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前,蔣介石恩人致信毛主席先奪台灣,結局如何

曆史詳說官 2024-03-26 17:56:26

在蔣介石的一生中,受他真心重用的人不算多,這其中便包括曾救蔣介石于水火之中的楊傑。

用“才高八鬥”這四個字形容楊傑是極爲准確的,自幼時起,楊傑便顯示出了卓爾不凡,在他16歲那年,考入了雲南陸軍速成學堂並被錄取,也是從這時起,楊傑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楊傑也憑借自己的聰明,接二連三被保送,還曾與蔣介石同窗,東渡日本,甚至獲得日本天皇賜刀,而這也是日本天皇認爲楊傑此人天賦異禀,事實也的確是如此,在回國後,楊傑的指揮才能更是得到了公認。

在蔣介石當權後,楊傑擔任了海陸空總司令部總參謀長,蔣介石自任總司令。

蔣介石曾見識過楊傑的軍事才能,更是曾給楊傑留下四字評語:“卓有見識。”

而蔣介石也是在見識到楊傑的軍事才能後,對楊傑倚界甚重,後來發生的曆次內戰,楊傑都隨侍其旁,贊襄軍機。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蔣,蔣閻馮之間爆發中原大戰,這場大戰最終以蔣介石完勝而結束,而在這場戰爭中,楊傑的表現可圈可點,可謂獻計獻策,恪盡職守。

正是有了楊傑,才避免了蔣介石淪爲階下囚的命運,對于楊傑的表現,蔣介石更是不由得心生欽佩,爲此,他主動握住楊傑的手,語氣誠摯地說道:“耿光(楊傑字),多虧你了,不然我就成俘虜了。”

從蔣介石的話語中,不難看出,楊傑算得上是蔣介石的恩人,然而即便是曾在危難之中解救蔣介石,楊傑依舊逃脫不了被蔣介石密令殺掉的命運......

1946年冬天的一天下午,蔣介石把特務頭子毛人鳳叫到自己身邊,吩咐道:

“你必須派最得力的人監視楊傑,及時將他的活動情況向我彙報。必要時,將他秘密幹掉!”

要知道,蔣介石與楊傑不僅是保定軍官學校和日本軍士官學校的同學,而蔣介石更是曾經重用過楊傑,楊傑也曾爲蔣介石買過力氣,那麽蔣介石爲何要下令監視楊傑,甚至還要暗殺楊傑呢?

1932年,國民黨創辦了中央陸軍大學,蔣介石任命楊傑兼任校長,就是從這時起,楊傑開始對蔣介石的專職獨裁感到十分不滿意,便逐漸與蔣介石疏遠了。

在中原之戰勝利後,蔣介石認爲可以集中精力解決中共問題了,因此開始了“圍剿”中央蘇區的准備,但讓蔣介石沒想到的是一直鍾情于戰場的楊傑卻准備向蔣介石撂挑子,直言道:“這種內戰我已經打厭了。”

而這令蔣介石十分吃驚,楊傑也並不與其他人一般,懾于蔣介石的威嚴,直接對蔣介石說道:

“職以爲剿共一事有違中山先生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宗旨。”

但楊傑在說這些時,絲毫沒注意到蔣介石臉色早已鐵青,楊傑此舉落在蔣介石眼中,無疑是不服從命令之舉,若不是楊傑資格老,又剛剛立下了功勞,蔣介石必然當場發作。

面對蔣介石的無動于衷,楊傑也顯得十分固執,“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久後,楊傑便前往了歐洲。

楊傑的這種做法卻讓蔣介石無法忍受,但卻無可奈何,直到1937年“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有滿腔愛國熱情的他不得不回到國民黨隊伍當中去。

然而在回到國民黨隊伍之中後,楊傑依舊不得志,其谏言與蔣介石想法相距甚遠,並未得到采納。

隨著時間的推移,蔣介石對楊傑越發不滿,起初,蔣介石並未動殺心,只是曾派人秘密監視楊傑,而楊傑也隱隱約約地發現了這件事,這令他十分生氣,爲此,在一次見到戴笠時,楊傑直接詢問了此事。

戴笠聞言連連否認,但他話裏有話,希望楊傑可以出言謹慎,不要讓他們這些下面辦事的人爲難。

楊傑是個聰明人,自然能聽懂戴笠的話中話,但楊傑依舊沒有因爲蔣介石的“警告”而收斂,甚至在記者向他詢問對皖南事變的看法時,楊傑更是直接公開表達了對共産黨人的同情。

這讓蔣介石更爲不快,爲此,蔣介石再次命令戴笠,一定要監視好楊傑。

面對蔣介石的不滿,楊傑雖心有不滿,但卻也是無可奈何,爲此,楊傑一頭紮進了國防理論研究之中去,楊傑還主張國民黨應聯合各黨派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楊傑此舉得到了國民黨內愛國主義將領的認同與贊賞,爲此,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談論時政,與此同時,楊傑與中共也有聯系。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楊傑也與共産黨人越走越近。

1945年10月,在周總理、董必武等同志領導的中共南方局的關心下,楊傑與譚平山等人,組織了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他們積極組織、發動民主人士投入反內戰的民主活動之中去。

在全面內戰爆發後,曾有記者專門采訪楊傑,請教他對戰場形勢的看法,對此,楊傑侃侃而談,話語中滿是對國民黨的不屑一顧,對共産黨滿是贊賞,更是表露出了楊傑已經站到了共産黨一方。

當這些言論傳到蔣介石耳中時,蔣介石氣憤不已,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傑常常在公開場合演講,痛斥國民黨的腐朽,這不禁讓蔣介石殺心四起,這便有了前文的那一幕。

隨著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楊傑早已察覺出蔣氏王朝即將分崩離析,但他深知蔣介石不可能就此認輸,身爲軍事家的楊傑便開始分析國民黨未來會退守到哪裏去,在經過仔細思量後,楊傑認爲蔣介石將會帶領國民黨逃向台灣。

在分析出這一看法後,楊傑當即致信毛主席,提出自己的這一看法,並在信中由衷的提議,希望可以先攻克台灣。

站在後人的角度來看,楊傑的軍事才能與他的遠見卓識的確非同凡響。

但站在當時的角度,想要占領台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在當時解放軍手中幾乎沒有海空力量。

面對楊傑的提議,毛主席是認同的,並將楊傑的信列爲了加密文件,但這一建議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未立即實施。

1949年9月19日,在新中國成立前,楊傑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

對于楊傑的犧牲,中共方面極爲重視,在不久後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名單上,楊傑的名字赫然在目,只是多了一個黑框,令人無比痛心!

在會議上,周總理憤怒譴責了蔣介石暗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執行委員楊傑這一罪行。

1952年春,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派專機前往香港,將楊傑的骨灰從香港運回雲南,在昆明西山墓地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楊傑爲烈士。

2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