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老人”背後是郭德綱的不服氣,他還想爭取戲曲話語權

我就是個碼字的 2024-04-20 14:52:17

請注意,本篇文章標題是“梆子老人”,不是“京劇老人”。

“京劇老人”和“梆子老人”都是網友的調侃說法,但不管哪個老人都和郭德綱有直接關系,只不過“京劇老人”出現在2023年4月,“梆子老人”出現在2024年4月。

別看名字不一樣,你如果想知道郭德綱爲什麽連續兩年抛出兩個老人概念的話,那就要將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看,這背後有郭德綱的不服氣,也有他的野心。

一、梆子老人

2024年4月中旬,郭德綱在直播帶貨賣書過程中談到了“梆子老人”,大體意思可以分爲三段:

1、郭德綱在八十年代末遇到一位唱梆子的老先生(一個老頭),這位老先生告訴他:梆子是京劇的爹。

2、京劇是從梆子那裏引申來的。

3、京劇行業有傳統,京劇演員必須要會唱梆子,現在(我見過的)唱京劇的人幾乎沒人能唱梆子,唱梆子需要藝術和天分。

這段話的核心觀點爲“梆子是京劇的爹”,郭德綱稱之爲“我聽著最讓我振奮的一句話”,和“展信大恸”相映成趣,如果套用“京劇老人托孤”的話,這句話也可以稱之爲“梆子老人點化”。

那麽問題來了,郭德綱這段話有道理嗎?

二、偷換概念

第一個問題:“梆子老人點化”是真的嗎?

郭德綱曾經諷刺曹雲金喜歡拿死人做文章,實際上郭德綱在這方面還是曹雲金的師父,最經典的大概就是他接受采訪時所說的,侯耀文去世前和他說了一晚上的話,跟他講了很多相聲界內外的機密,很多事情如果郭德綱說出來,會震驚全世界。

反正侯耀文已經去世,到底侯耀文給郭德綱說了什麽事誰也不知道,沒有證據也沒有證人,那這件事也就沒有可信度了。

打個比方,如果侯耀華說他弟弟去世前委托他清門郭德綱,一沒證據二沒其他證人,郭德綱也不能認。

假設真有“梆子老人”在八十年代末告訴郭德綱“梆子是京劇的爹”這句話,他現在極大概率已經過世,因此不論“梆子老人”說什麽,其實還是相當于郭德綱自己說的,可信度等于多少呢?

第二個問題:梆子是京劇的爹嗎?

京劇的曆史並不長,誕生于乾隆末年,這一點是京劇界公認的。

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和湖北漢調合作,同時接受昆曲、秦腔以及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逐漸融合之後形成了京劇。京劇形成的過程也是京劇界公認的,沒有任何爭議。

郭德綱說“京劇是把一大堆地方戲合在一塊”,這話沒毛病,他說“京劇是最大的地方戲”也沒啥毛病,畢竟京劇帶個“京”字,而且確實是以北京爲中心向外發展。但郭德綱說“京劇是從梆子那引申來的”這句話則屬于偷換概念。

京劇形成的主幹是四大徽班,然後是漢調,後面又結合其他很多劇種,這個形成順序是公認的,也就是說京劇裏確實有梆子的成分,但說京劇是梆子引申來的則屬于誇大的說法。

打個比方,孩子是母親和父親結合誕生的,孩子的身上也有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血緣,同時和孩子舅舅、姑姑、叔叔等親屬也有血緣關系,但你只能說孩子是母親生的或者說是父親母親一起生的也行,你能說你孩子是舅舅姑姑這些人生的嗎?

如果非要讓京劇認爹的話,那也應該是四大徽班,不可能是河北梆子。

所以,郭德綱這段話當笑話聽可以,但他給京劇換爹玩兒倫理哏肯定是不合適的,也得不到京劇界的認可。

三、爲什麽?

凡事都要問個爲什麽,就像郭德綱不可能憑空發個“京劇老人托孤”的微博一樣,他也不可能隨隨便便抛出“梆子老人”這件事。

在筆者看來,郭德綱的動機應該出自他這段話的第三個觀點:京劇演員必須要會唱梆子。

說白了,郭德綱還是對網友們調侃他“唱戲像梆子”表示不服氣,他拿另外一位老先生的話給自己鋪墊,得出一個結論,京劇行業傳統是京劇演員要會唱梆子,現在你們不會唱梆子,但我會唱梆子,我比你們有藝術天分,我比你們的藝術更高,也更有造化。

但是,郭德綱這裏又偷換了一個概念,網友們對他會唱梆子還會唱京劇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會得多是好事,這是物理性質的。網友們調侃的是郭德綱唱京劇有梆子味兒,或者說他唱什麽都有河北梆子味兒,這是化學性質的。

調侃畢竟是調侃,郭德綱原則上也沒必要刻意反擊,但郭德綱的性格特點就是這樣,往好聽了說就是“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往不好聽說是“睚眦必報”。

郭德綱之前和陶陽演戲時就曾經半開玩笑回應過“哪個孫子說我唱得像梆子”。

除了不服氣之外,郭德綱恐怕還有一個深層目標,那就是爭奪戲曲話語權。

對于2023年4月的“京劇老人托孤”,熟悉郭德綱的網友都覺得不可思議,老郭可是一個老江湖,怎麽可能被一個毛孩子拿著廉價淘來的二手劇本當密本輕易給騙了。

實際上,從“京劇老人托孤”爲什麽能炒上熱搜以及爲什麽有些德雲系自媒體和粉絲圍攻王珮瑜這兩件事就能看出來,這其實也是一次爭奪戲曲話語權的嘗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評論就是“爲什麽京劇老人把京劇托孤給郭德綱不給王珮瑜?”

王珮瑜在這裏恐怕不是單指他個人,而是代指“主流京劇界”,類似姜昆代指“主流相聲界”,

既然德高望重的“京劇老人”都把京劇托付給郭德綱,那郭德綱和麒麟劇社以後在戲曲界就有了一道“京劇遺诏”,直接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讓“主流京劇界”無話可說。

只可惜,“京劇老人托孤”很快翻車,郭德綱在戲曲界的話語權沒爭到反而惹了一身騷。

沒想到,2024年郭德綱又抛出了“梆子老人點化”,同時帶出了“梆子是京劇的爹”和“京劇演員必須會唱梆子”這兩個概念,無疑是郭德綱爭奪戲曲話語權的又一次嘗試,你們說我唱戲像梆子,實際上我是“給京劇老祖宗看墳”。

這種事在相聲界也發生過,那就是“相聲演員必須要會唱太平歌詞”,只不過由于馬三立和郭德綱師爺趙佩茹都說“太平歌詞不值錢”,郭德綱沒法找一個“相聲老人”替自己說話罷了。

當然,就算郭德綱這一次沒法給京劇換爹也沒法改變京劇曆史,但至少也回應了調侃他“唱戲像梆子”的網友,郭德綱依然是穩賺不賠。

1 阅读:436
评论列表
  • 2024-04-23 20:06

    一語中的。[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4-28 11:42

    他想立棍兒而已

  • 2024-04-25 13:42

    那個老郭唱的確實有股子梆子味兒,但是王佩瑜近些年唱啥了?淨唱流行歌曲了吧![無奈吐舌]

  • 2024-04-24 09:57

    梆子戲是山西南部蒲州棒子爲老,向北發展中路梆子上黨梆子,然後各地小調吸收梆子的優點發展出了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劇)山東梆子(呂劇)等,這些是一脈相傳等或者說一衣帶水。京劇就是吸收了也是一點點,本身還是以徽劇和漢調爲主的。按郭德綱的說法,秦腔也吸收過梆子的優點,是梆子戲的兒?那不是開玩笑嗎!

  • 2024-04-24 06:39

    郭子善辯,但其話語常常是自相矛盾,前後不一!沒有一句實話!

  • 2024-04-25 11:30

    讓你們老笑郭劇,人家翻老底子了,京劇說是國粹,其實也沒幾年,而且沒有地方戲的生命力,沒根

  • 2024-04-30 06:19

    這事說明郭德綱承認了唱戲有梆子味

  • 2024-04-24 12:18

    這種事兒和搶注專利差不多,專利沒了就想辦法找證據分薄專利的收益,這還算比較好的,再差點只能想辦法搞新型應用了[呲牙笑]

  • 2024-04-24 11:31

    炒一炒,希望這次能把皮黃和梆子也炒熱吧。

  • 2024-04-23 23:17

    咱只聽說過京劇源于徽漢合流,徽班進京,還和昆曲有淵源,唱京劇的多半會唱昆曲。南昆北弋東柳西梆,我聽過梅蘭芳唱昆曲的錄音,可沒聽說梅大師會唱梆子,看來梅蘭芳都不合格了[得瑟]

  • 2024-04-25 10:06

    好多京劇是翻唱的河北梆子,叫“翻梆”如四郎探母。

我就是個碼字的

簡介:相聲曲藝科普,懷舊影視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