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鎮守漢中10年無人破,姜維接手後30天都守不住,背後大有原因

給你壹點料 2024-05-11 09:44:48
前言

魏延和姜維都是蜀漢時期的重要將領,他們在曆史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魏延在鎮守漢中時,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成功地防禦了曹魏的多次進攻,保證了蜀漢北方的安全。

而姜維在後來的戰爭中,也表現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能和戰鬥精神。那麽爲什麽魏延能夠鎮守漢中10年無人能破,而姜維接手後卻連30天都守不住呢?

姜維繼承諸葛遺志

要想知道這兩人鎮守漢中爲何會結局截然不同的原因,首先就得先搞明白兩人在鎮守漢中時所采用的軍事策略上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姜維原本是曹魏那邊的人,卻因爲一直被當時的天水太守懷疑有叛變的心思,所以不得已之下投降蜀漢。這之後,諸葛亮非常重用他,正因此姜維一直將諸葛亮先生視爲亦師亦友的指路明燈。于是在諸葛亮死後,他也一直繼承其北伐的遺志。

也正是因爲姜維想要繼承諸葛先生的遺志,所以他所有軍事思想的核心就是穩定以攻爲守的局勢,然後繼續北伐中原。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層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爲他作爲降將,如果沒有軍功傍身,本來就不高的政治地位隨時可能遭到其他勢力的毒手。

這就導致他接任漢中太守的時候很快放棄了原本魏延設下的軍事布防,反而將嚴防死守的防禦策略改成了圍殲敵方,也放棄了營寨外圍的一切防守。

一邊收攏兵線、貯存糧食,等待敵人進攻;一邊又頻繁派出部隊去擾亂敵人的視線,攻擊其補給線的同時也折磨得敵人士氣衰竭。一旦等到敵人動了想要退兵的心思,姜維這邊的所有隊伍就會聯合圍攻敵人,並將其一舉殲滅。

然而他顯然低估了魏軍的數量,漢中的兵力也就三四萬左右,其余兵力更是分散在各個地方,可誰知魏軍竟然動用了數十萬的兵力來攻打漢中地區。

再加上當時爲了躲避來自朝廷的政治迫害,大將軍姜維本人並不在漢中前線,有什麽問題也只能上書皇帝,整個過程中大量來來回回的時間就耽誤了劉禅派兵支援的時間。

而且姜維一心重守的是漢城和樂城,卻萬萬沒想到鍾會率領的魏軍根本不走尋常路,直接揮師進攻陽平關。

最後姜維沒了辦法便只能退守劍閣,盡管魏軍多次進攻劍閣,但無一例外都被姜維率領的蜀軍擊退,于是雙方在劍閣展開了一場長時間的拉鋸戰。與此同時,鄧艾已經成功偷渡陰平,並且迅速推進到成都平原。

劉禅得知消息後,驚慌失措,擔心成都一旦失守,國家就真的在他手上滅亡了。在劍閣前線的姜維也深知蜀軍糧草已經不足以支撐下去了,很難和魏軍長期對抗下去,這使得蜀軍的境地愈發艱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漢中地區就這樣失守,蜀漢也走向了衰微的結局。

魏延死守漢中

自從夷陵之戰後,蜀漢就接連損失大量兵力和文武官員,就連本國土地都跟著失手了接近一半。而這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不少蜀漢將士眼見著國家連連敗退,就幹脆投降後加入曹魏的陣營。不僅能平步青雲,而且日子也過得相當舒坦滋潤。

那幾年劉備手上的戰略支點也就只剩下益州和漢中地區了,于是曹魏軍隊想用榮華富貴之類的誘惑對魏延勸降,既能拉攏一名大將,又能不費一兵一卒地就攻破漢中。

然而魏延和姜維可不一樣,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跟隨劉備了,是少數一路跟著劉備走過來且還活著的大將之一。所以魏延對劉備這個主公是相當忠心的,說什麽也不肯投降,更不會退讓漢中土地的一分一毫。

但他心裏也清楚,靠漢中反攻肯定是不可能的,首要之急是死守住漢中,這樣至少還能保留住一個戰略支點。因此他用的是錯守諸圍,把守要道等一系列辦法做好守城的防禦任務,當然守城十年能成功的原因也離不開漢中天然的地理優勢。

曹操南征以後,曹丕對漢中的印象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漢中地形實爲險固,四嶽三塗皆不及也。張魯有精甲數萬,臨高塞要,一夫揮戟,千人不得過”。

而劉備和諸葛亮、曹操等人都十分認同這個說法,都覺得漢中其實只要根據盆地四周的山勢布下防守,就能如同固若金湯的天獄一般易守難攻。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魏延也確實這麽做的,十年裏漢中更是堅不可摧,所以他的這套防守策略也被一直沿用到姜維接手的時候。

兩種國家情形

相比姜維不到一月就被攻破,在姜維之前的漢中太守魏延卻守住了漢中整整十年的時間,這與他們當時所輔佐的君主和國情也有很大關系。

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劉備才剛剛在沔陽自稱爲漢中王,這個時候的蜀漢形勢雖然也不容樂觀,但是與劉禅登位後的衰敗景象相比還是比較有希望的。

也正是因爲這樣,鎮守住漢中的人選肯定得是一名大將,思及此處衆人便都普遍認爲這漢中太守的位置當然是非張飛莫屬的。

就連張飛本人也是這樣認爲的,更別說魏延那是想都不敢想這個位置。卻沒想到劉備竟然意外地提拔了魏延爲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一時間也是舉國嘩然。

面對這份殊榮的從天而降,魏延堅定地表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這份雄心壯志,也讓群臣贊賞有加。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盡管劉備身邊還人才濟濟,但是他選擇漢中太守考慮的因素只有合適。然而反觀劉禅,他本人就是趕鴨子上架登上的帝位,加上那時候他身邊能用的賢明之臣已經少之又少,人才凋零之象也愈發明顯,只能是有誰用誰了。

而且姜維鎮守漢中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備都已經不在人世,諸葛瞻又沒有什麽出色才幹,對于蜀漢內外的勢力根本無法做到完美制衡,姜維和黃皓之間更是劍拔弩張,因此蜀漢陣營一直內部矛盾不斷。

結語

魏延鎮守漢中時表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強大的戰鬥力,使得敵人難以攻破漢中防線。然而,姜維接手漢中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守住漢中的難度更大。這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曆史背景和實際情況,以便更好地認識和總結曆史經驗教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