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做了30期,美國大選有那麽多可聊的?

新京報傳媒研究 2024-04-23 00:10:17

文 / 王可(新京報傳媒研究院)

一檔國際新聞欄目,直播做了30期,美國大選有那麽多可聊的?國際新聞如何操作才會“出圈”?今天,跟新京報傳媒研究院一起,深度剖析一個案例。

01

國際新聞談話直播痛點在哪

國際新聞屬于硬資訊範疇,在任何新聞資訊平台,都是流量最高的垂類之一,用戶本身對靠譜的、客觀的國際評論,有天然的內容需求。

然而,流量驅動下不少自媒體喜歡炒作一些激進的“概念”,具體表現爲捏造事實、制造對立、渲染戰爭、極盡嘲諷。

在國際新聞報道中“無腦黑”“高級黑”的宣傳方式,既不符合國家利益,也不符合新聞傳播規律,反而會使得正確聲音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而單純的評論文章在新媒體語境下的流量集聚效應逐漸勢微,短視頻的形式又在與觀衆互動和爲觀衆提供表達通路上略顯欠缺,“直播”的形式能否成爲打開流量魔盒的新思路?

2023年7月,新京報聯合騰訊新聞共同推出《洞見美國》欄目,作爲業內第一個全方位解讀美國的新聞欄目,節目的主創團隊冒險選擇了雙人分屏直播的形式與觀衆見面。

相較于短視頻而言,直播爲觀衆帶來的是“參與感”與“未知感”,作爲一種相對“自由”的體裁,欄目選用的主視覺包裝,也是輕松愉悅的淡青色色調,整體欄目預期呈現的是一種內核嚴肅、包裝有趣的新形式。

但想象豐滿,現實骨感。對于在國際新聞類節目中嘗試直播,無疑是一件風險重重的事情。選題的政治關、專家的身份關、內容解讀的導向關這“三關”,哪一個都無法繞過。

對此,騰訊新聞資深國際編輯秦浩表示,作爲評論類節目,直播安全的前提是選題安全。

節目的選題環節,從主持人到主編再到邀請嘉賓,嚴格執行“三審”;在解讀內容時,會提前跟嘉賓溝通各種“雷區”,避免觸犯直播紀律。

02

哪些新聞自帶流量

30期周播直播節目,對于主創團隊來說,選題壓力不言而喻。

在欄目中負責選題和提綱初擬的新京報視頻報道部資深記者、《洞見美國》主持人蔣鵬峰,並不諱言前期准備時的慌亂局面。

“節目初期,選題會追中美關系或者與美國相關熱點新聞作爲背景,確定當期節目的選題。比如:2024美國大選共和黨第一次總統初選辯論、基辛格訪華、美日韓戴維營峰會、雷蒙多訪華、APEC中美元首會晤等。但是偶爾會有一周沒有特別受關注話題,就會面臨選題‘難産’。”

要保持周播的頻率,坐等熱點顯然太過被動。

蔣鵬峰提到,《美國經濟爲何“綁架”了世界》《俄烏沖突如何影響美國大選》《美國槍擊問題爲何無解》等選題,都是大家長久關注但仍然疑惑的美國社會話題,無熱點可追時,這些選題同樣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度。

這些從國際視角切入但又和普通大衆息息相關的話題,在流量上的表現有些超過了熱點新聞的相關討論,也反擊了選題一定要“蹭熱點”才能“出圈”的新媒體慣性思考。

2024年2月26日,《如果特朗普回歸的話,會對全球政治格局帶來哪些重大變化?》播出,當期看播人數達35萬。這一期的內容是在美國大選初選形勢仍未曾明朗的背景下,由嘉賓湖南師範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教授針對前總統特朗普的競選之路,做出了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的分析,很多觀點都在後續的美國大選過程中得到了驗證,直擊觀衆的好奇心理。

除了和大選進程關系緊密的分析類選題,複旦大學賈敏博士從美國訪學歸來做的兩期節目,通過親身經曆,將美國民間與拜登政府的對華態度一分爲二,介紹了美國民衆深刻認識到“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敗”的另一面,呼喚讓兩國人民加強交流,提升對彼此認知的機會,這種親身體會,也在喚起觀衆共情方面有著非常正面的表現。

在國際新聞的傳播中,內容的深度和流量,從來不是一對矛盾。

據統計,2024年以來,《洞見美國》欄目的條均看播人數,相較于2023年上漲60%以上。就資訊平台整體而言,優質的國際評論欄目稀缺,衆聲喧嘩之下,用戶渴望有內涵、有精彩表達的欄目出現。當國際新聞內容“叫好”了,流量自然“叫座”。

03

國際評論門檻“既低又高”

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做更有趣的國際新聞成了一些博主的出圈賽道。

但實際上,國際評論是一個門檻“既低又高”的工作。說低,是因爲每個用戶,都可以針對國際大事有自己的理解;說高,是因爲做國際評論,需要長時間的知識儲備和專業訓練,否則很容易走向偏見和盲目。

騰訊新聞國際頻道運營張晗睿指出,“當好的內容與差的內容混合在一起難以區分時,可能會引發國際形勢的誤解、謬論甚至是謠言的傳播。”

“當網友陷入情緒的圈套,輿論就會對真正需要討論、應該討論、值得討論的國際議題失焦。”

對于自媒體對國際新聞報道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主流媒體除了有針對性地對一些“跑偏”言論進行回應外,還應對自媒體熱點話題有所關注,了解讀者、觀衆喜聞樂見和有所爭論的話題,爲策劃選題提供參考。

在新聞産品的制作中,少一些空洞表達和幹癟的翻譯語言,結合新聞事實的語境和所在國的國情分析,將真實且全面的信息提供給讀者。

“既要打造高效的信息輸入口,又讓更多有價值的討論能打破學界的玻璃罩從而被更多的人看見、分享、進一步被討論。”這樣的國際新聞産品,和流量的距離,勢必越走越近。

校對 | 劉越

最後,告訴大家一件事

新媒體文案怎麽寫才有看頭?

辛苦拍攝的短視頻爲何沒人點?

各平台賬號漲粉越來越難?

策劃方案怎麽總是差點意思?

......

針對大家遇到的各種難題,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體策劃及運營、短視頻制作及運營、輿情分析及風險處置等培訓課程,去年開班13期,合作單位包括政府機構、媒體、企事業單位等,參訓學員500余人,均滿載而歸。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陸續上線,歡迎前來新京報交流,一起進步。

獨家課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課程定制服務,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和預期的學習方向,量身打造專屬課程。

“沉浸式”跟班學習

培訓期間,跟班學員以現場觀摩、全程參與、互動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學習。

重在實踐 不搞空談

根據培訓學習內容,圍繞重點工作策劃宣傳方案、拍攝作品,導師現場點評,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

開拓視野 開放交流

走進互聯網大廠,實地參觀拓展視野,與行業大咖在交流互動中吸取經驗、促進提升。

More

點擊查看部分培訓實錄

北京發行集團培訓班:

正在刷短視頻的我,被靈魂拷問:“你多久沒看書了?”

帶貨直播間,只來了看熱鬧的同事……

合肥日報培訓班:

十幾年的資深攝影記者,發力做視頻了

河北省媒體培訓班:

五個新媒體策劃方案,齊了!

吉林省媒體培訓班:

淩晨5點半,策劃方案終于好了!

蘇州市媒體培訓班:

“剛剛,官方正式通報!”算不算標題黨

余姚市幹部媒介素養培訓班:

新聞發言人,感覺回來了!

咨詢詳情,請添加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標注姓名、單位、職務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