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鵬擊浪》熱血青春故事,精湛藝術表達讓年輕觀衆共情

釋凡 2024-01-02 11:57:13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電視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扶持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鲲鵬擊浪》正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廣東衛視以及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熱播,這部聚焦展現毛澤東1918至1921年三年青春歲月的經曆,以其跌宕起伏的劇情、精湛巧妙的藝術表達,讓觀衆熱血沸騰。

目前該劇已經播出過半,劇情越來越熱血和精彩。很多觀衆表示,這部劇的劇情緊接《恰同學少年》,非常好看,絕對是一部觀賞性與藝術性兼具的重大革命題材佳作。

劇情好:懸念鋪墊到位,故事一波三折

衆所周知,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最難的就是講好故事,因爲要忠于曆史,似乎創作的空間有限,缺少懸念感新鮮感。《鲲鵬擊浪》把“故事性”這個最大的創作難題解決了。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鲲鵬擊浪》較好地把握了曆史真實與藝術想象的尺度,對劇情的懸念設置、沖突設置都給予精心設計,使得這部重大革命題材劇呈現出較高的觀賞性,用觀衆的話說就是“好看”。

第22集裏毛澤東帶領學生們智收張敬堯鴉片的情節,相信令很多觀衆拍案叫絕。湖南督軍張敬堯從車站劫獲一批鴉片,以存放黃豆的名義藏在陶會長家倉庫裏,被毛澤東等人發現。毛澤東用“偷梁換柱”法,將鴉片全部用黃豆取而代之,把鴉片悄悄轉移走並銷毀,弄得張敬堯只得啞巴吃黃連。這段戲情節巧妙,一波三折,既體現出毛澤東的勇氣和智慧,同時將張敬堯一心斂財的醜惡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驅張運動”是本劇一個重要劇情,跨度時間長達兩年多。

因此,介紹這段曆史的來龍去脈,無論是開始毛澤東與張敬堯偶遇,還是後來毛澤東替被害的賣豆腐師傅討公道,乃至智收鴉片,本劇對這段驅張曆史賦予了很強的故事性,而且前後連貫,非常流暢。

再如趙明佑“叛變”的情節也非常吸引人。負責北圖新書采購的他被書商劉啓濤賄賂,結果被騙,新書質量極差甚至有空白頁。

不久在侯專員的威脅利誘下,他又幹起監視李大钊的勾當。這幾段戲很好看,有點諜戰劇的味道了。

一方面表現出革命環境的艱難性、複雜性,一方面爲後來陳獨秀、李大钊先後被抓做了鋪墊。在《鲲鵬擊浪》裏,這樣精彩的故事橋段還有不少。

這或許與本劇表現的曆史跨度短有關,只是三年間的故事,因此編劇可以將每一段曆史、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都詳盡的敘述,充分設計細節滿滿的故事。

可以說,《鲲鵬擊浪》將1918至1921這三年毛澤東的經曆講透了!

演技棒:人物性格鮮明,盡顯青春力量

《鲲鵬擊浪》整體風格上洋溢著濃濃的青春氣息,很多90後、00後的演員擔當了本部劇的主要角色。而事實證明,這些年輕演員經受住了考驗,他們演出了革命先烈的青春風采。

飾演毛澤東的劉承林,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正氣和堅定,清澈的眼神中飽含著深沉的思考,剛柔相濟,頗有青年領袖氣質。

第19集裏他給修業小學的孩子們上最後一課的片段給人印象深刻,毛澤東在黑板上寫下“國家”兩個大字後,通過和學生們的互動,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最後和學生們一起深情地朗誦起嶽飛的《滿江紅》。可以看出,劉承林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也帶動了孩子們的表演,這場戲非常自然、感人。

《鲲鵬擊浪》對毛澤東等這些愛國青年學子群像的刻畫是非常出彩的,人物個性鮮明,洋溢著青春的力量與思想的激蕩。毛澤東剛做北大圖書館助理員不久,他與朱謙之便有一場對手戲,讓人難忘。朱謙之的出場非常精彩,周圍四五個同學圍著他出題,無論是《宋論》這樣的中國古典名作,還是叔本華、歌德的西方作品,朱謙之都是張口就原文背誦。

見到毛澤東後,毛澤東簡單幾句“無政府主義其實可以在中國的古文裏找到源頭”的論述,立即讓朱謙之佩服不已。再如張國焘和傅斯年關于學俄國還是學美國的辯論賽,都讓人看得熱血沸騰,彰顯出這些愛國青年的學識和情懷。

北大校園裏這幾段學子之間的辯論戲頗有點“神仙打架”的感覺,大段大段的名著原詞從他們口中脫口而出,讓人看得相當過瘾。

性格開朗、無話不談的“湘江三友”,聰慧大方的楊開慧,才華橫溢又有點古怪狂傲的黃侃……這些人物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

包括那位笑裏藏刀、心狠手辣的張敬堯,被老戲骨董勇演繹得也是活靈活現。

情感真:大愛小愛交融,平凡中見偉大

《鲲鵬擊浪》不僅是講述那三年間國家和民族往何處去的故事,也是講述毛澤東等熱血青年的人生故事。他們個人的前途、命運,也像那時的國家現狀一樣,飄搖不定,充滿了曲折。

本劇非常難能可貴的是,不僅濃墨重彩書寫了曆史事件,還挖掘出人物感情和精神經曆所蘊藏的豐富人文內涵,展現出他們平凡人的一面,如與愛人、親人、朋友的情感交流,從而與觀衆情感達成了深深的共鳴。簡單地說,就是“以情動人”。

第一是愛情動人。《鲲鵬擊浪》用一定篇幅描寫了青年學子在個人感情方面的愛與痛。毛澤東與楊開慧、蔡和森與向警予等幾對年輕人的愛情,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場面不算太多,但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比如楊開慧給毛澤東送鞋的那段戲,她不好意思直接給毛澤東,便假借給父親楊昌濟買鞋,然後以不合腳爲由順勢送給現場的毛澤東。

這樣含蓄的情感表達反而讓人印象深刻,也符合當時人物的性格和年代特點。

爲了襯托毛澤東和楊開慧的自由戀愛,本劇還設計了癡心學子鄒鼎丞和富家小姐吳芷若的悲劇愛情故事,與毛、楊之愛形成鮮明對比,讓人爲舊社會婚戀觀感歎的同時,也爲本劇創作者的精巧設計所贊歎。

第二是親情動人。《鲲鵬擊浪》在親情方面的闡釋,在毛澤東身上體現得非常突出。毛澤東非常敬重他的母親,他曾在給同學鄒蘊真的信中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母親便屬于第三種人。” 在《鲲鵬擊浪》裏,毛澤東正要加入《京報》之時,接到母親病危的來信,立即回家探望。

他給母親洗腳的那組鏡頭相信讓不少觀衆落淚。而他的母親文素勤每想念兒子一次,就會爲兒子念一遍心經,每天要讀幾遍心經。這種無私的母愛讓人感動。

第三是友情動人。《鲲鵬擊浪》基本就是圍繞 “湘江三友”毛澤東、蔡和森和蕭子升的故事展開的。從劇中我們看到,這三人都熱愛中國,都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不僅在學術上相互啓發,還在實際行動中爲改善中國社會付出努力。

相信他們的友情一定會讓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找到共鳴。盡管後來三人因思想分歧而分道揚镳,但他們都爲中國的未來和革命事業作出了不懈努力,成爲中國革命曆史上獨特的一頁。

《鲲鵬擊浪》目前已播出二十多集,劇情越來越熱血、好看。事實上,重大革命題材創作者只要能真實地把百年前青年人熾熱的理想以及他們衆志成城求索的軌迹傳遞給觀衆,年輕觀衆就一定會“買賬”。

因爲每個當代年輕人骨子裏都有自己的愛國情懷,很容易被點燃。《鲲鵬擊浪》用生動、共情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全民的精神洗禮與素養提升,讓當代年輕人對偉人的青年曆史、革命軌迹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激發他們對于知識和理想的渴求,而這正是《鲲鵬擊浪》彌足珍貴又富有創新的價值所在。

0 阅读:1

釋凡

簡介:京城資深影評人、記者,新浪千萬級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