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崑”落地,華爲車BU開啓靳玉志時代

AutoR智駕 2024-04-25 09:10:46

隨著華爲車BU走向獨立、乾崑全新品牌的亮相,華爲車 BU終于駛出了盈利下限的舊跑道,駛入了更高目標的新跑道。

文丨智駕網 王欣

編輯|浪浪山與明知山

四年一度的北京國際車展開展前一天,德國三大巨頭,通用、豐田,以及自主品牌岚圖都舉辦了品牌活動,以地平線、安波福等爲主的科技公司也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技術,但本屆車展的第一個Amazing時刻,依然屬于華爲。

在昨天新問界M5亮相之後,華爲在今天同時舉辦了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和2024華爲智能電動&智能充電網絡戰略與新品發布會。

隨著享界在本次車展首次亮相,光應用、華爲雲、數字能源、終端業務、車BU業務同時在北京車展展示了最新技術和産品。

而車BU,因爲投入巨大,正在拆分過程中的業務,在余承東升任華爲汽車BU董事長後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一是靳玉志作爲BU CEO首次在媒體面前公開亮相,二是華爲智駕有了全新品牌“乾崑”。

靳玉志能否開啓華爲車BU的靳玉志時代,一是技術能否領先行業,二是品牌能否立住,三是拆分後能否盈利。

這一次他正式發布了以智駕爲核心的系列解決方案全新品牌“乾崑”,以及乾崑ADS 3.0高階智能駕駛、乾崑XHUD 2.0 AR導航等十大新品。

發布會現場,靳玉志提到,電動化的下半場是智能化,智能化的拐點已經到來,2024年是智能駕駛規模商用元年。同時,年內采用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車輛累計將超過50萬台。

乾崑品牌的發布,是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最新進展,也托舉著華爲車BU和靳玉志的未來走向。

自去年11月,華爲與長安汽車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華爲將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即 toB 業務,不涉及 toC 的智選車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到新的實體公司。

1月16日,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據多家媒體報道,引望正是華爲車BU成立的新公司。

靳玉志都負責什麽?

目前,靳玉志任職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爲光産品線總裁、華爲候補董事。而旗下的智能車載光業務産品包括AR HUD、智能車燈等,也都與華爲車BU有業務交集。

當然,作爲華爲常年虧損的車BU業務,華爲車BU盈虧平衡的目標,又寄托在了全新“乾崑”品牌上,這也是靳玉志要背負的使命。畢竟,華爲預計車BU的盈利時間是2025年。

01.

華爲乾坤 ADS 3.0引入端到端架構,去掉了BEV

發布會現場開始不久,華爲首先推出了智能駕駛系統新版本——乾崑ADS 3.0。

從架構、安全、場景、泊車四個維度帶來最新提升。

ADS 3.0基于全新架構升級,靳雲志表示將繼續堅持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通過融合感知,做到真正像人一樣理解所有目標障礙物和場景。

過去 ,ADS 2.0采取的是BEV+GOD網絡的方法,原理是識別通用障礙物,BEV統一坐標。

但ADS 3.0 去掉了BEV,全面切換到GOD大網,相當于把它們倆結合在一起,然後輸出給到一個端到端的網絡(PDP網絡)做決策和規劃。

這就是靳玉志在發布會上提到的“場景理解”,意在提高系統泛化能力。

在智駕網看來,乾崑3.0不是所謂的輸入像素—輸出控制的端到端方法,華爲這個方案明顯更實際安全和可控——從你出發那刻起,就能保障你的安全。

這一次。ADS 3.0引入端到端架構實現模塊化,也是一大亮點。

靳玉志特別強調,華爲在感知硬件中將會全面保留激光雷達,這與另一家智能駕駛頭部車企特斯拉所推進的純視覺方案有顯著區別。

就目前L3發展階段而言,激光雷達的升級仍是感知層面實現飛躍的最佳作弊武器。

在靳玉志看來,有的廠商爲了降成本,逐漸在激光雷達上降級,“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不僅僅局限在 L2 級別,而是要繼續向上探到 L3 甚至更高,要做到全天候的適應和更好的小目標檢測能力。”

所以,華爲將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規格都做到了雙升級,特別是新一代激光雷達傳感器D3P,規劃了更強的全天候檢測、遠距離的探測能力。

基于雲端訓練,ADS 3.0智駕系統會迎來快速叠代。

算力方面,靳玉志介紹到今年6月,訓練算力可達3.5E FLOPS,訓練數據量已達日行3000萬公裏,半年實現3倍增長,模型的更新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每5天叠代一次。

在之前CAS2.0的基礎上,華爲再次推出全向防碰撞CAS 3.0,提升了ESA緊急轉向輔助的能力。

譬如在AEB刹車距離不足的場景下,CAS 3.0能做到自動緊急轉向避障,無需人先打方向盤觸發,側向主動安全也支持更多的場景,例如支持斜穿、橫穿的車輛、自行車和電動車。

據靳玉志介紹,ADS 3.0還將帶來“車位到車位”一鍵抵達的全場景貫通體驗。

這意味著在接近目的地或停車場時不會出現系統降級,無需接管。從公開道路到園區道路,從園區地面到地下車位都可以通過智駕實現。靳玉志特別強調,園區內泊車階段不需要靠記憶路線行車(記憶路線只能停入固定車位),可以擁有更靈活的體驗。

自動泊車上,ADS 3.0的“離車即走”功能已覆蓋8城48個商業停車場,以及 6 城的 43 個社區或辦公停車場。靳玉志表示,目標是年底覆蓋 100 個商業停車場及 2000 個社區或辦公停車場。

同時,華爲還發布了ADS SE版本,指出將在L2級別持續優化。倘若真是如此,或許意味ADS 3.0及今後的版本,目標是朝向更高階的智駕級別去演進。

本屆車展在智駕領域的熱點,一是端到端,二是純視覺。

端到端雖是熱點,但畫餅者多過實際,多數團隊會陷入被質疑的語境,而純視覺一度因爲智界S7起步版本首次采用純視覺這一路線聲威大振,但今天華爲先是明確端到端路線,二是明確激光雷達的作用,這對業內的爭議會起到定心丸的意義。

這是我們將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稱之爲本屆北京車展的第一個Amazing時刻的原因。

02.

多模態大模型上車

與乾崑一樣,鴻蒙座艙一同成爲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兩大核心品牌之一。

新一代鴻蒙座艙HarmonySpace實現的升級之處在于,引入了千悟引擎大模型。

該模型基于華爲雲盤古大模型,昇騰AI計算框架等核心根技術。聯合鴻蒙視覺和曉譯語音能力,打造了有情感、會思考的語音助手,能給用戶提供深度個性化服務。

比如,你可以通過千悟識人技術、小藝語音助手精准識別家庭成員並讓它提供個性化服務。看懂手勢、複制聲紋、識別車內信息標識,實現真正的無感交互。

在智能座艙領域,華爲的鴻蒙座艙目前已經搭載了超過 200 個車機端應用,86% 的指令由語音控制完成。

車載光上,華爲透露會有40英寸的百萬像素大燈將在今年10款車上搭載。

新一代AR-HUD支持防抖,顛簸時HUD不晃動。

並且能和智駕進一步聯動,能在擋風玻璃上標出暗處危險、盲區來車、鬼探頭。

車雲3.0服務也是此次發布會一大看點。

一是發布了雲鵲大模型,意思是雲上扁鵲,全流程智能診斷車上故障。

二是星閃數字鑰匙3.0,靳雲志稱其爲首家支持星閃技術。

三是乾崑雲曦,能實現手機遠程實時查看車輛周圍環境,智能處理隱私。

03.

是開啓智能駕駛規模的元年,也是扭虧爲盈的重要節點

華爲乾崑産品的面世,意味著將吸引更多合作夥伴的采用。

在發布會即將結束前,靳玉志特意用一頁PPT向觀衆展示目前采用華爲乾崑智駕的客戶們——

東風岚圖、猛士,長安深藍、阿維塔,廣汽傳祺、北汽極狐、享界,賽力斯問界,奇瑞智界。

還有采用鴻蒙智行模式的江淮的新品牌,傳說中的傲界。

不過在不久之前,華爲乾崑智駕丟掉了一汽集團,被大疆車載截胡。

本屆車展,大疆車載與華爲乾崑智駕會有一輪暗裏明裏的競爭與較量,二者在技術能力上雖然強大的研發團隊支持,但在純視覺與激光雷達方面也存有路線之爭(詳見《走進大疆車載:一個悄悄靠近智駕王位的低調團隊》)。

不過,可以斷定的是,華爲乾崑智駕在自主品牌車型合作夥伴方面,依然穩居第一。據稱,今年,還將會有超過十款搭載乾崑ADS智駕系統的戰略合作車型上市。

在本次發布會舉辦的前兩天,4月22日,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微博做了一波預告,稱華爲將發布新品牌,並@了極狐、長安汽車、阿維塔、深藍汽車、岚圖汽車、猛士科技、廣汽傳祺、鴻蒙智行、AITO汽車、智界汽車等。

顯然這一批定向名單,只是乾崑品牌宏圖的序篇。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旦華爲車BU和車企簽訂合作定點,很多車企反而會一反常態,不自己主動宣布,而是等華爲車BU先行官方發布。

今年3月,余承東曾表示,華爲智選車業務在2024年前三月已經完成扭虧,車BU接近盈虧平衡的邊緣,預計從4月份開始實現扭虧爲盈,實現良性的正向發展。

看來,成立5年的車BU,終于有望告別虧損的泥沼,走向盈利。

車業務是華爲當下唯一虧損且燒錢的業務。華爲幾乎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直接和間接研發人員高達1000人,其中70%研發人員都聚集在研發智能輔助駕駛上。

“過去幾年,車BU 每年虧100億元,後來虧80億元,去了虧了60億元,預計今年扭虧爲盈。”車 BU董事長、消費者BG CEO、華爲常務董事余承東在前不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

不過,余承東也透露,智選車模式不會有太多合作方,主要是沒有資源,只能做四個樣板間。

根據靳玉志此次給出的數據,自2019年華爲車 BU成立以來,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研發人員達7000人,與”大嘴“余承東給出的數據吻合。

這的確是令業界側目的真實投入數字。

靳玉志也在現場提振士氣說:“華爲車BU在2023年智能部件發貨已超過300萬套,已上市的戰略合作車型達7款,發展超過300家産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

當上述這段話轉換成粗略的利潤數字,或許能覆蓋住華爲偏高的智能駕駛系統成本。

另外,余承東之所以相信華爲車 BU今年能實現扭虧的一大原因在于“高端車型的大賣。”

4月23日,全新問界M5系列正式上市,起步價與問界M7一致爲24.98萬元,將于5月15日起交付。

可見該價格並沒有迎合當下市場競爭采取低價策略,或從側面反映出,在問界系列中背負走量任務的車型繼續是M7,不過M7也即將迎來改款,智駕成爲其品牌溢價和提升性價比的關鍵。

在問界新M5發布會開始之前,余承東在發布的一條預熱微博中提到:“我們在智駕技術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售價低于 30 萬的華爲高階智駕其實都是虧本銷售。”

“鴻蒙智行全系2024年1月1日至4月22日累計銷量105000輛,在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排名第一。”余承東公布的鴻蒙智行系列車型成績能佐證車BU四月可能盈利的預判嗎?

從智駕網目前獲得的信息來看,車BU盈利尚需時間。

不過數據顯示,去年,問界品牌銷量達到了94380輛,同比增長超20%。其中,問界M9在去年12月底上市,累計大定約6萬輛。問界新M7上市170天累計交付超10萬輛,“刷新中國豪華SUV市場交付速度新紀錄”。

2024年,問界的銷量目標定爲60萬輛,比其他車企定下的flag都要激進,問界同樣與乾崑承擔著提振士氣的使命——就如3年前的華爲一樣,在2021年智能手機出貨量跌至全球第9位之際,華爲借靠M5填補新的增量賽道和營收,智能汽車業務便從那時的"急救針“發展到了現在的“必須項”。

千回百轉終成路,5年又5年,隨著華爲車BU走向獨立、乾崑全新品牌的亮相,華爲車 BU終于駛出了盈利下限的舊跑道,駛入了更高目標的新跑道。

0 阅读:15

AutoR智駕

簡介:智駕網,有溫度的汽車科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