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的最新大雜燴審美,襯得于正都變高級了?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2024-05-10 10:08:50

最近多部影視作品進入宣傳期,很多作品也引發熱議。

于正的《臨江仙》才剛開機,就因爲海報醜被吐槽上熱搜。

于正還生怕大家怪罪到設計師身上,主動把鍋全攬到自己身上“都是我改的”。

面對海報審美,網友經常會是否因爲演員臉而影響美感展開討論。

其實演員照片只是海報中的一個元素,一張好的影視海報主要照顧的點還有很多。

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欣賞一張影視海報,好的影視海報應該是怎樣的。

爲什麽于正的海報不好看?

爲什麽《臨江仙》的海報會讓很多人覺得不好看?

氧叔講幾個海報美感基本元素,幫助大家從理性的角度看海報。

1.字體

商業海報的設計往往極其簡單,但越是簡單的設計,就越會放大每個元素的優缺點,比如字體。

字體設計是一項極其繁雜的工作,一套字體需要設計數年。

而影視海報因爲字數少,往往會單獨設計字體,作爲影視美學營造的一部分。

《沙丘》爲電影設計的字體

中文電影往往直接選擇書法作品,就能獲得絕佳的美學感受。

但也得注意字體辨識度,像《臨江仙》的字體設計上可能略顯複雜。

2.圖形/圖片

商業海報注重展現演員本身,對攝影本身的質量以及選圖的眼光要求更高。

《臨江仙》的素材本身就有問題,演員的姿勢略顯僵硬。

在畫面的排布上,應該是想要體現劇情中兩位“相愛相殺”的感覺,但在演員僵硬的姿勢和暗淡的色調中,看不出任何愛意和恨意。

女演員持劍指向男演員,應該是想表現他們之間的矛盾,但因爲比例奇怪的大小對比,被網友笑稱爲“替他挖鼻孔”。

大小對比是很常見的排版手法,但可能需要大小比例拉開得再強烈些,才能避免目前的尴尬。

以及女主的手臂和劍幾乎連成一條直線,但動作的力量感又沒跟上,也加劇了僵硬感。

另外就是畫面中看起來很密集的,紅色河流一樣的圖案。

圖形的弧度略顯細密瑣碎,疊加內部複雜的紅色調筆觸,給人AI式的增生感。

這種風格的發揚光大者——設計師黃海,往往采用大開大合曲線來讓極繁畫面透氣。

在黃海的《大魚海棠》《深海》等手繪風海報之後,充滿明豔色彩和密集筆觸的蜿蜒圖形流行開來。

這種風格的優勢在于視覺效果強烈,筆觸感密集可以工作量具象化,還容易容納各種劇情小細節。

問題在于畫面越繁雜,顔色配比、疏密對比、畫面構成之間的關系也就越複雜,對畫面掌控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且後期大改的空間也就越小,因爲失之毫厘差以千裏。

3.版式

版式設計是海報設計的核心,是設計師靈光的最大發揮地。

即使是純字體排版,通過精致的排版也有驚豔效果。結合近幾年流行的動態設計,發揮空間越來越多。

©丸殼

黃海爲烏鎮戲劇節設計的動態海報

其實海報設計下限低上限高,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極簡版面,電影《旺角卡門》CC重制版

以整幅攝影爲底,重在字體排版的版面,電視劇《她和她的她》

以插畫構成的複雜版面,電影《法蘭西特派》

我們往往對影視劇海報設計的要求很簡單,真正影響我們觀感的,還是海報的風格與信息呈現問題。

爲什麽商業海報都很土?

關心海報設計的朋友都會注意到,相對于小型文藝片,那些耗資上億的大制作電影,海報反而看起來往往有種精心設計過的“土”。

即使是以“紳士格調”爲特點的007海報,在真正的設計感海報面前也略顯普通。

《007無暇赴死》海報對比

是因爲不同場景下海報會有不同的功能,絕大多數海報的目的是向觀衆快速地展示影視賣點。

對于大多數觀衆來說,還是希望能以輕松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影視美學感受。

所以我們常見的海報都喜歡羅列明星頭像、制作班底、畫質,並且會通過比較固定的套路,快速地告訴觀衆自己大概會是一部怎樣的片子。盡可能地讓觀衆不用過多思考就想觀看。

而將信息滿布,用平面設計手法將賣點搖旗呐喊的方式,和街邊小報、超市促銷單別無二致,所以即使畫面制作精良,商業海報也會有些“土”。

越來越“吵”的海報

我們可以看一下即將上映的《醬園弄》的兩份海報。

國內海報會呈現的信息是醬園背景(新鮮題材)、章子怡(大牌明星)、陳可辛等(豪華制作)。

而戛納參賽海報看起來就很簡單,比如用中文“醬園”來強調的故事背景,對于外國人來說幾乎是無效信息,所以可以去掉。

用血液凝結成女人的側臉,傳達恐怖氛圍

對不同的場景,會選用不同的設計方式。我們也應該提出不同的美感要求。

另外,海報賣點不清晰,和影片本身賣點不清晰是同步的。內容挑不出突出賣點的影片,海報也容易混亂。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這兩天因爲票房不佳和撤檔而引發爭議,有人認爲是因爲主演之一的楊冪宣傳不到位。

宣傳如何分工我們無法得知,但只看海報,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相較于五一檔其它電影清晰明確的賣點,像適合小孩、大爽片、爆笑治愈、戀愛包甜、最後一部、大IP之類。

《火鍋》的五一社交懸疑喜劇,聽起來就模糊很多。

導演謝飛給出的評價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所以海報在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審美功能。不同國家地區、不同APP、不同購買場景需要的海報都不一樣。

大家熟悉的漫威海報,在日本會因爲當地喜好,加上很多中二感滿滿的宣傳語。

然對商業化的影視海報美感要求不能太高。但現在很多影視劇海報,尤其是網劇海報,不僅從粉絲到路人沒人說好看,而且醜得都一樣,爲什麽?

因爲大公司、大視頻平台都會對海報設計板式提出詳細規範,給出具體到字號多少、贊助商logo大小、演員位置與大小的要求,限制發揮。所以這些影視劇海報不僅醜,還醜得一樣。

以及供應商制度也讓海報設計團隊徹底喪失話語權。

傳達影視作品本身營造的獨特美感,也是海報的功能之一。

會插手海報設計的公司,也會以同樣粗暴的方式幹涉創作。所以醜得一樣的海報背後,是難看得相似的電視劇。

好看的海報可以是怎樣的?

一部影視作品會有很多不同風格海報,都可以很漂亮。

財大氣粗的《沙丘》僅是官方就制作了數十張不同風格的海報。(因爲美感塑造就是這部片子最大的賣點之一)

好的作品,也會讓人在念念不忘中反複爲愛發電,制作含有自身理解的海報。

©paper_press

除了滿足設計基本規則和不同需求,好看的海報發揮空間還有很多。

1.純粹視覺效果突出

在手繪海報的年代,海報設計師精工細作出了很多海報佳作。

《迷魂記》的海報就用極簡的幾何構成,塑造了經典的迷幻圖形,紅與黑的激烈碰撞,進一步暗示電影的恐怖氛圍。

《尼羅河上的慘案》則是用寫實筆觸畫出演員群像,再巧妙地結合故事發生地埃及。

將他們以三角形排布,同時也表現他們在故事河流中互相糾葛、環環相扣的關系。

現代也有很多手繪風格海報,在動畫片以外應用也很廣泛,比如剛才我們說的黃海。

或者視覺效果主要由驚豔的版式設計與結合劇情的奇絕巧思産生,這也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海報美感,因爲它更像是一種心眼愉悅的解密遊戲。

在觀影前,觀影後,都能獲得不同的美學感受。

2.強調導演風格

引領近幾年海報審美的設計師Vasilis Marmatakis,和大熱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深度綁定。

《龍蝦》《可憐的東西》《阿爾卑斯》《聖鹿之死》《尼米克》等作品都是由他設計。

Vasilis的海報設計色彩暗淡,版式簡單,給人現代化的清冷感。

核心的圖形設計又以近乎哲學的視角充分展現電影主旨,比如《可憐的東西》海報上,遮蓋石頭姐口與眼的男人,就指示了影片中男人一開始對石頭姐角色的監控與操縱。

且視覺張力強,在海報的反複傳播中爲影片的宣傳推波助瀾。

也因爲足夠契合,海報也能成爲導演風格的名片之一。

3.品牌化表達

地位很高的標准收藏公司CC,旨在選擇真正佳片,並將其以最初面貌和最高質量重制成DVD。同時也會以自己的方式重做海報。

電影《美人計》

近期他們爲王家衛設計的一組海報,非常簡單,只是選取劇照並放大,加上他們的固定模版。

左:原版 右:CC重制版

雖然簡化是CC的一貫海報重制思路,但這次的設計手法未免有些略顯單調。

爲什麽CC公司的海報非常簡單依然受人追捧?因爲大家認可的不僅是海報,而是海報背後這家公司的選片審美。

堅持導演剪輯版,對舊片逐幀修複,並加入大量有價值花絮與影評人音軌。品位與質量兼顧,且堅持數十年。

CC藍光一面牆,影迷一生夢想

所以這種極簡的海報設計審美,與公司核心理念相同。

統一爲海報做減法,常用局部選取劇照的操作,放大了“選擇”的動作,與區別于創作者本身的第三視角,也讓CC海報呈現不止于logo蓋戳的品牌調性。

電影《末代皇帝》

海報也就更接近它最基本的功能,一張電影的名片,一部作品美學的凝結。

0 阅读:142

新氧明星整形教室

簡介:看臉界最懂娛樂八卦的,娛樂八卦界最會看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