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從西遷欽察草原,到回歸清朝,曆史軌迹如何?

燃竹君 2024-05-10 19:34:50

在閱讀此文前,懇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每日爲您推送精彩內容,不要錯過哦~

1771年,蒙古的一支名爲土爾扈特部的族群,跨越俄羅斯的邊境,從欽察草原返回故土,得到了清朝乾隆帝的優待。

史書中關于圖爾扈特部回歸的事迹,一直稱贊有加,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原本在中國西北安定生活,爲何會遷往欽察草原?

接下來,我們一同探尋土爾扈特部的這段曆史。

1.土爾扈特部,被迫逃亡

在明朝時期,蒙古有兩個著名的部落廣爲人知,它們分別是鞑靼和瓦剌部落,瓦剌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漠西地區。

後來瓦拉競爭不過鞑靼,進而分化成以准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爲主要分支的蒙古四部。

到了清朝初期,准噶爾部迅速崛起,實力淩壓蒙古諸部之上。

說起准噶爾部的大名,大家或許一時摸不到頭腦。

在《康熙大帝》的電視劇中,康熙帝多次發兵討伐的准噶爾丹,便是准噶爾部的大汗。

當然,當土爾扈特部西遷至欽察草原的時候,准噶爾部還沒一統各部的實力,只是稍強諸部而已。

即便如此,准噶爾部給其他幾個蒙古部族的壓力,也非常之大。

面對准噶爾部的欺壓,包括土爾扈特部在內的其他蒙古部落,都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出路。

要麽離開,要麽臣服,別無他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土爾扈特部選擇遷移到欽察草原。

2.西遷的機會,突如其來

土爾扈特部西遷的機會,還是准噶爾部創造的。

他們西遷的目標地,曾是諾蓋的領土,然而那時的諾蓋汗國,因不斷受到其他國家的打壓,生存空間早已不及建國時期的三成。

欽察汗國建立伊始,幅員遼闊,哈薩克汗國、克裏米亞汗國、諾蓋汗國以及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衆多國家,都是在欽察汗國的基礎上分化而來。

隨著諾蓋汗國的崛起,欽察汗國的疆域再一次嚴重縮水,幾乎囊括了欽察汗國大半土地。

欽察汗國日漸衰微,幾乎到了人人皆可欺辱的境地,克裏米亞汗國向東對其發起挑戰,而俄羅斯人則從北方入侵,欽察汗國不可避免地滅亡了。

與此同時,俄國人在擴張的時候,趁機對喀山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發難,兩國覆滅,諾蓋汗國的大片領土與俄國接壤,不可避免要面臨欽察汗國的下場。

失去了喀山汗國等國作爲屏障,諾蓋汗國西部和北部的廣闊土地,都被俄國人占領。

東邊諾蓋汗國相鄰的哈薩克汗國,雖然打不過准噶爾,但欺負諾蓋汗國,還是綽綽有余的,東部疆域也被大面積侵占,一時之間,諾蓋汗國的處境,岌岌可危。

土爾扈特部西遷的時候,諾蓋汗國的領土已經所剩無幾,諾蓋人虛弱至極,自然無法阻擋土爾扈特部的兵鋒。

然而,土爾扈特部西遷到諾汗國的疆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最大的障礙就是哈薩克汗國。

准噶爾部的不可一世,幫了大忙,他們不停地找哈薩克人的麻煩,哈薩克汗國無暇他顧,這才給了土爾扈特部遷徙到新家園的機會。

3.羊入虎口,被人拿捏

土爾扈特部遷移到諾蓋汗國,俄國人自然是喜聞樂見的,諾蓋汗國已經徹底被打殘,沒有根基的土爾扈特人過來,對俄國人來說,也不會有太大威脅。

更爲重要的是,土爾扈特人的到來,爲俄國人提供了拿捏哈薩克汗國的籌碼。

土爾扈特部遷移至諾蓋汗國領土的同時期,准噶爾部與哈薩克人開始了長達百年的拼殺,戰爭間接導致了哈薩克汗國的衰落,爲後來俄國人輕松征服哈薩克汗國埋下了伏筆。

在俄國人的支持下,土爾扈特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他們一度擴大了原來諾蓋汗國的統治區域,向南延伸,占據了阿斯特拉罕汗國統治的領土。

不過阿斯特拉汗國早已不複存在,這是土爾扈特人,從俄國人手中奪得的戰利品。

俄國人之所以對土爾扈特部如此容忍,並非毫無目的。

土爾扈特人作爲遊牧民族,是俄國人抵抗克裏米亞汗國和土耳其的理想盟友,近代俄國與土耳其之間爆發了多場戰爭,都有土爾扈特人的幫忙。

當然,俄國人對土爾扈特部的利用,不僅限于對付土耳其,當俄國征伐西方的時候,也會強迫土爾扈特部派出軍隊,跟隨出戰。

4.寫到最後

土爾扈特部一開始是有自主權的,特別是阿玉奇大汗時代,土爾扈特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但他逝世後,因繼承人問題,土爾扈特部陷入內耗,實力大幅削弱,貴族首領們爲了掌權,便拉上俄國當後台,這爲俄國人直接插手土爾扈特事務提供了機會。

俄國人深度介入後,土爾扈特人的自主性嚴重受損,尤其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時代,土爾扈特人飽受俄國人的壓迫與剝削,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土爾扈特部的英雄首領渥巴錫,不願部族受辱,率領了二十萬族人,逃過俄國軍隊的圍追堵截,試圖逃回故土,一時成爲佳話。

渥巴錫的離開,震驚了葉卡捷琳娜大帝,他派出軍隊嚴密封鎖土爾扈特人的出逃,後續可以離開的土爾扈特少之又少。

留在俄國境內的土爾扈特人,其實生活得並不好,他們往往被俄國當成炮灰使用,有些土爾扈特人機緣巧合逃到了其他國家。

如今分散各地的土爾扈特人,可能與我國境內的土爾扈特人,失去了血脈聯系,認祖歸宗,回家已然不可能。

2 阅读: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