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再次對房地産表態,預示著樓市將發生一場新變化!

每日房說 2024-03-19 23:46:40

恒大被清算、許家印被重罰,只是房地産市場的開端。

“房企暴雷、破産清算”,很多人都認爲市場再這麽下去,就是損人不利己的發展。其實,房企破産清算對現階段樓市是最好的釋義。

前幾天的兩會上,住建部長倪虹就喊話房企和市場:

對于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産破産、該重組重組。

誰能抓住機遇轉型發展,誰能爲群衆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

房地産作爲中國經濟主要拉動,每逢重大會議、重要時間點,國家都會對其發出重要發展指示,給到市場和老百姓判斷和分析,而住建部長的這次喊話,更是對今年房地産市場重要指引,用白話翻譯就是“現有房企,如果無法扛下市場毒打,就算倒閉破産也是咎由自取”。

隨著房地産進入深度調整狀態,房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房網統計,2023年共有233家房地産企業發布了破産清算文書,江蘇、廣東、湖南、新疆、浙江五省破産房企占占總量50%,其中,廣東有27家房企破産,占比11.59%;湖南28家,占比12%;浙江36家,占比15.5%。

綜合過去3年數據,你會發現每年破産的房企數量都維持在300家左右,雖然只是地方小微房企,對行業影響效果有限,但不要忘記“春江水暖鴨先知”,大房企背靠銀行貸款好乘涼,小微開發商體量有限無法獲得大額貸款,只要銷售跟不上資金鏈就可能面臨斷裂風險,當小開發商接連倒閉,大房企也離暴雷不遠了。

民營房企“四巨頭”恒大第一個暴雷,不完全統計,恒大目前爛尾樓約162萬套,涉及600萬購房者,融創、碧桂園也沒錢了,還倒欠一屁股債。

萬科也不太平,有誰能想到,現在打折最狠的不是電動車降價,而是萬科的股票和債券,這半年內,萬科多次出現股債雙殺的局面,還要打折出售優質資産“斷臂求生”。2月份上海七寶萬科以23.84億的就價格出售給方領展房産,該項目是萬科最優資産之一,有地鐵配套出租率超過93%,一度估值超過70億。

優質項目就這麽“賤賣”了?

只能說明現在的萬科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情況,活下去都成問題了,肯定砸鍋賣鐵先自救上岸。

這些情況正好對應了住建部長倪虹的喊話,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該破産破産、該重組重組。

你不得不承認,或許這預示著接下來的樓市將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選擇跪著生,還是站著死?房企、市場需要自我革新。

房地産市場出現的任何一個變化,都會迎來所有人的目光,樓市是時候來場自我革新的道路。

不要老指望著降房貸利率,打骨折降房價才是重點。

兩年時間,LPR從4.6%降到了3.98%,降幅高達0.65BP,爲了鼓勵剛需買房,刺激經濟回暖,央媽是不斷突破底線,出手兜底,但市場依舊還是一坨shi。

最新發布《70個大衆城市商品房價格》統計,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下跌分別是59個和68個,上漲的只有8個和2個。

家人們,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全國房價,無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都在“普跌”,說明房子根本就沒多少人買,大家幾乎都在觀望。這點在作爲“回鄉置業潮”的春節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出。

44個重點城市春節周(2月9日-15日)商品房成交量僅爲23.38萬平米,環比下降87%,同比下降40%,比2022年同期下跌82%。百強房企2月銷售金額只有1856.6億,環比下降超20%,創下近5年來單月業績規模新低,很明顯2024開年前2個月樓市預期支撐不住,購買力和需求都在低谷,不誇張的說,整個房地産市場都沒什麽人買房。

各城市去化周期數據佐證了我的觀點。

先看總體數據,截止3月初,國內重點30城裏,超80%以上商品房去化周期超過18個月,去化壓力加大,其中東莞、長春、珠海商品房去化周期均超過40個月。

武漢的庫存規模最高,超過1860萬平米,庫存房上漲最明顯的是西安,同比漲幅超過85%。

從去年6月開始,重點30城去化周期就一直在上漲,從16.7個月平均去化周期漲到現在27.8個月,可能你對這個數值沒有什麽概念,這麽跟你解釋吧!即便是人手一套房,全民都買,各大城市現存商品房庫存,也足夠賣2年半而不缺貨。

供大于求,市場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即便是這樣,房企也不願降價甩賣,而是依舊保持高房價,難道經濟學邏輯遇到國內樓市就失效了?

細分來看,30城裏有26個城市去化周期超過18個月警戒線。長春最高,截止3月初達到了47.7個月,環比上漲61%,庫存規模爲1062萬平米,緊跟其後的是東莞43.5個月,珠海44.9個月。

專家建議剛需買房人群,在今年可以出手了,再看回各大城市去化周期,這是讓我們當純愛戰士,爲樓市接盤的趕腳?

不拿地不會死,但拿錯地會沒名!房企兜比臉還幹淨,沒錢買地?

土地儲備是房企的第二大命脈,手裏沒有土地,所有的項目都是在“畫大餅”,後續建設全都搞不起來,所以各大房企積極參與拍地,不怕買的地多,就怕手上沒地可開發。

但是現在能拿地的房企真的不多了。

2023年的拿地榜單前十名,都是招商、保利、華潤、越秀、華發等國央企,唯一的民企龍湖集團以259億,排在第11位,這有點在內涵民營房企“兜比臉還趕緊,沒錢了就別跟我們玩”。

“土地很好,但我們不敢買”這是如今很多民企的心聲。在過去,以恒大、碧桂園、萬科、融創爲首“民營房企四巨頭”,一直都是拿地建房主力,管你什麽央國企都得靠邊站,風水輪流轉,現在民企不拿地,是真的沒錢了。

這裏有個很明顯的邏輯,不買地是因爲資金流吃緊,受限于市場環境、經濟狀況,即便拿下地建房,後續銷售遇冷,即便用時間換空間延長銷售時間,但其間産生各種營銷、人工成本更高;第二個,不拿地不會死人,一旦拿錯地就會沒命,龍湖集團去年在佛山花費6.3億拿下一塊地,又在西安花5.5億拿下另一塊地,但是忽略了消費者買房信心,也沒注意到市場規模縮水和固定資産價值下跌問題,國央企可能還有高層兜底,暴雷爛尾不至于會發生,但民企的背後只有自己,倒下就倒下了,其他人只會補刀,怎麽會出手撈一把呢?

一棵站滿了鳥的大樹,你開了一槍打下其中一只鳥,其它的鳥還會原地不飛走,乖乖等你來抓,這可能嗎?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爲“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房說君)

4 阅读:2490
评论列表
  • 2024-03-20 22:04

    暴雷剛開始[流鼻涕][流鼻涕]裝飾行業都爆了!

  • 2024-03-20 22:33

    轉出去的幾百億怎麽追?希望給出明確回應

  • 2024-03-20 15:31

    公攤面積要取消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