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只能去想未雨綢缪的事,台劇可以大方去拍四五十歲的人生

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2024-04-16 10:09:38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成爲今年首部高口碑華語劇,目前豆瓣9分。

主線圍繞人到中年感情線展開,但鋪滿了人到中年的各種真切。林依晨賀軍翔以前都是演台偶的,如今戲路越走越寬,兩個人也都到了40+階段。

四十歲是沒有權利去想你喜歡的事,四十歲只能去想未雨綢缪的事。

五十歲升職加薪終成泡影,爲此她滿懷期待吃了兩年老板的餅。

四五十歲很容易在職場被優化,被冷宮,想到《年會不能停》各種美化後的殘酷詞彙。

終于頓悟忠心耿耿不值錢。

台劇可以大大方方去拍四五十歲的人生。

內地劇呢?基本上看不到這個年齡段的剖析,中年角色是工具人,是背景板。哪怕演員已經是四十多歲,他們只能演三十幾歲。

四五十歲人生在內地劇裏是燙嘴的。

這部《不夠善良的我們》,我當寫實生活劇來看。這幾年的光景,蠻多人都開始懂得「未雨綢缪」的好處。

在公司茶水間,劉若英客串的前輩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見。

這是一家營銷公司,這個行業是用青春做賭注的,扛下來的都是滿身傷痕,扛不下來的早就換行業換賽道。

中年危機的討論要一針見血,直擊重點,要用數字來提神共振。

存多少錢才能基本撐完人生下半場?還得不生病,還得放棄各種虛榮心堆砌的品味。

許玮甯演的Rebecca是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她還享受著年齡帶來的紅利期,創意足,執行力強,競爭力處于中上遊,只想接與興趣理想匹配的項目,爛客戶爛項目直接不要。

可年齡上去了呢?這個行業是拼心智體力的,很多後輩都湧上來了。有時候覺得做這一行吧,也是把自己當快消品在透支。

前面Rebecca被前輩戳穿了一句:你以後存的錢,可能還辦法顧及你的品味。

Rebecca享受名牌,哪怕捉襟見肘,還是要用名牌來慰勞自己,尤其特別崩潰的時候,就容易盲目和沖動,變成商家最歡喜的無腦消費者。

家裏的衣櫃擠得水泄不通,終于等到了挂衣架斷裂。

印證了前面茶水間對話。

台劇現在能打的點就是可以把生活小碎片做各種放大,碎片很多,但每一塊碎片都是獨一無二的。台詞是起拔高作用的,但會配置好充沛的場景和畫面去延展台詞裏的寓意,對觀衆留有耐心,有很多留白,等著觀衆去觀察、理解和探索。

比如拍這一段未雨綢缪的故事線,Rebecca在辦公室獨處,畫面安靜幾秒鍾,她是freelancer,租的獨立工作間,只有一個人,房間略昏暗,她可能過了最意氣風發的周期。

然後切到茶水間,鏡頭會給足你人物的思索流程,特寫也會給足留白空間,每一幀都充滿了生活的張力,無聲的壓力也好,平淡的煎熬也罷。她有很多生活片段,去論證前面“未雨綢缪”的可能性,這些生活片段不一定要很多台詞,獨處的畫面很多。

現在很多都市劇都太趕太著急了,和奶茶店出杯速度一樣趕,變成了流水線拍攝,沒有留白,只有台詞密集。

突然想到前陣子看《繁花》馬伊琍采訪,有段時間超愛看她的采訪,都是中年母親的瑣碎日常,她真的是解決問題的高手。她說工作生活沒辦法平衡的,只能去找各種妥協的辦法,要麽A妥協B,要麽倒著來。她媽媽從小教會她過日子的小心得,她也是能實踐出真知的。她說:要留後路,不要做脫底棺材,力所能及,按照自己的現實狀況去花錢。不亂花錢,節省,有規劃地去花錢。

過日子的小智慧,有的人天生就是好手,有的人是半路出家。

前陣子還看金燕玲的采訪,她69歲了,先後遭遇了兩次癌症困擾,子宮頸癌和乳腺癌,都是女性比較常見的癌症。但她很樂觀,說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去埋怨,還在表演造詣上打拼。她說年輕的時候,也經曆過奢侈品包包困擾,而如今覺得現金爲王最重要。

我這幾年開始跑步,越跑越放松,物欲直線下降。回想以前瘋狂購物的勁兒,盲目購買,非剛需囤貨,當時給自己找的借口是購物能減壓,其實當下只是空虛空洞,虛榮心膨脹,過了那個短暫的刺激期,如今都是負擔,就像堆砌過多的內髒脂肪。再說現在流行背帆布包,上海各大商場一年四季做快閃活動,各種好看的帆布袋都是免費送的。我以前還花錢去買各種聯名款帆布袋,如今都薅免費的。

未雨綢缪,也是重新做規劃和調整,到了一定的年紀,很多東西就自動戒掉了。你們看快消品營銷,永遠都是抓小年輕受衆,年紀大了,很多垃圾食品吃得少了,過了那個空虛而胡亂透支的年紀了。過去幾年,很多人也清醒了,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不去追求了,務實點也就是減法之美了。

我現在就想著不能生病,健康最重要,所以就開始認真跑步,爭取每年體檢指標都很漂亮,以及買的所有保險都不要理賠,這樣老了還有一筆儲備金。

健康是最容易也最力所能及做好的,這個底盤有了,做其他事情也就有了底氣。未雨綢缪,早做早好,當然遲做總比不做好。

再來看謝盈萱演的Christine,人到五十,對公司的忠心耿耿終究是錯付了。

說好的升職加薪,最後一場空,人到中年也沒有幾次上升期,而自己過去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都成爲了昂貴的試錯成本。

前幾天看到我們這一行公關PR的新定義,PR就是PUA的rubbish。

忠心耿耿值錢麽?分情況,錢到位,餅到位,忠誠度是金光閃閃的。忠心耿耿和騎驢找馬並不矛盾,工作時間裏盡職盡責,忠誠度拉滿,閑暇時間也要看看市場行情,定期和獵頭保持信息更新,外面的價是什麽,要用生意人思維來對自己做估值。自己業務儲備夠了,資源夠了,就要待價而沽,羽翼未豐滿就先好好把能力搞好。現在的長線畫餅都是有變數的,時間也是有成本的。

人到中年,要麽遇到瓶頸期,要麽失業,現在瓶頸期都算是安全牌了,中年再就業太難了,年齡歧視性別歧視一直都在。中年失業這些年很常見,很多人會假裝上班,每天去咖啡館打卡,不是說星巴克裏有很多「假裝上班」的失業人群嘛。想到了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片中耿樂也是每天假裝去上班,每天在地鐵站洗手間把西裝換下來,下班時間再把西裝穿上。有一部日劇叫《求職家族》,一家幾口全部失業,父母中年失業,從低做起,曾經的企業高管做了清潔工,這也挺寫實。

電影《哀樂中年》裏說:我們好像沒有中年似的,其實最可貴的是中年。

《不夠善良的我們》拍得很有善意,沒有扭曲普通人。平常人生就是這麽平平無奇的,空境夠多,因爲我們每天都要放空,布景夠質樸,不是那種匠心過足的樣板房場景。所有人台詞都不是密集型的,情緒也不是打雞血,大家都帶著生活該有疲態。普通人也是如此,很多時候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很累了,沒有情緒去張牙舞爪,自然也沒有遍地狗血的一地雞毛。

我們很多都市劇拍得太殘暴,明明都是苦哈哈的上班族,卻有大把時間隨時溜班處理家裏的狗血瑣碎,每個人用雞血去掃狗血,于是批量生産魔幻降智劇。就像前陣子熱播的《小日子》,簡直就是《狗血日子》,男主在大廠做總監,女主做畫廊的金牌經紀人,父母一個電話,立馬回家處理狗血家事,工作無所謂的,上班時間可以隨叫隨到回家報道。這類國産劇很多,上班就是帶薪摸魚、吃瓜、看宮鬥,生活裏就是匪夷所思的魔幻。現在還很流行拍父母跑到子女單位大呼小叫,父母每天在工作時間電話遙控子女的人生。真的想問一句:你父母知道你工作地址麽?你父母會每天工作時間打擾你麽?

感謝2024年有這樣一部《不夠善良的我們》,希望今年有更多「不再降智的劇集」。

1 阅读:17

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簡介:不一樣的娛樂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