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陳炳德奉命北上主政濟南軍區,他的搭檔是何許人也?

蘇飛談過去 2024-05-16 07:52:36
1999年,陳炳德奉命北上主政濟南軍區,他的搭檔是何許人也?

1999年是20世紀最後一個年頭,也是我軍曆史上的重要一個節點。此時,1998年五十萬大裁軍已經取得較大進展,體制編制經過科學調整以後,我軍軍兵種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昂首挺胸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建國五十周年大閱兵上,我軍自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的建設成就,得到了集中體現。

▲陳炳德舊照

還是1999年,中央軍委對我軍各大單位軍政主官進行了調整,濟南軍區也不例外。12月,南京軍區司令員陳炳德奉命北上主政濟南軍區。陳炳德在南京軍區戰鬥生活多年,早年長期從事參謀類崗位,後來擔任過師團級軍事主官,帶兵訓兵經驗很豐富。大名鼎鼎的“臨汾旅”(即原第60軍179師),陳炳德就曾主政過該師。

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陳炳德出任南京軍區第12集團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進入九十年代,陳炳德先後擔任南昌陸軍學院、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院長,後又主政第1集團軍。1993年12月,陳炳德出任南京軍區參謀長。1996年1月,陳炳德正式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1999年12月,陳炳德奉命北上主政濟南軍區,他的搭檔究竟是何許人也?答曰濟南軍區的政工老將張文台。

▲張文台(山東膠州人,1942年7月~)

張文台7歲之年,父母接連去世。于是,張文台不得不單獨面對陌生的世界。幸運的是,膠州民風淳樸,親戚朋友都非常照顧張文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張文台是吃“百家飯”長大的。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張文台無疑從中受益匪淺。1958年12月,張文台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帶著對未來的期盼,來到了人生的“第二個家”海軍長山要塞。

海軍長山要塞屬于海防咽喉要地,在我國國防戰略布局中地位極高。張文台上島之際,長山要塞剛剛組建沒多久,條件極爲艱苦。一盆淡水貴如油,都要用好幾遍。淡水補給不到位的時候,只能用海水蒸饅頭,蒸出來的饅頭又苦又鹹。至于主菜就更是奢望,鹽水煮黃豆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美味佳肴”。

盡管如此,張文台和他的戰友們大力發揚我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優良傳統,挖坑道、建營房、築工事等國防施工任務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當年,張文台與戰友進行挖坑道作業,被塌方的亂石掩埋。眼見張文台遇到危險,戰友們冒著生命危險,將其搶救出來。這樣的生死考驗,只是張文台守島經曆的小插曲。據統計,自1953年至1986年,要塞區在守島建島的國防施工中,累計傷、亡1918人。

▲海軍長山要塞區舊照

可想而知,長山要塞的條件有多惡劣。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張文台依然堅持學習文化知識。1961年5月,張文台獲得了提幹機會,被任命爲機炮連副排長,完成了從戰鬥員到指揮員的跨越。1964年12月,時任守備團某連排長的張文台調任守備團政治處幹事。由此,張文台長期奮戰在政工戰線。

及至1975年2月,張文台提任大欽守備區副政委。1980年3月,張文台進入政治學院學習深造。次年1月,張文台升任某守備師政委。1983年5月,張文台離開了戰鬥生活多年的長山要塞區,出任濟南軍區第26軍副政委。說來也是巧合,第26軍與長山要塞區是有一定淵源的。

最早進駐長山要塞區的部隊,主要是以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的26軍78師爲主組建的。解放戰爭時期,第78師先後參加過萊蕪、孟良崮、沙土集、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取得不俗戰績。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第78師參加了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戰役及陣地防禦作戰,素來以善于防守而聞名全軍。

▲原濟南軍區第26軍舊照

1985年8月,第26軍整編爲第26集團軍,張文台出任該集團軍首任政委政委。1988年9月,張文台在實行新的軍銜制首次授銜中,領少將軍銜。1990年3月,濟南軍區第54集團軍領導班子調整,張文台轉任第54集團軍政委(時任第54集團軍軍長梁光烈)。1993年12月,張文台升任濟南軍區副政委。

1995年7月,張文台晉銜中將。1999年9月,張文台正式出任濟南軍區政委。12月,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錢國梁,調任沈陽軍區司令員,由陳炳德接棒。濟南軍區在陳炳德、張文台的帶領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2002年10月,張文台出任總後勤部政委。2004年6月,張文台晉銜上將。

▲退出現役後的張文台上將

2005年6月,張文台到齡退役,走完了長達47年的軍旅生涯。此時,張文台的老搭檔陳炳德上將,已是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不過,陳炳德的傳奇並未結束。2007年9月,陳炳德出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部參謀長,直至2013年3月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至此,昔日的兩位搭檔都退出了軍界。

—END—

3 阅读: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