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國藩病逝,曾家上下全都陷入悲痛中,突然間管家來報:左宗棠大人的挽聯到了

史珍香聊史 2024-04-20 21:58:29

1872年,曾國藩病逝,曾家上下全都陷入悲痛中,突然間管家來報:左宗棠大人的挽聯到了。這下可把曾家人嚇死了,還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西子湖堤上一抹斜陽輕輕拂過曾家祠堂的竹林,祠堂內卻是一片肅殺淒涼,壁龛內香煙缭繞,昏黃燈火在石砌的廳堂中鋪陳出一片朦胧朱霧。

正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喪禮舉辦之時,曾家上下無不黯然神傷,跪伏在靈前,痛哭失聲。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自外而入,一位衣著樸素的仆人闖了進來,慌張失措地在曾家人中穿梭。“啓禀...啓禀...”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左...左宗棠大人的挽聯送到了!”

“什麽?”現場一片嘩然,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不安的竊竊私語聲。

左宗棠?那個與曾國藩世仇已久、長期針鋒相對、互相攻讦的老冤家?他這次來給曾府下挽詞,莫非是另有圖謀?欲趁人之危去作亂?

一時恐慌籠罩在每個人心頭,有幾個仆從連忙擋在棺椁前,神色戒備地盯著那名送挽聯的仆人。祠堂裏一片劍拔弩張的氣氛中,仆人戰戰兢兢地捧出一個雕花木盒,雙手呈上。

曾家長子曾紀澤沉著臉色,從他手中接過木盒,就在衆人屏息凝望之際,他緩緩掀開蓋子----一股濃郁的梅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裏頭是一紙雪白挽聯,龍飛鳳舞的筆锘翩翩躍動,寫意萬分:“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岩石,相欺無負平生。”最令人瞠目的是,那署名竟然是“晚生左宗棠”三個大字!

頓時,曾家祠堂裏一片肅靜,只聽得陣陣哽咽,天下英雄人物左公,向來高傲放誕,沒想到在這一時竟對素日反目的生死摯交曾國藩如此推崇,自認“不如元輔”,且謙稱“晚生”,彰顯出其對摯友的無上敬重。

啜泣的曾紀澤腦海裏浮現出兩人多年前並肩作戰的情景...

1853年,太平天國在華夏大地上揮軍瘋狂滋擾,已嚴重威脅到大清王朝的根基。

危難當頭,時任統制吳省武力的曾國藩力排衆議,親自上書慈禧太後,請求調遣湘軍中的左宗棠前來助陣。慈禧一紙诰命——命曾統帥大軍,左宗棠亦被委以教師職位前來輔佐。

未幾,曾左兩位大將並肩出征,同仇敵忾,左宗棠麾下楚軍精銳非凡,連克三阙,爲上將曾國藩解了燃眉之急。

大捷之後,洞見左宗棠了得才幹,曾國藩在上奏折中力薦左宗棠擔任浙江巡撫要職。曾左兩人可謂志同道合、生死與共,情同手足。

不料慈禧心存顧慮,防微杜漸,懷疑曾國藩日後會像“亡國奇賈”那般充當篡權集團,遂將左宗棠破格拔擢爲與曾國藩平級的閩浙總督,由此孕育了兩位大將日後反目成仇的前因。

果不其然,次年左宗棠便與曾國藩怄氣閃失,更令曾家蒙上大冤屈的,是1862年南京攻克之役。

當時曾國藩的親弟曾國荃攻下了太平天國在南京的最後根據地,天王府被一把火吞噬。

曾國荃實則誤認爲焦屍即幼天王,揚言太平軍已被徹底消滅。曾國藩上奏慈禧時亦無二度推敲,輕信了這一錯誤消息。

然而,左宗棠從自己的線報中識破了這一謊言,原來攻城當晚,幼天王李秀成就在親信的護送下逃出了南京城。

左宗棠私下將此實情告知慈禧,慈禧勃然大怒,對曾國藩狠狠臭罵一頓,從中作梗。曾家自此聲名狼藉,于清朝朝野備受猜忌和唾棄。

從此,左宗棠更是處處挑釁曾國藩,對其百般謾罵,並陰陽怪氣地予以孤立圍堵。面對這一切,曾國藩卻視若無睹,熟視無睹,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涵養和氣度。

兩人如此針鋒相對,直至1872年曾國藩去世,那時祠堂中揮斥方遑,曾家無不哀戚,正當惶惶無主之際,左宗棠忽然送來那紙挽聯。曾家人見狀頓時惶恐失措,以爲他是來鬧事看笑話。

然而字字凝重的挽詞如炬,卻令人淚下,這是對“知人之明,謀國之忠”的無上致敬,是曾左二人“同心若金,攻錯岩石”深厚情誼的見證。

至此,曾家人方知先祖與左宗棠的“反目”不過是戲言,兩人實乃知心摯友,曾左“交惡”不過是權宜之計,用以自保、維系大局。

1 阅读:306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6:53

    曾剃頭…… 左宗棠可不是他能比的上的。左宗棠收複了新疆,解決了平了白帽子的叛亂。一百年後,那群逃跑的叛國者後人還在向記者打聽“左宗棠大人還活著不?[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