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勇于與希特勒爭論的德軍指揮官有哪些?

武器與戰爭 2024-05-06 03:18:56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軍隊中,敢于和希特勒爭論的人有哪些?

首先,應該是鄧尼茨。鄧尼茨曾不止一次的與希特勒公開爭論,而且他也沒有完全讓猶太人接受最終解決方案。認爲與希特勒爭論是危險行爲的說法是錯誤的。在整個納粹軍隊曆史上,從未有任何軍官因與希特勒爭論而受到懲罰。確實,激烈的爭論可以說是普魯士軍官團的老傳統了。普魯士軍官團作爲容克貴族的特有産物,具備著較高的素質。通常容克家族的産業都會由長子繼承,而其余的子嗣就只能是自謀出路了,爲了消化多余的貴族,普魯士鼓勵參軍,讓他們憑借軍功獲得爵位,參軍的容克子弟爲了能夠獲得封賞,骁勇善戰,積極鍛煉軍事技能,時刻以條頓騎士爲榜樣,而貴族的出身又給了他們良好的文化藝術教育,這才造就了普魯士軍官高素質的特點。

回過來,希特勒並沒有對反對過他的人采取過任何嚴厲措施,如果有人給他留下了一個阻礙、不講道理的人的印象,頂多會損害到他的職業前景,僅此而已。另一方面能夠與希特勒爭論的人,通常需要具備一個並非所有人都具備的關鍵品質——不屈不撓的意志力。希特勒有著不屈不撓的意志力、高超的演講天賦和暴躁的脾氣,最終的結果是,當一場爭論激起他的憤怒時,他可以而且願意徹底地碾壓任何與他爭論而沒有自己鋼鐵意志的人。與希特勒爭論需要具備這樣的氣質,類似于曼施坦因或者賴興瑙,而不是克魯格。

鄧尼茨就有這樣的氣質,鄧尼茨是一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資深潛艇兵,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他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與希特勒爭論觀點,盡管這是爲數不多的幾個這樣做的軍官之一。

上圖的照片是普魯士第一師、德軍第三十九裝甲部隊將軍迪特裏希·馮·紹肯。這名騎兵軍官可謂是典型的普魯士保守派貴族的化身,其身上具備著優雅而致命的氣質。他鄙視納粹的暴力行爲。

1945年3月12日,當他奉命指揮第二集團軍時,他左手隨意地持著騎兵軍刀,眼睛裏戴著單片眼鏡,來到了希特勒的指揮部,然後行軍禮並微微鞠躬。他沒有按照以往的規定,舉起手臂行納粹禮,並說“希特勒萬歲”,他在進入時也沒有交出武器,並且在向希特勒敬禮時一直戴著單片眼鏡。

當希特勒告訴他,他必須聽從但澤州長阿爾伯特·福斯特的命令時,紹肯回應了希特勒的目光,並用手敲擊地圖桌的大理石板說道:“希特勒先生,我無意讓自己聽從于州長的命令”。他直率地反駁了希特勒,並且也沒有稱他爲“我的元首”。令在場所有人驚訝的是,希特勒投降了,並回答說:“好吧,紹肯,你自己指揮吧。” 紹肯只稍微鞠了一躬就離開了房間。海因茨·林格在他的著作《追隨元首的腳步》中對這一事件提出了爭議,稱馮·紹肯將軍被認爲是一位忠誠的指揮官,但他的這種行爲顯然是不合適的。

迪特裏希·馮·紹肯還曾于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那天收到通知,他被授予橡葉、寶劍和鑽石騎士十字勳章,這使他成爲了德軍曆史上27名獲得此獎項的軍官中的最後一位(他接到通知知道了自己獲得此獎項,不過由于局勢惡化和戰爭的結束,實際上並未收到此獎項)。1945年5月9日,當部隊向蘇聯紅軍投降時,盡管有一架飛機在旁邊准備撤離,但他拒絕離開部隊。

二戰結束後,大批優秀的德國軍官不是戰死就是被絞死,但是由于對蘇威懾的需要,德國軍官的大部分精華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些軍官在其後的軍隊建設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軍事理論由他們發揚光大,並對今後的軍事思想産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如果沒有德國軍隊,戰爭史上將會平淡許多,如果沒有德國軍官團,德國軍隊也只不過是一支二流部隊。

感謝閱讀,歡迎分享您的見解!​

1 阅读:301
评论列表
  • 2024-05-07 22:28

    二戰德國國防軍軍官層的整體軍事素養的當時全世界第一的,最垃圾的就是小鬼子!

武器與戰爭

簡介:一個終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