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碰瓷式營銷,爲什麽小米沒事,智己卻犯了個“大錯”?

科技有新沸點 2024-04-13 21:56:39

文|新經濟沸點 天一

車圈的熱度一直不減,小米汽車自從3月底沖上話題C位後便熱度不斷,前有SU7的持續“供熱”,最近幾天又被智己碰瓷“添柴加火”,這讓已經溫熱的小米汽車話題,再度加熱。

仔細對比小米SU7和智己L6的發布會,都在其中用到一種方式,那就是“碰瓷式營銷”,只不過,小米汽車參數的對比對象是特斯拉,而智己把對比對象變成了小米,從這個角度看,兩場發布會的操作方式無本質區別。

智己L6發布會截圖

小米SU7發布會截圖

那爲什麽特斯拉沒有讓小米道歉,而小米在智己發布會當晚就坐不住了,要求智己道歉?

從智己給出的道歉信看,分歧在于智己搞錯了小米汽車的一個事實,即:電機,智己說自己的新品L6前後都是雙SiC,而小米SU7Max是“前IGBT後SiC”。

小米則認爲,自己的電機都是SiC,智己搞錯了,並上升到“有意抹黑、造謠、騷擾、不體面“的高度,強烈要求智己道歉。

智己先于4月8日發布會結束後4月9日淩晨道歉一次,又于晚些時候又進行第二次道歉。

智己第一封道歉信

第二封道歉信

與第一封道歉信很快承認自己錯誤不同,第二封則說明了“前IGBT後SiC”的來源,“經由工信部公開的小米SU7公告信息,與相關供應鏈企業專家進行多次調研,同時,結合行業主流技術趨勢,調研結果顯示,輔區異步電機通常會采用IGBT功率模塊,很遺憾,該調研結果與小米汽車官方主張的實際情況存在不一致。”

這段回應,像極了一個媒體對于某篇飽受質疑報道的解釋。順帶說一句,現在某些品牌方,對于不同于公關視角的報道,也習慣動用“有意抹黑、影響營商環境”這樣的方式來投訴作者,大概原因在于,他們在某些關鍵節點,例如IPO等,需要控制輿論,但他們控制輿論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便是搞“公關一言堂”,順我者昌、逆我的……就以抹黑等理由到各平台投訴作者。

智己的回應,更像一個媒體面對“公關一言堂”之外的另一重聲音,因爲這是小米官宣的內容,如果以另外的視角去找到另一個結論,並且這個結論與官宣迥異,就要被釘在錯誤的立場上,遭受輿論的批判。

可惜,智己的這份回應力量還是不夠大,因爲他們最後還是道了歉,畢竟他們這份“前IGBT後SiC”的結論,“審稿權”在小米方,小米覺得智己錯了,智己就是錯了。

反觀小米汽車發布會後的碰瓷式營銷,特斯拉是有隱晦的反應的,小米SU7的發布會是3月28日,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很快便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段話,並由特斯拉中國區的公關負責人轉發過來:“對任何技術評分的正確方法不應該是和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因爲這太容易了),而應該和其物理極限進行比較。”

海銀資本的聯合創始人王煜全在SU7發布後,曾這樣評價:“小米發布會有什麽特點?公布了一系列很牛的結果,但沒告訴你哪些是小米擁有的牛技術,更不告訴你背後到底是誰做出來的。”

“舉例來講,他說我的一體成型的壓鑄機是世界最大的,這是牛。但這技術是誰的?我不相信是小米的。壓鑄機企業術業有專攻,人家有專門幹這個的,所以小米只是提了需求,別人滿足了。”

也即是,這輛車與小米手機的生産有諸多類似之處,極有可能還是供應鏈致勝,且更注重于外觀以及營銷手段的創新,這終究算不算是中國的科技創新呢?那麽中國車圈需要什麽樣的科技創新呢?

0 阅读:0

科技有新沸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