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皇室南遷之後經曆了幾個皇帝?

談球說史 2024-02-20 01:00:11

1127年靖康之變後,北宋王朝覆滅,宋室南遷至江南的臨安(今杭州),由于疆域相對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稱南宋。南宋共曆九帝,分別是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宋甯宗趙擴、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宋恭宗趙㬎、宋端宗趙昰、宋懷宗趙昺。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南宋各皇帝的生平事迹:

1、宋高宗趙構(1107年-1187年)

字德基,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他于1127年至1162年在位,共35年。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的弟弟。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宗爲金兵所俘虜,他于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他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遷至紹興、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在統治期間,雖然迫于形勢以嶽飛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投降派秦桧。後來,他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並殺害了嶽飛。他在1162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稱太上皇,于1187年去世,終年八十一歲,是曆史上較爲長壽的皇帝之一。

2、宋孝宗趙昚(shèn)(1127年-1194年):

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于1162年即位,共在位27年。宋孝宗恢複了嶽飛的名譽,開始抗戰,但被打敗,後與金國議和,史稱“隆興和議”,和議的主要內容爲:金宋兩國皇帝以叔侄相稱;改“歲貢”稱“歲幣”,銀、絹各減五萬,爲二十萬兩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泗(今江蘇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陝西商州區)、秦(今甘肅天水)二州與金。可以說“隆興和議”也是一項充滿了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之後,宋金兩國倒是維持了四十年的和平。宋孝宗在1189年禅位給其子趙敦,稱太上皇,于1194年去世,終年68歲。總的來說,宋孝宗算是南宋皇帝裏面比較有作爲的,其渴望北伐收付失地的決心是有的,而且其在位期間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南宋進入了相對穩定、富足的時期。可惜此時他並無嶽飛等名將可用,此時的滿朝文武已習慣了偏安一隅,早已忘卻了靖康恥的家仇國恨,正是“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孝宗空有雪恨之心,卻也無力改變偏安的局面。

3、宋光宗趙惇(1147年-1200年):

1189年即位,共在位5年。宋光宗是孝宗趙昚的第三子,42歲即位。其在位期間懼內心理嚴重,對皇後李鳳娘言聽計從,以致後期荒廢朝政;又聽信讒言疏離太上皇趙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機。後于1194年退位,可以說其在位期間是較爲昏聩的,以致政治腐敗,宋孝宗期間“乾淳之治”的成果漸消,南宋開始由盛轉衰。

4、宋甯宗趙擴(1162年-1224年):

1194年即位,共在位30年。他是光宗趙惇的第二子,他在位期間追封嶽飛爲鄂王,削去秦桧封爵。甯宗時期,南宋與金國關系又重新趨于緊張,由于不滿金朝蠻橫要求按舊時的禮儀行事,對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滿,因此對金朝采取強硬的措施,但最終以戰敗收場,不得不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

5、宋理宗趙昀(1205年-1264年):

于1224年即位,共在位40年,是宋太祖的十世孫,甯宗的養子。宋理宗早年親政之時立志中興,采取了罷黜史黨、親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還算是有點作爲的。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聯蒙滅金,同年出兵收複三京,但以失敗告終,次年(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台以宋朝背約爲由,全面侵宋,持續四十多年的宋蒙戰爭爆發。到了晚年,趙昀沉湎于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南宋的政治逐漸衰落。

6、宋度宗趙禥(1240年-1274年):

1264年即位,共在位10年,是理宗趙昀的養子。他在位期間,朝政基本掌握在奸臣賈似道手中,使得南宋的政治更加腐敗,國勢更加衰落。

7、宋恭宗趙㬎(xiǎn)

宋恭宗繼位時,南宋的滅亡已經不可逆轉,經過兩年的抵抗,德祐二年正月,蒙古鐵騎已兵臨城下,南宋求和不成,二月初五,臨安皇城裏舉行了受降儀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南宋作爲政治實體,實際上已經宣告滅亡。臨安城破後,年僅六歲的宋恭宗和母親全氏以及少數侍從做爲俘虜被押往元大都,元帝降封其爲瀛國公。1323年5月,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時年53歲。 無谥號,後南宋名將張世傑等人爲其上尊號孝恭懿聖皇帝。

8、宋端宗趙昰(shì)

德祐二年五月一日(1276年6月14日),趙昰被擁立于福州,史稱宋端宗,改元景炎,加封趙昺爲衛王,張世傑爲樞密副使,文天祥爲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陸秀夫爲簽書樞密院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被後世合稱爲“宋末三傑”。

景炎二年(1277年)12月,宋端宗逃至秀山,聽聞廣州失守,慌亂之中退到井澳(今廣東珠海橫琴島附近)。海上忽起飓風,宋朝船隊被吹得七零八落,宋端宗落水,因此染病。逃亡路上,宋端宗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景炎三年(1278年)4月,九歲的宋端宗在碙洲荒島(今廣東湛江硇洲島)上病死。

9、宋懷宗趙昺[bǐng]

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端宗趙昰駕崩後,陸秀夫堅定的擁立端宗之弟衛王趙昺于碙洲稱帝,趙昺成爲南宋第九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宋末帝。

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展開大規模海戰,戰爭的結果以蒙軍大勝告終,宋軍全軍覆沒。

崖山海戰的最後,眼看事不可爲,爲避免戰敗受辱,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趙昺投海而亡。是夜,南宋十萬軍民全部跳海殉國,何其悲壯,比起北宋滅國之時南宋這最後一刻還是相當有骨氣的。至此,得國319年的大宋王朝宣告滅亡。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