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三次考研只考清華北大,2次進複試0次擬錄取,吐槽經曆欲哭無淚

飛魚談教育 2024-03-30 11:19:02

如果說高考是一個人命運的轉折點,研究生考試就稱得上是人生的第二個“分水嶺”,盡管是不同階段的考試,但對于考生而言,不只是提升學曆的途徑,也是一次讓自己重新蛻變的過程。

爲了考研上岸,有的人考了兩三次,有時只差一兩分進複試,有時複試被刷,眼看距離上岸只差臨門一腳,命運卻總愛開玩笑,讓人感慨萬千。

在社交媒體上,一位考生讓大家以後叫他清北落榜生的帖子,或許就說出了無數考研學生的心聲,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根據這位考生自己的說法,他已經參加了三次考研,一千兩百多個日夜,最終的結果是2次進複試,0次擬錄取。

他的考研經曆是這樣的,2022年第一次考研,報考清華大學,專業是中國史基礎,考了433分,進了面試但沒通過。

第二次考研,報考北京大學,只考了354分,連參加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次考研,這位考生再次報考北京大學,專業是曆史學基礎(中國史),,總成績爲370分,專業排名爲第8,進了複試,可能是複試發揮不算好,再次敗北。

縱觀這位考生的三次考研,總成績依次是433分、354分、370分,專業成績分別爲281分、2226分、223分,第一次考研的成績最好,也最有希望上岸,但沒有把握住機會,有點可惜,或許,考研不僅需要努力和付出,也需要一點點運氣。

坦率地說,這位考生考研,三次都報考清華北,死磕兩所名校,但最終的結果是兩次進面試零次擬錄取,背後原因非常現實。

在帖子中,這位考生交代了,他是雙非、跨考、二三戰,幾乎疊齊了所有的debuff,一起捋一捋。

1,他的本科學校不是很好,是一所雙非院校,一般情況下,211、985高校都更加青睐同層次或本校的學生,清華、北大同樣如此,這位考生的本科學校普通,在複試中沒有什麽優勢。

2,他是跨考的學生,中國史基礎應該不是他原本的專業,高校的導師招研究生,在同等的情況下,在跨專業的同學和本專業的同學之間會優先考慮後者,打更高的分。

你可以認爲這不公平,但導師這樣選擇有自己的考慮,跨考的學生,盡管考研成績很好,但基礎不牢固,而本專業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知識和內容都學過了,有底子。說白了,研究生不是單純看考試,還需要一定的功底和學術能力,導師喜歡能夠快速跟上節奏的學生。

3,清華北大,是無數考生的追求和夢想,這位考生勇氣可嘉,但作爲雙非高校的學生,還跨專業報考,在激烈的角逐中落敗,並不讓人意外。不能說他不優秀,但在一堆高個子中,導師有更好的選擇。

4,就成績來說,這位考生比很多人都考得更好,如果他不死磕清華北大,第一次考研,就可以去一些不錯的高校讀研究生,願意接受調劑,也不至于二戰和三戰。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考生不願意委屈自己去其他高校,或許是太執拗。

其實,這位考生很優秀,他本科期間寫出了一篇自認爲過得去的論文,雅思成績也不賴,同時,還擁有很高的目標和追求,或許,這也是他考研敢于死磕清華北大的底氣。

只是,努力了一千兩百個日夜,無數次幻想過上岸的場景,終究卻是一場空。三年來,有過拼搏、努力,也有過無助和羨慕等情緒……這是我最後一次考研,也不會再考慮調劑……

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位考生回顧自己的考研經曆時,覺得特別慘,內心也不甘心,情緒波動也大,欲哭無淚的心情幾乎躍然于紙上,太紮心了。

但不管多麽難過,多麽不甘心,當初選擇了考清華北大,又不接受調劑,或許就已經爲結局埋下了伏筆。擁有夢想是好事,有些夢想,不是努力了就一定可以達到,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比自己優秀的人大有人在。

好在這位考生也意識到了,一個人總是會不完美,不圓滿,雖然擬錄取名單讓自己猝不及防,但還是坦然接受,並選擇爲自己三年的考研生涯畫上句號。

看到這位考生的經曆,應該有很多人破防了,誰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有好的結果,但付出努力不一定有回報,失敗了,就要學會坦然接受。

其經曆也提醒我們,考研這件事上,有必要對于自己的實力也做一個評估,不是說不能跨學校、跨專業考研,但如果沒有絕對的實力,最好優先考慮本校或同層次的學校,專業選擇也要慎重,如果學校對專業有限制或要求,那就別盲目報考,盡量選擇本專業。

另外,也要明確一點考研目的,是爲了增加名校光環?還是爲了提升學曆、學術或科研能力?如果是爲了前者,死磕名校可以理解,如果是爲了後面的這些能力,那就不必盲目追求學校,也可以考慮調劑,沒必要太執拗。

0 阅读:326

飛魚談教育

簡介:分享教育熱點資訊、學生的趣味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