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沒有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只有互聯網革命

謝雨鋼 2024-05-09 15:11:30

一、什麽是革命

革命是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舊質到新質産生質的飛躍。發端于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之所以能被稱爲革命,是因爲機器大工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産力,使人類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將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帶入到工業文明,並深刻地影響到社會分工、社會制度、社會文化、國家興衰、人口流向、城市化進程、財富分配等方方面面,機器大工業的應用在人類社會的這個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核心驅動作用,因此才將這個發展過程稱爲工業革命。

二、工業革命曆程

人類曆史上曾先後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蒸汽時代”,人類從農耕文明進入到工業文明;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創了“電氣時代”,電力、內燃機得到了廣泛應用,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爲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汽車、電訊等新興工業部門;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科技革命,全世界的信息和資源交流更爲迅速、頻繁,整個世界開始變平。

三、從工業革命中誕生互聯網革命

互聯網革命的誕生是建立在人類曆史上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沒有三次工業革命就沒有現在的互聯網革命,正是三次工業革命爲互聯網革命准備好了物質基礎與發展環境,使互聯網革命在人類的曆史長河裏“順理成章”地發生了。現在的互聯網發源于1966年美國國防部創建的阿帕(ARPA)網絡,到1991年第一個網頁誕生,萬維網及HTTP開始出現在人類社會,普通人也能夠自由地翺翔在萬維網中!1991年是互聯網革命的元年,互聯網從此開始了迅猛的發展!

四、互聯網革命與工業革命的本質區別

從1991年開始,在全世界範圍由互聯網引發的社會、經濟、工業大變革並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是互聯網革命。雖然互聯網革命脫胎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化産業,建立在工業革命之上,但又與工業革命有著本質的不同。

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是機器大工業,表現形式是集中式大規模控制,前三次工業革命都呈現出這個明顯特點,人類社會利用機器大工業形成規模化大生産,圍繞規模化大生産進行資源配置、産業上下遊協同、社會結構重構。

互聯網革命的物質基礎是互聯網,表現形式是分布式協同創新,人類利用互聯網形成的網絡多點連接,加速人類知識、能力的共享與協同,降低知識經濟的交易成本,圍繞人類的智力資源進行資源配置、産業創新、社會結構重構。

集權與分權,是工業革命和互聯網革命之間根本性的差別,在工業革命時期,人類只是生産線上的螺絲釘,服從于規模化大生産,而互聯網革命時期,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網絡節點,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偏好選擇最優化的互聯網連接,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能力與資源,實現智力資源的解放、自由與豐盛,最終實現精神的豐盛。

五、互聯網革命改造機器大工業

當前發生的革命是互聯網推動社會、經濟,甚至工業等領域發生變革,機器大工業是被影響和改造的對象,革命已經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因此正在發生的是一次全新的革命——“互聯網革命”,這是一個全新時代,不能再將其稱之爲“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

“第四次工業革命“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在2013年提出,其核心是以萬物互聯爲基礎,利用智能制造改變傳統的大規模生産模式,增強柔性化生産,打通各種産業領域及環節之間的阻隔,實現消費者、工廠、産業鏈的信息數據互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數字化生産與服務模式,進而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産方式。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提法沒有清晰認識到互聯網革命與工業革命的本質區別,也沒有真正認識到互聯網革命的巨大潛力。

首先,“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是萬物互聯,核心是智能制造,但如果沒有互聯網這個前提條件,既不可能存在物質基礎的萬物互聯,更不可能存在建立在萬物互聯基礎上的智能制造,互聯網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革命因素,是互聯網改造了傳統機器大工業。

其次,德國提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內容仍受制于工業革命的機器大工業,沒有完全脫離集中式大規模控制的本質,其目的是爲了提高德國機器大工業的全球競爭力,是借助互聯網工具進行改良而非改革。但互聯網的革命性遠遠超出了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孕育的3D打印生産方式、區域循環生態型生産方式等新興模式對機器大工業具有顛覆式影響,德國提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內涵只是互聯網革命初期的發展變化,互聯網革命的未來發展會完全超越工業革命的機器大工業,將這種變化作爲工業革命的延續並不適合。

所以,人類沒有“第四次工業革命”,只有互聯網革命,當前工業領域所發生的變革以及未來即將發生的變革從屬于新興的互聯網革命,而不是過去的工業革命。雖然傳統工業革命引發的全球産業遷移仍在繼續,但時代的主旋律已經轉換到互聯網革命,一方面傳統的工業革命余波尚存,另一方面新興的互聯網革命方興未艾。

六、全球經濟發展受制于人類對革命主體的認知

從20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雖有互聯網革命的爆發與中國融入全球化帶來十年經濟增長,但全球經濟總體增速不斷下降。背後雖有全球人口增長放緩、生産效率增長放緩、全球化速度放緩等多種原因,最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未來革命的認知不清,難以找到革命性提升生産率的突破口,處于隨機探索的迷茫時期,導致技術創新放緩,資源利用效率下降。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提法是人類處于迷茫時期的隨機探索,由于沒有認識到當前革命的本質,混淆了革命的主體,會導致人們對革命發展的認知混亂,使資源無法聚焦于真正的突破口,遲滯互聯網革命的發展,全球經濟也難以找到真正的新動力引擎。而世界經濟總體增速降低,也將導致全球各區域進入存量資源爭奪,産生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

認請未來革命主體,將有助于人類加快對未來發展的探索,找到真正的突破口,重新帶動全球經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七、互聯網仍沒有發揮出革命性潛力

目前仍然處于互聯網革命的初期,雖然互聯網這個革命性工具已經出現,但一方面這個工具仍然在向萬物互聯互通的方向進化,另一方面工具的發明領先于人類生産方式、社會關系、社會制度等社會體系的改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時,人類爲了適應機器大工業,從農業社會轉變爲工業社會,大量的農業人口進入城市工廠,這一過程在全世界範圍持續了數百年時間。

互聯網革命需要人的個性、知識、能力與工業革命時期完全不同,現在人類社會在全球産業結構、知識能力結構、社會關系結構、社會文化等多方面還沒有和互聯網很好適配,仍然在發展轉變過程中,因此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互聯網的革命性潛力,人類社會仍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才能與互聯網産生較好適配。

八、未來將爆發三次互聯網革命

未來,人類社會將經曆三次互聯網革命,從而徹底發揮出互聯網的革命性威力,每一次互聯網革命都將推動人類文明進入一個新的高峰,人類社會將開啓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文節選自《聚勢:開創全球科技、商業、經濟新趨勢》第一章 推演互聯網革命。此書即將上市,推演未來500年人類命運,站在無盡的時間長河之上,以未來的眼光,穿透當今全球社會的重重迷霧,直面本質。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本文圖片來自于互聯網。

2 阅读:140

謝雨鋼

簡介:未來學者、管理學者,盛唐天策管理咨詢創始人