在逐一長出、逐步完善,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城市生命力。

“幾年前,我剛來時,這裏還是天蒼蒼、野茫茫的一片空地,出門兩腳土,經常找不到項目部。現在大片現代化建築,路網越來越完善,城市雛形逐步呈現在眼前。”參與“華序府”商品房項目的中建三局的項目經理李中義感歎道。

地下一座“城”:別有洞天

行走在雄安新區容西片區,處處都是新氣象。

一座座嶄新的高樓林立,回遷的居民已經歡喜入住,小學、幼兒園、便民服務中心、超市等配套設施齊全……爲何街頭不見井蓋、擡頭不見電線?

是什麽讓“大城市病”不見蹤影?其中的奧秘,就在地下。

“先地下、後地上,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理念。”地下綜合管廊被形象地稱爲“城市大動脈”“地下生命線”,它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

地下綜合管廊,讓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水等各種市政管線“住”進“集體宿舍”,並設有檢修口、吊裝口,通過統一設計、統一管理、統一監測,實現一體化智慧運維管理。

在容西片區的地下綜合管廊中,各種市政管線分門別類住進自己的“房間”,有序排列,各司其職。管廊內的通道上,遍布著各種監測感知設備,如可燃氣體探測器、光纖電話、高清攝像頭、溫濕度傳感器……這些感知設備覆蓋燃氣艙、綜合水艙、訊電艙、高壓電艙,如同一個個“哨兵”,24小時實時、全方位監測地下綜合管廊的“脈搏”,同時結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搭建管廊智慧運維平台,爲管廊裝上了“千裏眼”“智慧腦”,既能看、也會算,保障管廊智慧安全運營。

同時,人工巡檢也爲這條“城市大動脈”的安全系上了“雙保險”。綜合管廊運維人員每天對綜合管廊中的氣體成分和濃度進行檢測,他們笑稱自己爲“地下工作者”。

工作人員在雄安容東地下管廊監控室工作(2023年3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地下綜合管廊不僅可以解決傳統城市的“蜘蛛網”“馬路拉鏈”等問題,改善了市容市貌,也方便後期的維護和修理,節省了成本,不用動辄進行路面翻修,令市民、行人不堪其擾。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爲雄安這座千年之城,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爲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提供了無限可能。

雲上一座“城”:孿生共建

除了“看得見”的地上建築與地下管廊,作爲雄安數字孿生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看不見”的數字管廊規模也在同步增長。截至目前,新區累計完成綜合管廊數字孿生模型超過130公裏。

在我國城市建設史上,雄安新區首次全域實現了數字城市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簡單來說,現實城市中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條道路、每一根管道,甚至每一道鋼梁,都會在網絡平台形成與之孿生的數字化模型。

有了模型,有了數據,怎樣把成百上千萬的神經節點串聯起來,系統分析處理並運用到城市建設發展管理過程中?

答案就是雄安的“城市大腦”——雄安城市計算中心,這是新區數字孿生城市運行服務系統的重要載體。

雄安城市計算中心 劉光昱 攝

這個神秘的“城市大腦”隱身在悅容公園旁的一處方形建築中,位于悅容公園和雄安商務服務中心的結合點,也是自然與城市交融滲透的過渡區域。遠遠望去,建築本體與湖景水面中的倒影光影融合,共同構成了美麗、明亮、有靈氣的“雄安之眼”。

年輕靓麗的女解說員娓娓道來,“該建築東立面似千年古橋趙州橋,此橋即是雄安‘數字之橋’,北接千年古都北京,南接未來之城雄安,寓意雄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使命。”

跟隨走進“城市大腦”內部,科技感立刻撲面而來,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劃分爲綜合數據平台、物聯網平台、視頻一張網平台以及CIM基礎平台四個板塊……在這裏彙聚著的,是近百億條的雄安新區城市運行數據。

“城市大腦”就是整個“雲上雄安”的“據點”,從源頭上爲雄安新區管理智能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爲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創新驅動、智慧賦能,未來的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將會更加便捷。

“過去一個燈杆上裝五六個攝像頭,現在依托數字道路建設,多功能信息杆實現一杆多能,既有攝像頭,也有傳感器,將各類數據‘一網打盡’,提高了城市運行效率。”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姚凱旋說。

他介紹說,目前新區數字道路建設總擴展到500公裏。未來,智能網聯巴士與雄安數字道路系統協同運行後,在“城市大腦”的指揮下,將形成人、車、路、物互聯互通、實時感知、瞬時響應、智能決策的新型智能交通體系。

遠不止如此。“5G+北鬥”定位導航技術覆蓋容東片區超過20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京雄高速建設了基于大數據的路網綜合管理系統,路面異常交通事件檢測縮短至30秒以內;雄安還將推行“數字身份”,成爲頒發給居民的區域級唯一標識和身份證明,將身份證“裝進”手機……數字技術正令雄安變得越來越“聰明”。

“現代化不被高樓大廈所定義,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建設。”在姚凱旋看來,數字孿生正在成爲現實,未來已經到來。

“從來沒見過這樣編制一座城市的規劃”,“從來沒見過地上、地下、‘雲’上‘三城’一體規劃和建設”……

在雄安一路走來,最不乏聽到這樣的評價、贊歎。雄安新區,一座新興之城,走的是人類曆史上沒人走過的發展道路,拓展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正朝著建設“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穩步前行。

來源:新華社(瞭望智庫雄安研究中心課題組胡雯)

1 阅读:244

雄安發布

簡介:雄安新區唯一官方大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