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補遺92-周嘉琛當陽降義軍,關克威連夜攻荊門

趙羅洲 2024-04-18 09:16:15
周嘉琛當陽降義軍,關克威連夜攻荊門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消息傳開,各地紛紛響應。在湖北震動最大的要算宜昌了。宜昌瀕臨長江,是鄂西的門戶,又是正在修建的川漢鐵路的交彙點,聚集五六萬鐵路工人。這些新生的工人階級思想活躍,傾向革命。爲了防止工人起義,湖北都督瑞激特派陸軍三十二標二營兩個隊和四十一標一營駐紮宜昌。一是防守水陸口岸,二是防止工人起事。但是駐在這裏的部隊與武漢新軍早有聯系。

10月13日得到武昌起義的通告後,部隊負責人唐犧支、郎金標、黃漢卿、胡雲龍、柳克偉、柳林襄、蔣方仁等立即約來警界的嚴午橋、張舉武、胡冠南;學界的唐伯莊、何大嘉;商界的李春澄、童月紅、趙壁城以及其他知名人士在東山寺召開秘密會議,決定10月18日起義。由于布置周密,准備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18日晚派員雲說服知府金世和,他看到起義軍已包圍了官府,只得宣布支持起義。次日清晨宜昌城內全部換上了起義軍的旗幟,敲鑼打鼓,慶祝和平光複。起義軍推舉唐犧支任司令官,司令部下設參謀、軍需、庶務、糧台、執法、交涉等處。

正當宜昌和平起義成功時,漢口被清軍攻占,武漢局勢直轉急下。又傳來消息,襄陽道的滿員喜源准備聯合荊州的清軍側擊漢陽,司令部便致書荊州將軍連魁和都統松鶴,勸他們投降革命軍。連魁、松鶴置若罔聞。司令部決定速取荊州以固武漢。因此荊州便成爲革命與反革命爭奪的焦點。宜昌革命軍要速取荊州,襄陽清軍要聯合荊州。革命軍爲保證取荊州成功,就要防止襄陽清軍襲擊,因此爭奪荊門又成爲取荊州的關鍵。“欲取荊州者,必須先占荊門”。宜昌方面在准備就緒後,便派參謀關克威率兵一營向荊門進攻。

荊門知州周嘉琛得到宜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後,唯恐起義軍乘虛而入,便想將起義軍阻于屬縣當陽,以保荊州與襄樊暢通無阻,便馬不停蹄地奔赴當陽設防。誰知尚未安排就緒,11月4日關克威就率部兵臨城下,周嘉琛看到當陽兵少將弱,不是義軍對手,只得挂起白旗,宣布投降,並寫信給荊門州的綠營和守備,勸他們也及早投降義軍。

關克威在當陽,一方面整頓兵馬,一方面等候荊門的消息。但駐荊門的清軍寄希望于襄樊、荊州兩方面來援,不肯斷然投降。關克威看到和平光複荊門無望,便于11月25日率領本都人馬和在當陽接收的部隊連夜奔襲荊門。當時駐荊門的

綠營清兵僅60人左右,看到援軍久等不到,知州又早已投降,已是人心動搖。關克威圍城後一陣炮火,清軍便嚇得東躲西藏。義軍一擁而上,將清軍全部消滅,荊門遂告光複。義軍稍事休整後,遵照司令部命令,于12月9日,配合其他部隊向前荊州進軍。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