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最後的三名軍統特務,隱姓埋名64年後再相聚,留下了一張合影

尋史微鑒 2024-04-11 15:23:04

三名軍統特務合影

2013年10月,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廿八都鎮養老服務中心大院內,三位衣著樸素的老人站在門前留下了一張合影,照片中三位老人都笑得開懷,看起來和尋常老人並沒有什麽不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曾經是國民黨軍統內部的三名特務,只因國民黨軍敗退時拒絕跟隨,就留在了大陸,隱姓埋名生活至今。

那麽,這三位軍統特務都是誰?戰爭年代他們曾經做過哪些事?留在大陸以後,他們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三人中唯一一位女特務名叫王慶蓮,曾是軍統首腦機構的女譯電員,王慶蓮之所以會加入軍統,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王慶蓮是浙江江山人,不到一歲就沒了生父,童年一直和母親住在外婆家,但才讀了六年小學,王慶蓮就遇上了日本侵華,年幼的她不僅學業被中止,家裏也被燒光了,所以王慶蓮對日本人非常痛恨。

王慶蓮

15歲那年,軍統局到江山招人,正好當時王慶蓮家裏經濟困難,王慶蓮的媽媽想著給女兒找個穩定的工作,好讓她能糊口,就直接給王慶蓮報了名,很多年後再次回憶起這段經曆時,王慶蓮還苦笑著說自己運氣真不好,一考就考上了。

但其實,王慶蓮之所以能進軍統也並不只是運氣使然,或許是天賦的原因,王慶蓮對于破譯密碼有著得天獨厚的理解能力,正因如此,王慶蓮才能在衆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爲當時爲數不多的女譯電員。

進入軍統後,王慶蓮先是被分配到磁器口造紙廠的密本股做打印工作,積攢了足夠多的經驗之後,王慶蓮才被調回局本部譯電科華南股,擔任譯電員,當時王慶蓮的軍銜是准尉,領少尉的工資。

工作期間王慶蓮兢兢業業,在短短三年內,她幫助軍統破譯了數百種不同的日軍機密情報,各種密碼本更是被她背得滾瓜爛熟,正是因爲有王慶蓮的協助,國民黨軍才能在戰場上占據情報先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慶蓮對抗戰勝利有著巨大的貢獻。

戴笠與軍統女特工

然而,1946年戴笠飛機出事,毛人鳳接管軍統局後,軍統內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慶蓮本就不善于處理這些人際關系,夾在其中越發難受,再加上當時她和組長姜毅英關系並不是太好,所以王慶蓮找到了毛人鳳,當面辭去了情報破譯這份工作。

離開軍統之後,王慶蓮回到了老家和母親一起生活,經曆過軍統生活的大風大浪,尋常人的甯靜生活讓王慶蓮倍覺享受,到1949年蔣介石敗退時,曾有人遊說王慶蓮讓她跟著蔣介石一起離開,但王慶蓮拒絕了,對于蔣介石的所作所爲,王慶蓮從未認可過,以前在軍統是爲了對付日本人,而今日本已經投降,她沒有必要再背井離鄉的跟著蔣介石了。

晚年的王慶蓮

建國後,王慶蓮進入糧食局工作,不久後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過起了正常人的生活,雖然期間王慶蓮因身份敏感被安排到農村改造了二十多年,但在這段經曆結束之後,王慶蓮的生活一直過得很平安,再沒有人打擾她的正常生活。

三名軍統特務的第二個人叫戴以謙,國人都知道,軍統局的局長叫戴笠,戴以謙也姓戴,自然免不了被人和戴笠聯系起來,事實上,戴以謙和戴笠確實有著一層親戚關系,兩人算是遠房親戚,戴以謙按輩分應該叫戴笠十叔公。

戴以謙年少時便已經參軍入伍,掌握了豐富的戰爭知識,1943年,戴笠去視察工作時,一眼就看到了戴以謙,戴以謙和他同姓,這頓時勾起了戴笠的興趣,他當即身體靠過去身問戴以謙說:“一個小孩子在這裏幹嘛?”戴以謙則回答說自己在這裏有工作。

這次的見面讓戴笠記住了戴以謙這位遠房親戚,正好當時戴笠需要一位親信,所以不久之後戴以謙就被調到了戴笠身邊工作,戴以謙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軍統生涯。

剛加入軍統局,戴以謙便被安排了一系列的特務技能培訓,戴以謙人機靈,和戴笠又有親,所以在軍統內部很吃得開,雖然當時年紀還小,但戴以謙已經是情報組的紅人,後來還被調到軍統東南辦事處任機要秘書,一般到達機要室的情報都很重要,只要戴笠在東南一帶,他都是隨從。

然而,戴笠出事後,戴以謙的處境卻變得非常尴尬,由于和戴笠沾親帶故,毛人鳳很快就注意到了他,戴以謙在軍統局中的日子也過得倍加煎熬,後來國民黨軍兵敗逃亡,戴以謙非常識時務的及時脫離了軍統局,並自覺地留在了大陸。

晚年的戴以謙

離開軍統後,戴以謙回到了老家江山務農,不久之後娶妻生子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沒過幾年戴以謙的身份就被發現,最終戴以謙被判處了5年監禁,對于這個結果,戴以謙其實早有心理准備,畢竟曾經犯下過大錯,他心裏很清楚要爲此付出代價。

1958年戴以謙服刑後,他的妻子便帶著3歲的兒子改嫁,等到戴以謙出來後,身邊已經無兒無女無伴侶,後來戴以謙就住在了江山市二十八敬老院,享受五保戶老人的待遇,每月政府發100元,敬老院發30元,在敬老院的吃住全免。

三人中,祝仁波的履曆要簡單很多,祝仁波是上海人,父母早亡,12歲辍學做了童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並不高,祝仁波本來是沒有機會進入軍統的,但因爲表姐夫陳一白的原因,祝仁波的一生都被改變了。

1937年,17歲的祝仁波經表姐夫陳一白的引薦進入軍統局,當時陳一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電訊專家,有他的引薦,祝仁波順利加入了軍統,並在不久後協助陳一白用無線電通訊指揮對日空戰,在此期間祝仁波發揮了巨大作用。

祝仁波

抗戰中,祝仁波一邊隨部撤退,一邊自學英語、數學和無線電技術,在努力和天賦的加持下,祝仁波很快就成爲了一名專業的機電技師,專門負責電台架設和維修,雖然每日都要穿梭于戰火之中,但祝仁波卻無比熱愛自己的工作。

1949年,國民黨軍敗退之際,祝仁波也被邀請和蔣介石一同離開大陸,但祝仁波直接拒絕了,他本就不願意幫助蔣介石打自己的同胞,而今又怎麽會背井離鄉跟著蔣介石一起逃走呢,就這樣祝仁波成了留在大陸的三名軍統特務之一。

晚年的祝仁波

但很快祝仁波的身份也暴露了,在這之後祝仁波就被安排到了勞改農場改造,由于有機電技術,祝仁波改造期間很受歡迎,他一邊參與勞動,一邊維修農場裏的各類電器,雖然辛苦,但祝仁波卻樂在其中,直到60歲才離開農場。

但重獲自由之後,祝仁波並沒有回到上海老家,而是移居到了浙江甯海的一個小鎮上,在這裏祝仁波一待就是三十幾年。

2013年,正在小鎮上獨自生活的祝仁波突然收到了一封邀請函,邀請人是戴以謙,同樣收到邀請的還有王慶蓮,時隔多年,戴以謙特別想和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敘敘舊,尤其是他們三個留在大陸的老同事,所以他才發出了這樣的邀請。

雖然有些詫異,但祝仁波和王慶蓮還是欣然赴約了,幾十年過去了,三人見面後都感慨不已,如今他們早已不是青蔥年少的樣子,交流中,三人分別講述了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從迷茫到釋懷,三個人所經曆的故事近乎相同。

三位老人開心合影

見面即將結束時,三位老人站在了一起拍下了一張合照,照片中三人都笑得開懷,仿佛從前的種種都已煙消雲散,現在的他們只是再尋常不過的年邁老者,所謂的軍統特務早已不複存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